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灵运出生在东晋最显赫的士族之家。他热心功名而不得逞其志,痛感本族利益受到损害,更畏惧上层权力斗争的冷酷无情,因而徘徊于朝廷和山林之间,一生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灵运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被誉为山水诗的鼻祖,但其骈赋亦相当出色,是晋宋之交辞赋创作成就最突出的作家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山居赋》。
关键词:谢灵运;《山居赋》;文学价值
中***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04-02
前言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绍兴、嵊州之间)。晋宋间诗人、文学家。
一、谢灵运的显赫家世及个人经历
谢灵运出生在东晋最显赫的士族之家。谢灵运的曾祖是晋代名相谢安的亲兄弟安西将***谢弈;祖父是淝水之战的主将车骑将***谢玄;晋代著名的大诗人、大官僚谢混,是灵运的从叔。谢灵运降生于谢氏家族的鼎盛之时。谢氏家族为东晋功臣,在***治上具有特权。谢灵运自幼聪慧,《宋书》本传称谢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如此一位少年才俊,自然备受家族钟爱,故谢灵运在年轻时就承袭了祖父谢玄的封爵――康乐郡公,后世就习惯称他为“谢康乐”。
义熙元年(405),谢灵运21岁,初任琅琊王司马德文大司马行参***。不久转为抚***将***刘毅的记室参***,在那里一干就是7年。作为“乌衣子弟”的谢灵运,具备了在***治上腾达的各种条件,但因其幕主刘毅在与刘裕争夺***权的斗争中失败,致使其在以后的仕途中遭遇种种排挤和打击,至死无法圆其“负荷世业,尊主隆人”(谢灵运《述祖德诗・序》)之梦。
从义熙八年(412)至义熙十四年(418年),谢灵运先后被刘裕起用为太尉参***、秘书丞、 议参***、中书侍郎、世子中*** 议、黄门侍郎、相国从事中郎。这期间,谢灵运始终在刘裕手下任职,职位也不算太低,但他始终没有得到刘裕的信任,其内心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永初元年(420),刘裕黄袍加身后,便把谢灵运承袭的封号(康乐公)由公爵降为侯爵,是年谢灵运36岁。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谢灵运寻找靠山,把目光投向了刘氏宗室,结识了刘裕的次子刘义真。不久,太子刘义符登位,朝中大臣徐羡之等人乘机以“构扇异同,非毁执***”的罪名,于永初三年秋把谢灵运逐出了京师,出为永嘉太守。这对谢灵运来讲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永嘉的奇山秀水使谢灵运沉迷,他在那里游山玩水,谈佛说玄,写出了在佛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辩宗论》。到永嘉转一年后,谢灵运见朝廷仍由权臣徐羡之等把持着大权,仕途无望,就托病辞职,于景平元年(423)回到了故乡始宁。
二、寄情山水,借物喻情,终成大器
对于谢灵运来说,回到始宁就是回到生活与精神的家园。他出生在这里,他光荣的先祖曾经游息并埋骨在这里。祖父谢玄原来居住在南山,那是他开创的卜居之所,叫“南居”,谢灵运就在北山别营居宅,也叫“北居”,形成了一座面积不小于10平方公里的巨大庄园,世称始宁墅。谢灵运在此一住就是三年,这期间,写出了他骈赋中最重要的作品――《山居赋》。
谢灵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大才子,他的诗文是当时的标尺。《南史》记载:“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在谢灵运之前,东晋诗坛上“玄言诗”占统治地位,谢灵运使两晋时初见端倪的山水诗,发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实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关键性演变,被史家公认为山水诗的开山之祖。
谢灵运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但其骈赋亦相当出色,是晋宋之交辞赋创作成就最突出的作家之一。他的骈赋作品很多,有《感时赋》、《伤己赋》、《山居赋》、《岭表赋》、《孝感赋》、《归途赋》、《罗浮山赋》、《入道至人赋》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居赋》。
洋洋洒洒四千多字的《山居赋》,在形式上有意识地追求辞藻和句式的工整华丽,及声韵格律的和谐精美;在内容上则借山水等自然景物寄托内心的深层情感,道出了谢灵运在***治上失意后,因无奈而寄情山水,在山水中排忧解闷的种种复杂心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谢灵运借自然景物在《山居赋》里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王国,处处写景也处处表情,景与情浑然一体。
这个王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美风景。这里山环水抱:“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决飞泉于百仞,森高簿于千麓。”“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山竟奇秀,湖漾碧波,泉泻素流;这里幽雅宁静、赏心悦目:“竹缘浦以被绿,石照涧而映红。月隐山而成阴,木鸣柯以起风。”――白天可见绿竹红石,傍晚能听栖鸟啼鸣,夜晚则观高山小月。“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这里不仅连着名山大川,开户启窗,秀丽的风光便扑面而来。在这里,谢灵运借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身居山野而赏心悦目的情怀。
“蔚蔚丰秫, 必 必香 亢,送夏蚤秀,迎秋晚成。兼有陵陆,麻麦粟菽。候时觇节,递艺递孰。”春华秋实,自己的土地出产丰硕,一切皆不假外求。悠然享用粗茶淡饭,并不奢求其余,内心自然充实而欢愉。与山上的鸟兽做朋友,不仅“缗纶不投,置罗不披。蟠弋靡用,蹄筌谁施”,废弃所有的渔猎之具,与飞禽走兽和平共处,还“鉴虎狼之有仁”“悟好生之咸宜”,平等看待动物,细心体察它们与人类共同的父子相亲、好生恶死的心理。田地里的果蔬、水中的鱼草也都成了自己最亲密的知己,常常能触动身上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卷《叩弦》之逸曲,感《江南》之哀叹。秦筝倡而溯游往,《唐上》奏而旧爱还。”谢灵运借繁茂的草木、丰美的果蔬、众多的鸟兽,表现了远离尘世的纷扰、歌哭争讼的意愿。
这个王国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在《山居赋》里,主人可以流连于山石竹木之间,陶醉于岫岩隈屈之好;可以“六月采蜜,八月朴栗”,采蜜朴果,各随其月;可以“研书赏理,敷文奏怀”,做自己爱好之事;可以经营自己所醉心的佛教事业:“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按自己的意愿建造佛事用房。“法音晨听,放生夕归”,朝夕乐为佛教之事。“安居二时,冬夏三月。远僧有来,近众无阙。法鼓朗响,颂偈清发。散华霏蕤,流香飞越”,召集远僧传颂佛偈,场面浩大,气氛热烈。这样的倾情的描绘,正传达出了谢灵运追求自由生活的心声。
《山居赋》里的始宁墅是草木葱茏、瓜果飘香、飞鸟虫鱼无所不有,谢灵运用丰富独特的景物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俗安逸宁静的世外桃源式的人间天堂,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其次,谢灵运在《山居赋》里借丰富的典故委婉而又明确地表现了自己的***治立场。
《山居赋》开篇即用典:“嘉陶朱之鼓棹,乃语种以免忧。”范蠡辅助句践二十余年,灭吴后即功成身退,远离朝廷***治,在乡野耕作经商,得以齐家保身;而同为功臣的文种则因不听范蠡的劝告,灭吴后继续留在越国为臣,最终落得赐剑自刎的下场。此处的一个“嘉”字,就彰显了谢灵运对朝廷***治的态度。对自己及时离开官场,回到家乡过山居生活,谢灵运是深感庆幸的。残酷莫过于***治,险恶莫过于朝廷,谢灵运在《山居赋》里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这层意思。
在《山居赋》里,谢灵运还多方用典,以前朝高人自喻,表明自己不想再次入仕的意愿。“投吾心于高人,落宾名于圣贤。广灭景于崆峒,许遁音于箕山。愚假驹以表谷,涓隐岩以搴芳……”他在文后自注曰:广成子在崆峒之上,黄帝之师也。许由隐于箕山,尧以天下让而不取。愚公居于驹阜,齐桓公逐鹿入山,见之。涓子隐于宕山,好饵术,告伯阳《琴心》三篇……在这里,谢灵运借广成子、许由、愚公、涓子的典故,明确地表现了自己不打算再入仕做官,终身居住山野的愿望。谢灵运在《山居赋》里处处用典,极力铺排,在使辞赋恢弘华美的同时,也更好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深层情愫。
结语
谢灵运一生热心功名却不得逞其志,痛感本族利益受到损害却无能为力,因畏惧上层权力斗争的冷酷无情而徘徊于朝廷和山林之间,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留下的众多山水诗和骈赋名篇《山居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中国文学和中华文明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宋书・谢灵运传》[M].
[2]《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C].
[3]《会稽志》[Z].
[4]《南史》[Z].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谢灵运和他的《山居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