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玉佩铭》阐释(上)

行气玉佩铭,原为刻在一块十二面体的小玉柱上的铭文。它是一份记述战国时期气功修持过程的珍贵史料,也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物。铭文原系大篆,共45个字,经郭沫若考释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应该怎样理解这段铭文的具体修习过程呢?下文试作阐释。

首先要探讨的是,铭文记述的是简单的一个呼吸回合,还是一个分阶段修习,将呼吸之气和内气结合起来的联动过程?

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即深吸气,自上而下运行至下腹(从“行气”至“定则固”);再深呼气,自下而上运行至头顶(从“固则萌”到“退则天”)。但从铭文的具体记述看,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它应该是一个分阶段修习,由呼吸之气和内气联合运行的过程。这可以从下述几方面看出来。

1.从“蓄”、“定”、“固”等词的内涵看:“蓄”是蓄积的意思。蓄积显然需要一个过程,它要依靠多次吸呼来激发腹脐部位的气机。如果一次深吸气便达下腹部,那是“蓄”不起来的。“定”和“固”同理。呼吸之气连同激发、蓄积起来的内气,联合运行至下腹部,此时停下来,再通过多次吸呼,激惹下腹部气机,使之不断酝酿、巩固、壮实,待时机成熟,内气才会萌动随呼气向脊背逆行而上。

2.从铭文的行文句式看:铭文采取了“……则A,A则B,B则C……”这样的句式。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前句的结果是后句的原因或条件,只有具备前面的原因或条件,才有后面的结果;而后面的结果又是再后面的原因或条件。因为深吸气,才有腹脐部位气机的萌发和蓄积;因为腹脐部位内气的蓄积,才导致气机的下伸,才可能在下腹部停留,稳定下来,对下腹部进行激惹;因为气机在下腹部的停留和稳定,才可能不断壮实、巩固;因为不断壮实、巩固,才能在一定时候萌动逆行而上脊背。据此可以看出,这样的过程必须通过分阶段修习并和内气联动才能实现,而不可能是“简单的一个呼吸回合”就能奏效。

3.从行动方式看:统观《行气玉佩铭》全文,其内容显然是在记述神息相依,气通任督的修持过程。它是道家内丹术特别是周天功的早期雏形。同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内经・素问》即有任脉、督脉沿胸前、脊背运行的记述。铭文的练功方法显然是受到它的启发和影响。古人在健身实践中摸索到气通任督,将可活跃全身气机从而强健身体、延年益寿。他们发现通过主动性的呼吸,可以激发内气并促使内气循经运行,而内气的萌发、启动、运行则需要一个积聚的过程,于是他们便采取分段修持,不断蓄积内气,让呼吸之气和激发起来的内气联动并循经运行。这样的修持过程是比较平稳、扎实和具有实效的。唐宋以后出现的周天功,如明胡文焕《类修要诀》所录的“小周天”,采取四字诀(撮、抵、闭、吸),仅以一次长吸气来完成周天运行,这就显得较局促,不易掌控,且只是意念配合吸气进行,初始阶段是不可能出现内气循经运行的。《行气玉佩铭》所显示的,则是吸呼之气与内气分阶段联动运行。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色。当代气功家李少波创编的“真气运行法”,结合呼气分5个阶段修炼,通过不断积聚真气来促使呼气与内气联动,从而实现气通任督,颇合古法。(待续)

《行气玉佩铭》阐释(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行气玉佩铭》阐释(上)

学习

简析聂赫留朵夫的性格发展历程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简析聂赫留朵夫的性格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影响聂赫留朵夫命运的事,聂赫留朵夫心理发展过程。聂赫留朵夫是《复活》中的男主人公,综观他生活轨迹的三个时期:少年时期、沦落时期、复活时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心理平

学习

TrueHD原音重现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TrueHD原音重现,内容包括true-hd次世代音轨,truehd音轨提取方法。其实这也不能怪模仿者,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不仅外形是独一无二的,而声音更是难以找到完全一样的。而这个话题引申到电影中,你会发现,原音重现几十年来一直是电影

学习

“最大素数”的故事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最大素数”的故事,内容包括当今发现的最大素数是多少,素数的故事大全。素数也叫质数,是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数。按照规定,1不算素数,最小的素数是2,其后依次是3、5、7、11等等。

学习

斐豹蛱蝶的生物学特性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斐豹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内容包括关于斐豹蛱蝶的资料,斐豹蛱蝶的学名是什么。《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年第六期

学习

浅谈遥感技术应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遥感技术应用,内容包括阐述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浅谈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遥感技术的含义入手,浅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地经管空间的应用,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学习

注重知识迁移 提高复习效率

阅读(22)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书本上别处的事例素材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这种现象叫

学习

终身雇佣制度发展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终身雇佣制度发展,内容包括终身雇佣制的发展,终身雇佣制度。论文关键词:终身雇佣;衰落;提前退休

学习

吴稼祥,处江湖之远

阅读(15)

只是,除了翕动的嘴唇,你从他脸上总是看不到太多表情,有的只是认真和严肃。很多惊人之谈被轻描淡写地吐出来,马上又无声无息地消散在空气中。

学习

一张A4白纸能干什么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一张A4白纸能干什么,内容包括a4白纸多少钱一张,一张a4白纸做手工简单又好看。大学毕业后,苑玉在一家音响公司的企划部做方案策划,三天两头加班,工作压力巨大。2009年春节,苑玉的表哥带她去香港玩,表嫂是台湾人,在香港开了家纸艺店

学习

《老爷爷赶鹅》教案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老爷爷赶鹅》教案,内容包括老爷爷赶鹅歌曲三年级,老爷爷赶鹅教学实习教案。【教学内容】学唱二声部轮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学习

浅析经营性负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经营性负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内容包括负债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指标,怎么看经营性负债对企业的贡献力。摘要:本文在传统杜邦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企业负债划分为金融性负债与经营性负债,定义出经营性负债权益比率与经营性

学习

谈谈体育课的评课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谈谈体育课的评课,内容包括体育课评课从哪几方面,体育课评课的总结。摘要:本文对目前与以往的评课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体育课堂的评课要适应时代的发

学习

论国际私法之冲突正义与实体正义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论国际私法之冲突正义与实体正义,内容包括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实现国际私法实体正义的方法。【摘要】纵观本世纪国际私法的发展历程,冲突正义与实体正义一直处于一种相互抵触的境况。由于冲突规范中的冲突正义所固有的确

学习

“外星语” 的消失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外星语” 的消失,内容包括外星语全文,外星语是什么意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波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原来,波阿是一个拥有65000年历史的古老部落的最后一个成员,同时,她也是地球上最后一个会说该部落语言——波族语的人

学习

文化哲学视角的“物质文化”阐释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哲学视角的“物质文化”阐释,内容包括文化意蕴与文化内涵,文化哲学研究文化发展的自身逻辑。1“物”的问题的哲学言说

学习

“向”的“时―空”词义系统跨语言共性的认知阐释

阅读(46)

摘要:在汉语史上,“向”经历了“名词>动词>介词>副词”的词性变化以及“物体>行为>空间>时间”的语义扩展。在“向”的语法化过程中,认知因素的介入在“向”的词义由空间向时间领域隐喻映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句法位置、词义复

学习

观念交付论文:观念交付涵义之阐释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观念交付论文:观念交付涵义之阐释,内容包括指示交付是观念交付吗,观念交付与指示交付的区别。本文作者:成天柱覃奕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学习

论《孕妇和牛》对“幸福”的阐释

阅读(28)

摘要:铁凝的短篇小说《孕妇和牛》,通过孕妇伴着孕牛走在宽阔的平原上的所见所思及非凡的描字举动,将她的内心世界烘托得丰富,深刻地传达出孕妇对生命的期冀、对未来的向往、对幸福的思考和理解。在她看来,幸福其实很简单,有希冀、有向往就够了

学习

论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论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内容包括草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论草原文化。摘要:“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鲜明的文化特征,草原文化的地域性;草原文化的民族性;草原文化的开放性;草原文化的多样性,凭借

学习

三字经原文全文范文精选

阅读(233)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原文全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三字经全文13篇,三字经全文原文多少字。我的父亲读过这本启蒙读物,因他读过几天私塾,也背过《百家姓》、《杂字本》类。

学习

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范文精选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大学之道全文及译文读解,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一句一译。大学之道翻译及原文篇1关键词:义理反证;敦崇朴学;文章正轨;严复;翻译会通

学习

公共选择中“投票悖论”的阐释与修正

阅读(27)

【摘要】在公共选择中,投票是最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但是投票不一定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有时,在投票中会出现几个方案的社会偏好相同的情况,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投票悖论”,本文主要分析了“投票悖论”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