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目标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并不关乎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有的时候目标还产生于不经意之间。墨西哥就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老人患了癌症,来日无多,但当他的儿子和儿媳出车祸去世之后,他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倒好了。原来,老人需要抚养突然变得无依无靠的孙子,于是,他的生存就有了新的动机和目标。这种强烈的责任感焕发出他对生命的渴望,于是战胜了疾病。
国外的医学研究正在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一门叫作“信念生物学”的新学科分支。这个学科的研究倾向于认为,人的生活信念既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又是一个情绪化的过程。信念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至少证明,人的生活信念对人体健康产生可测的生化效应,并且这些效应具有影响事物最终结果的潜力。可见,生活目标即信念,就是一种力量。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有怎样的目标呢?首先,它应该不同于年轻人,它不应该是功利主义的;其次,它应该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老人中有相对年轻与相对高龄、相对体强与相对体弱之别,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其目标也应当有所不同;再者,它应该从健康快乐这个基点出发。是追求和享受过程,而不要注重最终的结果。总之一句话,是“围绕健康快乐主动给自己找点事做”。或者利用晚年的大好时光做一些在岗时想做而无时间做的事,或者学习一些自己不懂的知识,或者培养一二种兴趣爱好,诸如写作绘画、琴棋音乐、健身娱乐等等,或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晚年有了事做,就会觉得生活充满意义,精神饱满、心情舒畅,身体也会很健康,注意力集中在设定的人生目标之上,兴许还能“大器晚成”呢。家有老人,子女们不妨帮助他们制定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给老人安排点事儿做,使他们的晚年有追求、人生有目标,健康又长寿!
我有一个中学女同学,家境贫寒,条件艰难。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来上学,中午一碗冷饭,几个盐辣椒,生活十分清苦,但成绩却出奇地好,总是名列前茅,令人钦羡。她对人总是一脸的笑,对成绩差的同学的帮助常常是不遗余力。
但是,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多病,哥哥体弱,她无法继续学业,只有中途退学。毕业前,我们去看她,她正在稻田里劳动,她割谷子,哥打稻,两兄妹一脸汗水一脸笑,丝毫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愁样。
不久,她为了哥哥的亲事,主动换婚。我们想她一定是个愁肠百结的女人了,后来我们又带了些旧衣服去看她,谁知一看,她竟是一副满足的样子。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幸福了。
日子一天天消逝,后来她的丈夫在一场大病中离她而去,再后来,儿子又在地震中丧生。于是,我们又猜想,这接二连三的厄运,一定会使她苦不堪言。于是我们凑了些钱,又相邀着去看她。此时的她,两鬓染霜,额头上过早地爬上了一条条皱纹,容颜衰老了许多。但仍然是一脸的笑。她办起了一个托儿所。在我们与她谈话间,她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抱抱那个,满屋子孩子幸福的欢笑,都在她眼睛里流泻出来
几次探望,她都向我们说了相同的一句话:“心安即是家。”这句带有禅意的话,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真是人生的箴言。
事实就是这样,与其说幸福是一种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一种报酬,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脱,一种闪烁不灭的理性,一种饱经世事沧桑的充实和自信。有了这种智慧,你就能从烦恼、伤感和庸俗的腐质中解脱出来。
“心安即是家”,让过去的永远过去,不断开辟新的生活,过好每一天,只要你心里觉得幸福了,那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