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派指文学、艺术中的派别。流派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征,也是京剧艺术高度发展与成熟的一大标志。京剧各行中几乎都流派纷呈、竞相争辉。如旦行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惠生);老生中的“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武生中的“杨派”(杨小楼)、小生中的“叶派”(叶盛兰)等等,无不如此。
关键词:京剧花脸;流派;论述
中***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48-01
提起“花脸”这个行当,不论熟悉不熟悉京剧艺术的听众朋友大概都不会陌生。中国戏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净”就是指花脸。这是个艺术特色极其鲜明的行当。那千变万化、色彩绚丽的脸谱,那音韵铿锵、黄钟大吕的唱腔……都能给人以永远难忘的深刻印象。台上一声“哇呀呀……”,大家只要闻其声,不必见其面,就知道这是花脸行的人物出来了。花脸分为正净、副净、武净几大类:正净,又叫“铜锤”或“黑头”,还叫“大花脸”、“大面”,主要用唱功来刻画人物,所以也可以叫唱功花脸。像《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拯、《草桥关》中的姚期等,都是这个行当的典型角色。它的唱儿,是京剧花脸唱腔艺术的主体。副净,俗称“架子”、“架子花”或“二花脸”,以功架、唱念、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属于做功花脸。但其唱腔、唱法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金派”
“金派”花脸创始人是金少山先生。金少山(1889―1948年),名义,字仲义,北京人,满族。系名净金秀山之子,幼承家学,习花脸。成年后赴沪唱戏,曾与林树森、程继仙等名家合作演出,声名日振。后梅兰芳赴沪公演,欲演《霸王别姬》而苦于无霸王,众公推金当此大任,金一鸣惊人,遂得“金霸王”之美誉,后至北京。金少山是一个博采众长、全才型的花脸演员,他嗓音宏硕,声震屋瓦,身材魁梧,气势夺人。被称为“嗓高何九(比他的老师何桂山的嗓音还要高亢),做精黄三(做表比黄润甫还要精细),身修李七(身材比“大个李七”李寿山还要魁梧),武侪庆四(武功比庆春圃还要漂亮)”。金少山在继承金秀山创造的铜锤花脸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架子花脸的唱功和做功,突破了两者严格分工的界限,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运用更加细致,从而形成了唱腔嘹亮而深沉、念白清澈而富于韵律的独特风格,世称“金派”。“金派”代表剧目有《盗御马》、《草桥关》、《牧虎关》、《锁五龙》、《打龙袍》等。传人有吴松岩、王泉奎、娄振奎、赵炳啸等。
二、“郝派”
“郝派”花脸创始人是郝寿臣先生。郝寿臣(1886―1961年),名瑞,祖籍山西洪洞,落户于河北香河,后迁居北京。出身贫寒,幼习京剧,入李连仲之门,艺名“小奎禄”,演铜锤花脸,后改为架子花脸。曾赴东北、河北、河南各地演出,后回北京。郝先生宗法黄润甫、何桂山、金秀山诸家,融汇百家之长,加之自己善于创造。他的嗓音虽欠明亮,但立音、横音、炸音都很饱满。同时他又擅于用气,发挥出自己的鼻音、脑后音之长,使唱腔显得宽厚瓷实,于浑圆中见凝炼,遂形成了周正大方、雄厚深阔、气势宏伟的风格特色,世称“郝派”。郝先生能戏极多,最著名的是平生共演出17出曹操戏,凭着他自修而成的深厚文学功底,他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细腻性、独特性,一戏一个人物个性,故博得“活孟德”之誉。“郝派”传人有樊效臣、王永昌、袁世海、周和桐、王玉让、马永安等。
三、“侯派”
“侯派”花脸创始人是侯喜瑞先生。侯喜瑞(1891―1983年),字霭如。河北衡水人。回族。幼入喜连成科班学戏,为该科第一班学生。初学秦腔老生,后改京剧丑角,再改学架子花脸。
侯喜瑞的嗓音低窄而杂以沙音,身材稍瘦略短。然而他善于扬长避短,注重苍老中见细巧、古朴中出韵味,“以形领神,形中寓神”,遂形成了矫健边式、神采夺目、凝重洒脱的艺术风格,世称“侯派”。代表剧目有《芦花荡》、《战宛城》、《法门寺》等。
“侯派”传人有关鸿宾、马崇仁、袁国林等。
四、“裘派”
“裘派”创始人是裘盛戏(1915―1971年)。北京人。著名铜锤花脸裘桂仙之子。幼年随父学戏,14岁入富连成科班,学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
裘盛戎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同时又勇于创新,自成一家。在继承京剧花脸“金派”、“郝派”、“侯派”优长的基础上,又吸收老生的演唱技巧,形成了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坚媚相融的风格特色,并擅用口腔和鼻腔共鸣。代表剧目有《赵氏孤儿》、《秦香莲》等。传人有方荣翔、邓沐伟、孟广禄等。
五、“袁派”
“袁派”的创始人是袁世海(1916―2003年),北京人。幼入富连成科班,学架子花脸。出科后又拜郝寿臣为师,艺业大进。代表剧目有《将相和》、《野猪林》、《九江口》、《李逵探母》等。并在《群英会》中饰曹操、在《红灯记》中饰***山等角,影响甚大。他创造出嗓音深厚、扮相魁梧、刻画细致、形象鲜明的“袁派”。传人有杨赤等。
特别是在出现了一批“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家之后,这个行当的唱腔艺术也已经独树一帜,成为京剧花脸唱腔艺术中不可轻视的半边天下。京剧花脸同样是流派荟萃、名家争艳的。现对京剧花脸的流派艺术进行一番宏观扫描,一则可收“以史为鉴知兴衰”之效;二则对当今京剧花脸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与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