夕,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蕴含“辞旧迎新”之意,但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含义、充满文化韵味的日子,为何叫“除夕”呢?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夕”的怪兽,每逢年关就会闯入村庄和城镇骚扰百姓。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只好拖家带口地逃离自己的家园,躲进深山。有一次,正当人们纷纷逃离时,一个自称为“年”的老人却逆着人流,往村庄走去。人们劝他一起逃跑,他却摇摇头,一笑置之。
是夜,人们听到村里发出巨大的声响,接着是怪兽的惨叫。有胆大的村民偷偷摸下山察看。原来,那个老人在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上了红纸,还点燃了灯烛,等怪兽一进村,又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吓得怪兽落荒而逃,再也不敢进村。
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怪兽怕红色、火光和巨响。于是,人们纷纷返回,效仿老人的行为,在自家的门窗上贴红对联,燃放爆竹,驱逐怪兽,“除夕”之名由此而来。后来,为了纪念驱逐怪兽的老人,春节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
作为一个童心未泯的青少年,我对过年时燃放爆竹的习俗更是感兴趣。我发现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无论是嫁娶生子、进学升迁,还是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人们都会燃放鞭炮。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自然是放烟花了。从手中小小的烟花束中喷出的火花,绽开一朵又一朵炽热的花,开启我对新年的期盼与希冀。火龙似的红色鞭炮在地上延伸出一条通向新年的道路,心也随着一声声噼里啪啦,怦怦地跳动着。一朵朵绚丽的礼花将夜空描绘得多姿多彩,吸引着我的眼球,使我的内心充满惊喜。
那些特别响的鞭炮通常是由家里最勇敢的爸爸点燃,我和妈妈则躲得远远的,捂着耳朵,张大嘴巴,带着既兴奋又害怕的心情看着它们腾空而起,将我们全家人的希望告诉宇宙。特别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上演一出和我们家相似的节目,整个中华民族都其乐融融,共享节日的美好。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以动人的诗句迎接新年的来临。王安石有这样的妙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站在声声爆竹里的诗人,目睹视野所极之处的火树银花,心情一定跟我一样是喜悦而激动的吧。
品味着古人的诗句,数着时间的脚步,我的心中不仅洋溢着对新年的好奇和兴奋,而且油然生出昂扬的斗志。我看到冲天炮从狭小的盒子中奋力钻出,有力地冲向天空,释放出所有的能量,创造出炫目的花团,照亮了眼前的寰宇。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鞭炮燃放量已经大大减少,但对辞旧迎新的期待仍然充斥于我的每一个毛孔中。春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也像河水一样,流遍中华民族的每一处地方。我似乎能听到古人透过看不见的时空,向我传达他们的问候,并激励所有的年轻人奋发有为,开创新的生活。
我要奔跑,与烟花一道绽放明亮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