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篇1
摘要:内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笔者在审理审计报告过程中发现,当前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审计;质量;报告
中***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1 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报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介绍过于具体。在介绍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级以下会计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资产大类等等,可利用的信息不多,主题不够明确。
二是审计评价不够准确。有些内审部门出于规避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等因素,评价往往或“过”或“不及”。所谓“过”,就是超出审计职权、审计范围进行评价,进行一些无审计证据支持的评价,甚至做一些前后矛盾的评价;所谓“不及”,就是在评价上只说成绩,不说问题,或过于啰嗦,说一大堆套话,几乎在给被审计单位总结先进经验。或在问题的评价上一语带过,不痛不痒。
三是问题表述简单堆砌。首先,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其次,对问题的描述未做到表达准确、语言精练,影响了审计质量。再次,揭示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存在以偏概全现象,虽然发现和揭示了一些问题,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同时,个别重要审计工作底稿未在报告中反映。最后,问题定性和归类不够准确。主要表现在:问题定性不明确,用现象或结果代替对问题的定性,没有把问题实质揭示出来;问题定性与事实描述不符;定性依据不充分;因定性不准确,导致归类不准确等。如:某单位内部审计对该公司开展的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中,将“总承包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问题,定性为“部分总承包项目实际完成利润比预算超额较大”,用现象代替定性;同时在描述问题原因过程中认为“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公司本着谨慎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与“谨慎的原则”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依据不充分。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中对离任者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评价不客观。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责任落实,尤其是对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超出离任者任职期间的,应明确任期内的问题金额和截至审计日的问题金额。虽然按照规定对离任者重点审计区间是近三年,但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对其评价不能仅限于近三年,而应当是整个任职期间,对重大问题要进行追溯和延伸。所以,企业内审人员要认真理解、领会审计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重大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或延伸至审计日”的含义,对现场审计发现的一些严重效益流失、经营管理失控造成重大损失以及影响企业稳定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追溯和延伸意识,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擅于发现和扑捉问题线索,将审计成果扩大化,将审计的监督职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对性质比较严重、屡禁不止的问题,不能回避矛盾,在准确定性,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要明确提出对企业和责任人相应的处理、处罚建议。
五是审计建议不够明确。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有的审计建议合法性和合规性还值得探讨。有些报告在无建议可提的情况下,为凑足报告的要素和“块块”,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管理提出建议,说一堆外行话,有“狗尾续貂”之嫌。
六是报告整体繁琐冗长。有的报告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前后重复。有的报告各部分详略不得当,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动辙十几页甚至几十页。
2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措施
要解决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审计报告作为法律文书,具有很强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法律性。对于审计报告的要素、内容,《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认真领会和掌握这些具体规定,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杜绝随意性。尤其要注意审计评价的客观性、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的充分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要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审计数据、引用的每一条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
二是保持***的审计地位。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是一、二是二。不为权力、人情、利益所左右,不掺杂个人感情。不要因过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接受程度而文过饰非,夸大被审计单位的成绩,回避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更不得隐瞒、截留审计问题。
三是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审计报告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问题。当前,要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引导内部审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审计情况,把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重点,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反映审计情况,增强审计报告的条理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内部审计人员从改革发展的高度、宏观管理的层面,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结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提出对策,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文字修养,开展写作、语法和公文知识学习演练,掌握写作基本功,避免因语言表达失误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四是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坚持对审计报告实行三级审理,明确各级审理把关人员的责任和标准。既要把好法律***策关、又要把好文字关。
五是改进审计报告模式。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揭露和反映问题。审计报告应紧紧围绕这一主旨进行改进。应精简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精简审计评价内容;审计建议可设置为非必要要素,在确实没有可行建议的情况下,可以不提;对于审计数据较多的审计报告,可以探索实行表格化,增强审计报告的直观性。同时,上级审计部门应探索制作审计报告模板或编写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部门提供参考,使于审计报告的统一和规范。
参考文献
[1]柯金秀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1-03-01.
[2]钟伟强.审计质量溢酬的形成机理与客观存在[J].上海交通大学,2007-06-01.
内部审计报告篇2
摘要:合理选择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对内部审计的沟通很重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流行的问题导向说、客观基调说、被审计对象合意基调说等三种理论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基于受托责任,其价值取向是客观、公正,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应该是客观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报告;基调;客观性
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反映。审计外勤工作完成后,内部审计师应该签发审计报告,与相关方面沟通审计结果,以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在整个内部审计工作中,撰写审计报告、报告审计结果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审计工作成果的大小,质量的高低,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奠定了报告的内容导向,直接关系报告的成败。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属于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形式对于语言的内容的重要性早已为语言学家论述过了。毫无疑问,合理选择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注意审计报告的风格,对审计双方的沟通将是十分重要的。
一、关于内部审计报告基调选择问题的理论观点综述
有关内部审计报告基调的观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问题导向说。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光远认为,内部审计报告本身是问题导向的,挑被审计对象的毛病,将问题披露于众,审计报告本身无法也不能大谈被审计对象的业绩,是披露问题,而不是展现成绩。第二类是客观基调说。内部审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发现存在的负面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必然对审计业务客户(被审计单位)不利;如果内部审计师就被审计事项得出的结论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就应该将两种结论都包括在审计报告中。2009年,IIA的《实务公告》中指出,“若实际情况与标准吻合,在报告中肯定出色业绩是恰当的”。也就是说,内部审计报告基调的选择是客观、公正。第三类是被审计对象合意基调说。该说法强调内部审计报告要迎合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意思,作被审计对象欣赏的审计报告。这一说法要求审计报告以展现成绩为主。坚持这种说法的人大多是来自行***的领导干部。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能是基于营销内部审计的理论。这一说法的要害是把内部审计报告与宣传工作混为一谈。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立足点在于客观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情况
委托-关系中,委托方要了解受托方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但由于自身时间、精力或能力所限,无法亲自实施监督,就必然会求助于***的或相对***的第三方进行监督,这就产生了对审计的需求。王光远等认为,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控制机制。杨时展认为,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审计的形式不外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确认者。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部分外包,但完全外包内部审计的模式的结果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内部审计无论从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审计程序,还是审计报告都有别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或者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报告与外部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都可以有所不同。
国外,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即严晖所说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动式”双轨报告。国内的内部审计要落后一些。被认为是国内最先进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的《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提到,内部审计目标是监督、评价单位的经济活动和部控制的真实、合法和有效。这相当于严晖所说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反应式”双轨报告。在这种“反应式”双轨报告阶段,治理层希望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管理层希望内部审计监督其下属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无论是治理层,还是管理层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都希望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公司各层次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评价部控制,以了解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基于这种合理的假设,内部审计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
三、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应该是客观性
***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同处于单位的大环境之中,很难真正的***于被审计对象。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性派生于客观性。只有做到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地坚持***性。每一位理性的管理者会公平的对待下属,希望客观地评价下属的履职情况,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取向,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应该是客观性。
报告是内部审计师获得管理层完全关注的一种完美机会;内部审计师应把内部审计报告视同为卖主向企业的总经理展示其产品的一个机会;一次事先准备好、测试好、构思好的公开展示,只有客观性的报告,才能经受得起时间与事实的考验。那些哗众取宠,充斥恭维的基调、不实之词的审计报告只能蒙骗一时,终究要被事实所推翻的。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Z].2009.
2、理评.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访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光远教授[J].中国审计,2008(14).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指定辅导用书:实施内部审计业务[M].西苑出版社,2008.
4、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
5、杨时展.杨时展论文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6、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金灵君,经济学硕士,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老师;浙江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经理)
内部审计报告篇3
内部审计报告写作技巧精验
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反映。审计外勤工作完成后,内部审计师应该签发审计报告,与相关方面沟通审计结果,以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在整个内部审计工作中,撰写审计报告、报告审计结果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审计工作成果的大小,质量的高低,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奠定了报告的内容导向,直接关系报告的成败。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属于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形式对于语言的内容的重要性早已为语言学家论述过了。毫无疑问,合理选择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注意审计报告的风格,对审计双方的沟通将是十分重要的。
一、关于内部审计报告基调选择问题的理论观点综述
有关内部审计报告基调的观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问题导向说。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光远认为,内部审计报告本身是问题导向的,挑被审计对象的毛病,将问题披露于众,审计报告本身无法也不能大谈被审计对象的业绩,是披露问题,而不是展现成绩。第二类是客观基调说。内部审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发现存在的负面问题,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必然对审计业务客户(被审计单位)不利;如果内部审计师就被审计事项得出的结论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就应该将两种结论都包括在审计报告中。,iia的《实务公告》中指出,“若实际情况与标准吻合,在报告中肯定出色业绩是恰当的”。也就是说,内部审计报告基调的选择是客观、公正。第三类是被审计对象合意基调说。该说法强调内部审计报告要迎合被审计对象管理层的意思,作被审计对象欣赏的审计报告。这一说法要求审计报告以展现成绩为主。坚持这种说法的人大多是来自行***的领导干部。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可能是基于营销内部审计的理论。这一说法的要害是把内部审计报告与宣传工作混为一谈。
二、内部审计的基本立足点在于客观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情况
委托-关系中,委托方要了解受托方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但由于自身时间、精力或能力所限,无法亲自实施监督,就必然会求助于***的或相对***的第三方进行监督,这就产生了对审计的需求。王光远等认为,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控制机制。杨时展认为,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审计的形式不外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确认者。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部分外包,但完全外包内部审计的模式的结果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内部审计无论从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审计程序,还是审计报告都有别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或者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报告与外部审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都可以有所不同。
国外,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即严晖所说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动式”双轨报告。国内的内部审计要落后一些。被认为是国内最先进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的《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提到,内部审计目标是监督、评价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內部控制的真实、合法和有效。这相当于严晖所说面向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反应式”双轨报告。在这种“反应式”双轨报告阶段,治理层希望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管理层希望内部审计监督其下属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无论是治理层,还是管理层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都希望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公司各层次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评价內部控制,以了解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基于这种合理的假设,内部审计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
三、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应该是客观性
***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同处于单位的大环境之中,很难真正的***于被审计对象。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性派生于客观性。只有做到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地坚持***性。每一位理性的管理者会公平的对待下属,希望客观地评价下属的履职情况,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取向,内部审计报告的基调应该是客观性。
报告是内部审计师获得管理层完全关注的一种完美机会;内部审计师应把内部审计报告视同为卖主向企业的总经理展示其产品的一个机会;一次事先准备好、测试好、构思好的公开展示,只有客观性的报告,才能经受得起时间与事实的考验。那些哗众取宠,充斥恭维的基调、不实之词的审计报告只能蒙骗一时,终究要被事实所推翻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内部审计报告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