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时代,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与课题。了解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与虚假新闻的危害,并以科学思维正确看待网络时代的新闻取舍,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网络时代 新闻 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即使是今天的网络新闻,也必须坚持并维护真实性。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只能是传说。然而,在网络时代,一些所谓的“新闻”偏就缺乏真实性,使真正的新闻不能有效抵达受众,并在社会上引发恐慌或动荡。正如美国评论家戴维・萧所指出的那样: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已经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的职业道德提出挑战。因此,在网络时代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与课题。
一、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是新闻传播速度的快与新。快与新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而这两个特点在网络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异常迅速,因而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某种程度上言,网络促进了新闻的传播。
二是新闻传播者职业与身份的多元化。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而是在向更平民化的方面发展。在新兴的网络平台上,任何一个普通的网民都能够通过简单的工具,通过简单的处理手法,将新闻运送到网络上进行传播。普通的相机,乃至普通的手机都成为新闻传播的工具。网络新闻的受众同时又担任着传播者的工作,当一个人接收到了他认为有意义的新闻,能够同时将这个新闻发送出去,被更多的人接受到。
三是新闻传播的内容虚假且泛滥。网络让新闻传播更容易,但与此同时,传播门槛的降低,传播者的多元化,让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一个在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找不到的新闻,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到。小到名人的花边新闻,大到国际消息。除了证明网络新闻实在很丰富之外,确也不能不让人怀疑到这些新闻的真实性。
四是受众对传播的新闻内容取舍不易。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新闻传播者无从考证,使得网络新闻的取舍尤为不易。如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网络上盛传的核污染会蔓延到海洋,从而造成“盐荒”的消息风传,导致民众恐慌,大量抢购食盐,致使部分地区的盐价疯长。
五是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网络时代的新闻受众能够通过留言、讨论等手段互相沟通,使得新闻更具有参与性、互动性。一个有看点的新闻,往往能引发大面积的讨论思考,并引发新闻的后续性发展。实践表明,舆论压力甚至能改变新闻事件本身的发展。
二、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与虚假新闻的危害
(一)互联网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首先,新闻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给新闻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的新闻组、聊天室、BBS等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新闻,再加上登录者的身份不确定和虚假性,使得其在上面发表的新闻真实性受到很大质疑。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而传统媒体的可信度大都超过50%。
其次,多数网站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甚至连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不了解新闻运作的规律,加上每位编辑每天要处理数百条的稿件,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每条新闻做较细的编排和核实,所以,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受利益的驱动,有些网站经营者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追求经济效益,一切遵循价值规律,将新闻视为商品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这是当前网络虚假新闻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诱因。
最后,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和纷纷看好国际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不断在网上散布不实的***言论,加强对我国进行分化的舆论攻势。
(二)网络时代假新闻带来的社会危害。
一是虚假新闻对网民的大面积蒙骗。通常而言,读者对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极大的信心。假新闻一旦出笼,到未被戳穿之前,往往是不会怀疑的,这就造成受众群体受害,形成受众认知上的偏差。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因技术的优越更容易以讹传讹,从而加深对受众和现实社会的危害。
二是假新闻对社会舆论导向的消极影响。承担着舆论导向重任的主流媒体一旦了假新闻,其公信力会大打折扣。受众不再相信它说的是真的,舆论导向又从何谈起?毫无疑义,假新闻会影响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一贯性,使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三是假新闻对新闻报道生命力严重戕害。假新闻除了对受众造成不明真相的损害外,更对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准确的基本原则带来极大冲击,从而导致公众对新闻传播的事实的怀疑,而这种怀疑势必造成新闻传播的无效,对媒体形象的打击甚至是致命的。
四是假新闻对历史的极端不负责任。无数现实事例表明,假新闻不仅对当下社会,也会对历史产生危害。因此,防止假新闻要从长远计,应对当代和历史负责,不让假新闻溜进历史,扰乱历史。
三、以科学思维正确看待网络时代的新闻取舍
首先,正确看待报道的全信息与简明新闻的追求。网络信息的极度丰富,促使记者开始习惯性地用全信息的方式报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再是单面性呈现,而是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从新闻事件的背景、情节、细节到追踪性的深度报道和相关评论,事无巨细地报道。虽然这种报道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事件全景,内容信息得到了深层次挖掘,极大满足了受众知情权,各种诟病却也伴生出现。首先,全信息意味着报道无重点或重点不突出。其次,提供过度充裕的信息降低了媒介舆论引导作用,使受众需要花更多时间对新闻重要性进行判断;与此同时,信息提供的越多,不可靠新闻源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反观与全信息报道方式截然相反的“简明新闻”,则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此,应在保证新闻信息完整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让新闻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篇幅也要尽量缩短,内容要有的放矢,没必要面面俱到。在报道方式选择时,坚持以事件新闻价值作为判断标准。
其次,正确看待娱乐化倾向与新闻本源的回归。网络时代下信息的极度丰富客观上加剧了信息碎片化的碎裂程度,新闻报道杂、散、乱的现象不容回避。媒介上充斥大量内容庸俗、形式僵硬、思想肤浅的娱乐化的新闻,对受众理性认知和社会文化传承产生不利影响。娱乐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迎合受众喜好,“标题***”大量涌现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获取商业利润,诉诸感官的报道方式使报道大肆渲染带有猎奇、暴力等内容,竭力将主观意愿融入报道中,从严肃的***治、经济、科学等硬新闻中挖掘娱乐价值。虽然有人认为新闻娱乐化是对过去死板新闻模式的革新,是报道对民众需求的满足,是新闻娱乐功能的表现和媒介发展的必要盈利手段等,但报道终归要秉承真实、客观的原则,娱乐过了头,甚至为了盈利而不计后果的娱乐,则会直接影响媒介环境的健康发展。
最后,正确看待媒介议程设置与公众议程设置。媒介议程设置实际上是一种依附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把关手段,通过对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的确立、强调,引导社会舆论,行使媒介舆论监督、环境监控职能。然而,媒介议程设置对于舆论的引导过分偏重于认知层面,或者主要作用于受众的认知领域,没有办法做到统领认知、价值、观念等整个舆论体系。公众议程设置恰恰是对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内涵做出的必要补充和延伸。社会舆论的形成,常常需要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交流和对社会问题探讨、争论。网民在进行议程设置时首先要通过事实材料对热点事件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将评论、讨论的范围通过网络拓展出去,升华为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公众议程设置的形成过程,完善了媒介议程设置流于表面的缺陷,弥补了舆论导向的完整性。然而,报道时并不能因为议程设置的权利转向而简单地将公众的集群观念作为报道导向。比如在公众议程设置中,社会公众往往会通过网络陈述遭遇或不满,并以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引起广泛社会舆论。由于不满形成的舆论往往带有强烈的、经过渲染的主观意愿,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其一,一以贯之地高举“***治家办报”旗帜,遵守***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治家办报的原则办网站,是对***的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新闻事业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体现。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不忘***的理论、路线、方针,做到方向明确,立场坚定,观点鲜明;要时刻不忘与***中央在***治上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不忘无产阶级新闻的***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提高***治鉴别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其二,***府各部门密切配合,多管齐下,切实加大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控和规范。1997年5月,我国***府就明确提出了“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的方针。2000年4月,网络新闻的归口管理机构***新闻办又成立了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之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逐渐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充分体现了***和***府对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视。当前,***府应根据最新的现实情况,借鉴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对网络新闻的制作及传播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只要各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力度,加强各个层面的管理,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一些弊端是可以避免和制止的。
其三,各新闻网站应切实加强自律。面对全球化趋势加剧和我国日趋融入世界传媒格局的形势,网络媒体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新闻的竞争不仅表现在速度和广度上,更表现在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上。为了追求传播速度和传播内容的丰富而传播假新闻,不是网站自身发展的良策。同时,各家新闻网站也应加强技术层面的信息管理,防止假新闻的传播。在具体的网络新闻传播中,网络新闻的“快”应该建立在“真”和“准”的基础上,实现“快”与“真”的统一。同时,为了避免因为追求“快”而造成的细节性失误,应该提高网络新闻的更新率,以最“真”的新鲜事实来确保每一个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另外,各网站之间应该达成一定的行业自律,避免恶意竞争。
其四,重视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一样,每一位网络新闻工作者都是宣传战线的一员。在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适合网络传媒特点的道德规范,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的同时,必须促进网络工作者加强自我约束,承担好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重任,对自己所处理的新闻稿件多加调查、验证和思考,力求尽可能准确地向受众提供有信誉、有价值的可靠信息。
其五,注重网民素质的提升,引导网民参与监督。网民在网络上看新闻时,抱定“先辨真假,后断是非,再做评论”宗旨,虚假新闻就会不打自退,失去市场。“解铃还须系铃人”。虚假新闻在网上的广泛传播,与网站、网友密切相关,参与新闻打假,同样需要广大网友和网站工作者的努力。事实上,现在很多虚假新闻就是网友们揭发出来的。当广大网友对虚假新闻不再一笑了之,而是积极行动起来追索事实真相的时候,网络时代的虚假新闻才可以真正得到遏制。毕竟,我们都希望获知真实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2]匡文波:《网络传播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贾亦凡、陈斌:《2008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09年1月刊
[4]李秀琴:《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之我见》,《现代电视技术》2002年4期
[5]张千山:《网络新闻真实性探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
[6]郭镇之:《舆论监督、客现性与新闻专业主义》,《电视研究》2000年第3期 (荆门晚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网络时代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