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篇1
【摘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关键词】批评教育;表扬;情感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在此,就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1 目的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 言辞慎重。“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比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学生的主体性。有时,班主任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有意义的批评是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自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次批评可以是一次师生共同进步的机会,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
3 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 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 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6 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 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 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9 曲径通幽。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你怎么上课时间睡觉,站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师陪你站一会好吗?”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10 暗示提醒。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对学生点拔提醒,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拔,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总之当遇到犯错误的同学,如何使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比表扬学生的时候更具有艺术性、技巧性、机智性、灵活性、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师生双方产生相同和相近的情绪体验,建立亲近感,最终达到心理相容。
批评教育篇2
一、转化工作时,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所谓批评时机,就是什么时候批评。常言道:‘打铁须看火候’。批评也要把握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就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使错误发展。
怎样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呢?
(1)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了解学生,摸准批评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注意时间性。从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来看,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于是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
(3)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有时甚至是灵感。九五年下半年,我教初一三班,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教育时,有幸选择到一次恰当的批评时机,利用这次时机为强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当时,有这么一天,我较早地来到班里,发现学生张某不经他人同意就把他人的课本、练习册借给其他班的同学,结合其他同学的反映,我当即决定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教育。如何进行呢?我乘其将他人的课本等东西拿出教室之际,来到他的桌前,把放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拿起,然后放到讲桌上,等铃声一响,学生就座时,我宣布上课,并让全体学生打开课本,此时,张某发现自己桌上的课本没有了,便着急起来,东瞅瞅、西望望,我见状,叫起张某问道:“张某,你在干什么呢?”张某答道:“老师,我的课本不见了,不知谁给拿走了,真是,也不经我的允许就拿走,太不象话。”我借机诱导他,“你知道,拿你课本的人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哪一条吗?”他沉吟了一会儿道:“违反了‘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私自动用他人物品’这一条。”此时,我认为批评教育的时机已到,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同学们,对不起,老师今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未经张某同学同意,私自把他的课本拿走了。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条文,在此,特向张某同学道歉,对不起。希望同学们,不要像老师这样,把这种‘未经他人允许,私自动用他人物品’的陋习沿袭下去,更希望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同学彻底改正它。同学们能做到吗?”虽然我未直接批评,却收到了好的效果。至此以后,张某果真改变了自己这一行为习惯。
可见,转化工作中,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转化工作中,批评方式的选用妥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转化效率。批评方式有多种,事后批评是其中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事后批评的选用,有时更能敲开后进生的心扉,为了解当时情况,公正地进行评价、处理打下教育基础。当然,事后批评决不是姑息迁就,而是等待时机,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什么是事后批评?事后批评,也叫延缓性批评,就是在问题发生后先设置一个缓冲阶段,等当事人头脑冷静下来后再作批评教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处理”。准确把握冷处理,对解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矛盾能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1、采用事后批评,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批评信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当人们的情绪处在稳定或心情舒畅时,最易于接受批评的信息;当情绪处于被动或在气头上时,感受到批评的信息就会引起猜疑和抗拒心理。事后批评就是让人在情绪稳定易于接受信息的状态下接受批评,以获得最佳效果。作为班主任,常碰到两个学生发生口角或打闹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会立刻制止,然后进行批评教育,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当事学生的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还未意识到口角、打闹本身就不对,其思维还停在老师该如何给自己做主上。此时,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或是压服、或是各打五十大板、或是有失公允;实际工作中,每当我遇到这种事时,总是巧妙地动用事后批评的教育手段,先让当事者回去考虑对方到底错在哪里,我到底对在哪里;然后再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后进行处理。由于通过时间的延缓,给双方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使他们被激情淹没了的理智重新恢复过来。当我在对此事进行处理时,双方均能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根源。所以,恰当地运用这一手段,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2、采用“冷处理”可以起到:“钝化矛盾”的作用。
所谓钝化矛盾,就是在矛盾一时无法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缓冲矛盾。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多种多样,有的矛盾,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就因顺势解决;有多矛盾比较复杂,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时还不具备解决的条件,如果把它先钝化一下,再待机处理,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上“将相和”的故事,可以说是钝化矛盾的典型例子。现实中,我班有两名女生,在初一时就相互推诿。一次出黑板报时,双方又斗起嘴来,问其原因,小学一个班时彼此矛盾重重,老师没有解决,到了初中,又是一个班,于是矛盾再一次激化。为此,我不失时机地采用“钝化矛盾”这一手段,先让双方停止口角,然后和她们约定:这一周内不准和对方讲一句话,谁先说话就是谁错。一周后,再回头处理这事时,双方觉得彼此之间无深仇大恨,也觉察到了斗嘴吵架不仅影响集体荣誉,也影响了双方的学习情绪,彼此不说话却相安无事,于是,双方共同达成协议,互不说话,共同维护性集体的荣誉。可见,钝化矛盾有利于排除学生间的不安定因素,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3、采用“冷处理”,要注意选择时机。冷处理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性格暴躁,自制力差的学生犯了错误;
(2)家庭原因或身体不适的学生犯了错误;
(3)某学生的错误比较复杂,而且抵触情绪比较大时。
教师在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灵活使用。但是,“冷处理”不能坐待时机,相反,还应创造条件,促进时机的到来。我班有个学生,一次在课堂上顶撞了自己认为课讲得不好的老师,我得知此事后,就想,如果马上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然后责令他向老师赔礼道歉,这名学生表面上可能屈服,内心里极有可能还会遇事爆发,因此,我不失时机地使用事后批评这一方式,没有直接地谈论此事,只是轻轻地说:“我听到你对某某老师很不礼貌,很出意外,明天到我的办公室里谈谈。”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冷静下来的学生在第二天上我办公室时终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我知道这一延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既为学生在谈话前自我反省提供了条件,又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变化,使其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采用事后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特别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合理地使用批评用语,有时能更好处理一些在校园内发生的矛盾。
作为班主任,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加大情感的多投入,善于借鉴其他老师的教育经验,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减少难度。笔者曾经借助一位极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育个案,有幸地调节了一位学生和他的任课教师之间发生的矛盾,因为调节地及时,这位学生的情绪很快就平复了。记得是这么一天,一名后进学生,下课后找到我,说上节课她根本没有违犯纪律,而是她旁边的同学没有注意听讲,老师却把她批评了。说话的语气,是气呼呼的,给人感觉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看,这是来告状的。看学生的表情,老师可能真的批评错了。怎么解决?听完后,我稍停了一下,然后问她:“你是不是感到心里特别的委屈的?”“是呀,”学生回答。接着我又问她:“老师问你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有没有不受一点委屈的?”她说:“没有,谁能一辈子一点委屈都不受?”我说:“是呀。人都有受委屈的时候,这样人就有一个承受委屈的能力问题。能够承受委屈的人,在委屈面前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意想不到的委屈压垮,活的就刚强,就自我。不能承受委屈的人,一点小的委屈,就可能把自己压垮。而承受委屈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锻炼出来的。每受到一次委屈,挺过来了,承受委屈的能力就强了一点。让我说啊,你今天是占了个大的便宜,第一,老师批评你,客观上是在关心你,这点对吧?”她点了点头。“第二,恰恰是老师的失误,让你真实的感受到一次受委屈的体验,如果正确对待,你就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很难得的机会。你说是吧?”听我这么一说,这名学生不再生气了,而是笑了。从人生视野的角度说服了学生。一次误会,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而且是机会难得。
总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如果要采用批评的手段,那么一定要注意批评时机的选择和批评方式的选用,再加上合理的使用批评用语,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后进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教育改正其行为必先改正其心灵的目的。
批评教育篇3
摘要: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离不开激励表扬,同时也离不开适度的批评。成功的批评是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的手段。
关键词:批评教育;正确批评;教育艺术
中***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78-01
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瑞是外校转来的,调皮但挺聪明,由于基础较差学习很被动懒散。我的一节课上,他在课本下放了一本漫画集在偷偷的看。我很气愤,当即走过去没收了他的漫画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了一大堆“不学好”、“做事不得要领”、“不争气”之类的话。当时我想,这样严厉的批评也许能刺激一下他懒散的思维神经,让他反省一下不求上进的后果,进而产生上进的欲望。可接下来,他的表现并没有如我所想象的那样,反倒摆出一副蛮不在乎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下了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的走廊上。他一开始不吭声象霜打的茄子抵着头,憋了半天才小声的说了一句:“你别管我,我反正学不好,就这样子了!”
“你没有去努力,怎么就知道自己学不好呢?”我问。
“你批评我时就这么说的。”
听了他的话,我蓦然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课堂上过急的批评,非但没能使这位学生激发渴望上进的情绪,反而挫伤了他脆弱的积极性。于是我改变了态度,诚恳地对他说:“今天我批评你说的过重了。其实,你很聪明,反映也很快,如果你能努力克服以前的缺点,用心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得很好。试试看好吗?别浪费了你这块好材料!”
听完我的话,他抬起头怀疑地看着我,“我是一块好材料?”我认真地点点头。他眼睛放着光精神了许多,诚恳地说:“老师今天是我错了,您觉得我能行?那我试试!”。我鼓励的拍拍他的肩膀,“慢慢来,你一定行!”他象打了强行针飞也似的跑了。
第二天上课时,我肯定了杨瑞认错的态度及身上的优点并做了自我批评。他象似被感动了,主动上台来做了检讨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希望大家给他一些帮助和监督,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我也感到很欣慰。
这以后,杨瑞好象变了个人,上课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大。
的确,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哪一个学生天生喜欢批评,如何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太值得深思了!
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学生不听规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过激的话。因为你说一句训斥、讽刺、挖苦的话,虽然只需短短的几秒钟,但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其次,不要马上逼学生作出反应。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总希望学生能迅速承认错误,并保证永不再犯。很多学生会在咄咄逼人的“训斥”下,表面上顺从教师的意愿,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不乐意的。正确的批评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避免重犯类似错误。同时,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场合,在教室当众批评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没面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办公室批评学生,面对众多教师,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最关键的是如实的批评与诚恳的欣赏双管齐下,能让学生知错后产生改错的动力。
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批评,但愿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批评都能让学生成长的道路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