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论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住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岁。入选条件:(1)化疗前大便正常;(2)无肠道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种类、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化疗患者的便秘采取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2护理干预
2.1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温度适宜,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种类,以增进患者食欲,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化疗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l/d以上,最好保证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或温开水1杯。化疗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3],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排便的痛苦。
2.2行为干预
2.2.1训练定时排便习惯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指导患者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患者排便结束后,要注意保持患者肛周清洁、干燥。
2.2.2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增强腹部肌肉和肠管平滑肌张力,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和大肠推进性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吸收。方法如下:仰卧,全身放松,可主动或被动操作,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2.3心理干预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大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3结果
4讨论
4.1中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量少同时癌症化疗患者为了加强营养,所进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刺激肠蠕动,加之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致便秘。(2)缺乏锻炼:化疗患者常疲乏无力,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易致便秘。(3)药物的不良作用:止吐药物的应用极易引发便秘。长春碱类化疗药物由于神经系统的毒性也可引起便秘。(4)恶心、呕吐:化疗时由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致所进食物大量吐出及体内水分丧失。加之不愿喝水使体内水分减少,致大便量少且干燥,不易排出。(5)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化疗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而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而导致便秘。
4.2护理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通过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早饭前后定时排便的习惯,进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减轻腹胀。食物多样化可改善患者食欲,含纤维素食物及润肠通便食物的摄入,饮用果汁及润肠通便的饮品,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从而促进排便。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有效地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李同度.癌症疼痛与姑息***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2.
[2]陈世奎,孙姨,王立鹤.便秘防治17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7.
[3]刘伯阳,姚淑娟,刘吉成.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肠道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5):41~44.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入院后,除按化疗护理常规护理外,采取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护理比较,患者便秘发生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
【关键词】化疗便秘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论文篇2
摘要:目的观察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研究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眼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青、中、老年患者各40例,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通过焦虑白评量表测定2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出院时焦虑标准分。结果患者入院时焦虑标准分大于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50分)。术前ld明显大于入院时,出院时小于临界标准分,且明显小于人院时评分。护理干预组入院时焦虑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术前ld以及出院时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前1d对照组中的老年组焦虑标准分高于青年组,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出院时,中、老年组均高于青年组。护理干预组老年组焦虑标准分术前ld明显高于青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出院时,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无差异;老年组高于青年组。术前Id及m院时青、中年组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眼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1d焦虑程度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积极影响。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关键词:眼科手术;焦虑;焦虑自评量表;护理干预
眼科手术***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如白内障手术),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患者思想压力大,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运用护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对120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7岁。青年(<30岁)、中年(30一50岁)、老年(>50岁)患者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②做好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进行认知抗辩法心理***。③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尤其是术后配合***的体会。④利用***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进行手术方法、恢复进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积极配合。
(2)评价工具。在焦虑自评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0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lO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人院时,手术前1d,出院前共3次,由患者自行填写量表。把20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术前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手术焦虑的因素包括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患者人格特征的差异、对手术医生的信任度等。焦虑情绪导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患者眼科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l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P<O.01,说明手术日期越临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可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力,强化镇痛,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手术前1d以及出院时其焦虑程度明显减少,P<0.01。推测原因可能是:随着对眼科手术知识的了解,大多数患者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他们所关心的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术后注意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都有针对性涉及,这些对消除焦虑情绪起到较好作用。有研究报道,眼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洽度,还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所有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老年和中年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高于青年患者;出院时,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程度仍高于青、中年患者。同时发现,在护理干预后,术前术后青、中、老年患者焦虑程度得到明显降低,P<0.01,青、中年降低更为明显。分析可能原因:青年患者通常存在焦虑,但其无过多的顾虑,容易适应医院环境,在护理干预下更容易受到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手术,并加快术后康复。而中年患者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眼疾影响工作,所以焦虑程度更高。但在护理干预下,对手术的认识及信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眼科手术老年患者除视力差外,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易出现不稳定情绪,而且担心给家庭子女带来负担I引,所以其焦虑情绪在出院时较青、中年患者程度高,而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不如青、中年组。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眼科手术前后应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的焦虑值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积极影响,而且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
[2]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对全麻患者苏醒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3]姚黎明,冯向群。朱迎梅,等。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3(1):15-17.
[4]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617.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1.14.
[6]郭红卫。眼科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437.1438.
[7]徐君。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与心理护理。职业与健康,2008,24(11):1111.1112.
[8]王跃丽,赵会敏,唐国芬。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2):130-131.
护理干预论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可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92±5.31)岁,其中有42例经***分娩的产妇,有28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干预组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8.02±5.34)岁,其中有25例经***分娩的产妇,45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恢复情况的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围产期健康教育等常规产科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定期观察其子宫复旧的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需求。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指导其科学地进行产后母***喂养。以视频、宣传册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巩固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母***喂养的方法。
②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③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其腹部、***房及手术切口的清洁护理。监督产妇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及沐浴清洁,在产妇分娩后第1d、第3d及时为其新生儿进行床旁疾病筛查。在产妇出院时,对其产后康复和婴儿喂养等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以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③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两组产妇出院前向其发放该问卷,让其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意一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4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患者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明显增高,开展临床医学服务的模式正在由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实践证实,为产妇进行围产期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为产妇进行床旁护理干预可满足其心理需求,显著提高其对分娩后自我保健方案的认知度,提高其为新生儿进行母***喂养的几率,加快其产后恢复的速度,保证其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研究发现,为产妇进行床旁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或消除其负面心理,提高其产后的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为产妇进行床旁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其不良心理,延长其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为产妇进行床旁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总之,采用床旁护理模式为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若玲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护理干预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