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篇1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情感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而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总是会“润物细无声”,在这一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一篇作文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相连的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虽然一环套一环衔接很紧,但每个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德育的渗透:
一、精心选题,引学生思考社会、人生
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思想、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设计、挑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国家的前途命运等重要或重大的问题,启示他们思考、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2004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文题,它能够启示学生思考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通过理性的思考,进而明白我们认知事物,不能受感情亲疏的影响,尤其是要建立一个法制的社会,更应该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
二、巧妙点拨,拨开迷雾见青天
道德主体是在道德活动中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利益主体共生的社会局面,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积极的与消极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多种价值观并存是当前社会价值体系的总特征。从学生方面看,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抉择。如何引导学生判断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走出认识的误区,使其认识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感情逐步走向健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三、耐心批改,及时导歧路于正途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个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出现认识的偏差,甚至陷入认识的误区而不自知,这种错误的认识常常会反映在他们的作文中。要达到认识的成熟,正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得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象教孩子走路一样,积极耐心地加以引导,通过旁批,眉批,总批甚至谈心,及时将他们从认识的误区中导回正途。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实现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条途径,既教作文,又教做人,让新时代的中学生面对当前的多元价值观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抉择,取得智育、德育的双丰收。
作文指导篇2
初中的语文教学,作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基本能力。是一个包括积字、写字、遣词、造句、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综合表达能力,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过程,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
当前大部分中学生的作文都显得干瘪、空洞,言之无物。在作文课上,他们甚至会望题兴叹,难以下笔。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最主要的是解决题材的来源问题,而题材又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有很多,诸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一定范围的社会生活。那么,他们为什么感到没啥可写呢?究其原因,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他们平时不注意周围的事物,没细心观察生活,不善于积累素材。本人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其作文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把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作为他们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教师布置作文时,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扫***墓,到敬老院送温暖,参观农场、果园、动物园,组织学生爬山、烧烤等。语文教师要亲自参加,在路上作一些提示,介绍拟定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活动。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多听、多看、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在复杂的地方,教师要抓住特点,有的放矢.给学生作扼要的说明。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写作时思路敏捷,下笔流畅,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真实生动,避免“记流水账”和“面面俱到”弊病,写作水平、写作技巧逐步得到提高。
布置作文的题目,文体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初中的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分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单元,教师要根据各单元的训练目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精讲、细讲,再要求学生写同类作文。学完《松鼠>后,要求学生写学校或建筑物的说明文;学完《松树的风格》后,要求学生写以物喻人的抒情散文;学完《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后要求学生写学校和建筑物的说明文。使学生能够抓住不同文体的方法特点,不再把说明文写成记叙文。
除了命题作文外,每学期还可以几次用短文看***意、看漫画方式让学生自拟题目,展开想象、联想方法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是天真纯朴而又富于幻想的,有时他们的意识比教师还超前。如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以及设想,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到25年后才把它拆开,看学生们的超前意识如何。等到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那个信封,阅读当年幼稚的笔迹写成的文章,不禁大惊失色,因为这些作文,有的预言喷气式飞机三小时可以渡过过大西洋,有的预言,会出现按钮电动冲印相片摄影机。一位女孩子甚至预言25年后要花四倍的钱才能买到一辆汽车,这些预言都成为现实。学生们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令人惊讶的。高尔基称想象是人们预见未来的惊奇的思维能力。鲁迅先生也曾赞叹道,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情形,想到花卉的好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插上翅膀,飞上蓝天,想潜入蚁穴……。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大胆想象,让学生放开想象的闸门,用他们手中的笔,去描绘新世纪的蓝***。
作文指导重要,作文评讲同样不可轻视。教师对学生交来的作文,批改、评讲要认真、及时、讲究方法,既给打分又要短评,写出优缺点,学生才能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对比较好的文章,可抄贴在教室里或用幻灯片方法在课堂上评讲,指出文章的构思优美的词语,分明的段落层次让其他同学学习。对达不到要求的作文,尽量打在60分以上,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管是普通中学还是重点中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学生他们几乎是“绞尽脑汁”好不容易交来的作文,就被老师判了“死刑”,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再积极写作文,交作文了;另一方面,对一些病句、错别字,教师可单找学生说明,千万不要挖苦、讽刺学生。有一个大学毕业后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每当回想起初中的语文老师时就愤愤不平。他当年的作文中有一句话:“我小时候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其中怀字由于马虎大意错写成杯字,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做文章,当着几十个同学面前,叫他站起来,要他表演睡在杯里的经过,搞得哄堂大笑。他当时的那种尴尬场面,我们可想而知。所以说,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高深的职业道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永不愈合的伤痕。
作文指导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作文写好。
作文指导篇3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写起
作文教学,学生普遍感觉难以下笔,或搜肠刮肚,书之言之无物;或虚伪造假,空洞僵化,言之无物,眼中无物,心中无情,缺乏真情实感。当然,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是重要原因。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自身阅历浅,课外阅读又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他们平时不注意周围的事物,没细心观察生活,不善于积累素材。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其作文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把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作为他们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例如,学习的感悟,生活中的挫折经历,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等,我们都时时处处有与众不同的感悟。这些不同的感悟,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并善于保持一颗敏感心,把自己经历的感悟写成文章,天长日久功到自然成。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因材施教。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多做指导,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善于挖掘每个学生写作的长处,多指导学生从经历中、从自己的爱好中等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城市学生可以描绘自己生活的都市市井风情,农村学生可以从农业场景中下笔。此外,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如马航失踪、反腐倡廉、深化改革等大事件,大家都关心,都是有话可说的好素材。有了生活的积累,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写作时就会思路敏捷,下笔流畅,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真实生动,避免记流水账和面面俱到的弊病,使写作水平、写作技巧逐步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生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
写作训练,离不开多种文体的练习。如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分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单元。教师要根据各单元训练目标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精讲、细讲,再要求学生写同类作文。学完第一单元莫怀戚的《散步》后,可要求学生写一些怀念幼时玩伴的记叙文;学完魏巍《我的老师》后,要求学生写自己小学老师的散文;学完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写风景的抒情散文。甚至是诗歌、小说等,让学生放飞想象,浮想联翩,任其自由发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及时鼓励、引导,使学生能够抓住不同文体的方法特点,学会灵活表达,在灵活的表达中逐渐学会写作。除了命题作文外,还可尝试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每学期还可以采用几次短文看***意、看漫画的方式让学生自拟题目,展开想象、联想写作。大多数学生是天真纯朴而又富于幻想的,有时他们的意识比教师还要超前,学生们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令人惊讶的。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不可割裂上述的密切联系,哪些为写作而写作看似能收一时之功效,其实害人不浅。尤其要反对对照作文样板进行机械模仿的不良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如上所言,时下的中学生为应试而疲于应付,无暇读书。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语文授课的水平,展现自身的素养、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语文学习和阅读的海洋中来。如现在的语文教材篇目大都选自名家名篇,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上课就要使学生充分阅读,美读,领悟文字、文学之美,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篇目,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浸润书香,进而积累下大量的知识,这样写作就不会有无米下锅之虞。当然,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不至于在茫茫书海中迷失方向。
四、做好作文评讲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讲评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并不是写出批语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因材施教,指出缺点,还要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既给打分又要短评,写出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学生这样才能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对比较好的文章,可抄贴在教室里或者利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上评讲,指出文章中构思优美的词语、分明的段落层次让其他同学学习。对达不到要求的作文,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评语,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笔者提倡教师也要俯下身子,多写下水作文,以利于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也可以把自身在写作中的成败感悟充分展示给学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总之,作文指导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观察,广泛阅读,学会表达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刘侠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