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易安体”探析

[摘要]李清照早年就有了词名。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后,这位坚强的女词人一反“思妇”之风,以柔美的意象、纯熟的技巧、沉着的气蕴抒写着国破家亡夫死之痛,从而成就了她的“易安体”。

[关键词]李清照 易安体 铺叙

[中***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97-02

李清照作为一位女作家通过自己的丰赡才华、细心感受,寥寥词句就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风格。这一风格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易安体”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本文将试做分析:

一、“易安体”的形成

了解一个作家应当先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和作品。要分析“易安体”,亦如此。

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倾向,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在李清照出生前,宋代的文学已发展成大观之势。尤其是词的发展已然成为代表性的文体,特别是婉约词自有唐发轫以来,为李清照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例。通观李的词,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对李煜传承式的借鉴。

李清照原为名门之女,大家之妇。据史载,李格非家非常殷实,李格非本人以文章受益于苏轼,其妻即李清照之母也是知书达理;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为当时宰相之子,又是大学士,婚后,更是对李清照关爱有加,真可谓恩爱互敬。这样的家庭背景与幸福生活,写出来的只能是清新愉快的作品。但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为李清照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积淀机会。当然李清照天赋异禀而且勤奋好学。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写道:“余性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但是仅有这些李的风格也是难以形成的,大作家的形成还有恰当的历史机遇。宋王朝的积贫积弱导致了最终的亡国命运。“靖康之难”结束了北宋王朝的统治,金兵的肆虐践踏,让民生涂炭,而作为大家之女、名门之妇的李清照也难以幸免,为躲避兵难,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不得以南下,但祸不单行,赵明诚又在避难途中病死,作为女流之辈的李清照,在封建时代,灭了国亡了家,就完全无依无靠了。所以她不得不四处漂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作为一个深受家教影响的名门之女,她没有忘却忧国,她通过诗词来反映国破家亡夫死的生活。而且也正是这些词作使她成为古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词人。正是如此,使得“易安体”的最终形成。那么易安体的主旨是什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二、“易安体”的主旨与表现形式

(一)“易安体”的主旨:家国兴亡的巨痛

幸福安逸的生活使李清照的词题材单调,内容单一,形式缺乏多样。但是,在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一系列灾难之后,她的词风也为之一变,而最重要的就是国破家亡之痛成了她词作的主题。

譬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这首词中,再也没有前期那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愉快心境,更没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纯情,也没有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闲愁”,而是一种“春尚好”但“愁无尽”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伤,这里充满了身世家国之恨,可谓惨痛而绝望之至。像这样的诗篇还有《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总之苦难使其生活凄苦,凄苦的生活又成就了她,给她的词注入了新的体验,也因此使国破家亡身世之苦的主题成了她后期创作的主旋律。

(二)“易安体”的表现形式

1.李清照善于用柔美的意象,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现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让爱国男儿悲壮激越,慷慨悲凉。譬如岳飞的《满江红》中句子:“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身受国破家亡之痛折磨,体味过动荡流离、孤苦无告之苦的李清照,却别有一番表白,如她的后期名篇《永遇乐》。在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词人表达了对南宋求和偏安的***治现状的强烈不满。这样一来就与那些忘却国耻家恨苟安一隅、沉醉于歌舞享乐之中的士大夫――南宋的统治阶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女如此,丈夫何以堪?但李清照没有把诸多悲愤凄苦当成“狂吼”来说,而是将这种爱国忧国之情融入到婉曲柔美的艺术形式之中,构成了一种沉挚隐秀、哀婉沉著、含蓄蕴藉的境界。譬如开首“人在何处?”一问句,就把词人长期的故国之思和漂泊流离之感升华出来了,而且也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直把杭州当汴州”苟安之风的反感。“人在何处”啊,无人想着收复失地,朝野一片荒败。其次,就是词人在处理景和情的关系上,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意象柔美,但感情凄切。形如熔金的夕阳,状如合璧的暮云,元宵佳节的融合天气和欢声笑语,这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象,春之初的景象本就是柔美的,但词人却是悲戚的:“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这种哀情在欢乐的映衬下,就构成了一个凄美的意境,更突出了词人的悲惨凄苦,更有力谴责那些“不知亡国恨”的统治阶级。在李清照的词中,用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俯拾皆是。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庭院、云窗、雾阁、柳梅、梅萼,这些家庭式的背景和初春物象,是柔美的、充满生机的,但却有着“人老建康城”的悲叹。

2.李清照善于用铺叙的手法,细腻地展示国破家亡之痛。李清照曾在她著名的《论词》中写道:“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在此,词人提出“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并且指出词要用铺叙的手法。那么为什么李清照强调铺叙?铺叙就是大量的叙述、着意的渲染,它始创于柳永、周邦彦,使其所写内容更加丰富,感情抒写更加婉转淋漓,但柳虽创此手法,却“词语尘下”,周邦彦类似宫廷词人,皆有缺憾,而唯有李清照却通过这铺叙之法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飘泊零落之苦,可谓风标高举。那么李清照又是怎样用这一手法的?层层深入,情景交融,表现出一种块状结构。如她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就成功地运用了铺叙的手法。全词可分八层:头三句总写主体苦苦追寻,冷清寂寞,凄惨悲戚的精神状态。“乍暖”二句为第二层,写天气冷暖无定,难以保养。“三杯”二句写出了词人一想借酒驱寒,二想借酒浇愁的内心。“雁过”三句则承前而写,暗示出悲苦愁绪难消的原因:国破家亡夫死。“满地”三句承上一层而来,也是对过往的回忆,暗中形成了对比,也是对自己的比喻。“风急”方能“黄花满地”,但“憔悴不堪”正如词人本身一样,已形容枯槁了。可见作者对国破家亡夫死真真难以忘却。“守看”二句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度日如年的人生况味。“梧桐”二句为第七层,意思是写“守着窗儿”捱到黄昏,但黄昏的情形更让人悲伤。细雨洒落在梧桐叶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真真敲得人愁肠满怀。最后二句总结全篇,也是最后一层,词人实在难以抑制满怀的愁绪,但又难以用寸言形容,只有说“这次第,怎地愁字了得?”全词正是这样层层深入,愈转愈妙,愈写愈凄,首尾呼应,浑然天成。而这正是铺叙手法妙巧之作用,被词人运用得精巧而又娴熟。

3.语言明白如话。李清照的语言按《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上说:“大都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传如珠,富有声调美” 。的确如此,李清照词的语言就善于将家常语(口语)入诗,去尽铅华,但却极富匠心,甚为精工,从而使其词显得自然、流丽、清新、率直而不失传神。例如《行香子》中的“其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庆清朝慢》中的“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菩萨蛮》中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孤雁儿》中的“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永遇乐》中的“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还有《武陵春》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外还有前面引述到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今年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可以说俯拾皆是,而这些语言皆仿佛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品味,却精警雅隽,让人回味无穷。而尤其是其《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不但明白如话,更是把凄惨境况下的百无聊赖、怅然若失、孤寂落寞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用明白晓畅清新流丽的家常语,通过柔美的意象白描铺叙的手法,把家国兴亡的身悲巨痛置于作品的深层,从而形成了她特有的“易安体”。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宋)王灼等撰,陈颖杰等校释.词品[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李清照“易安体”探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李清照“易安体”探析

学习

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内容包括流行唱法的特点,流行唱法怎么一直保持内口腔打开。摘要:流行音乐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进而使得流行唱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本文将通过研究描述,来阐述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

学习

刘开渠(1904―1993)

阅读(33)

1904年,出生于徐州市萧县(现属安徽省)。1927年,毕业于北京艺专油画系。翌年赴欧洲,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学习雕塑专业。1933年,学成回国,任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教授。

学习

彭端淑诗学思想浅析

阅读(40)

摘要:彭端淑是清初四川知名的文学家与教育家,诗学汉、魏,尤善五言诗。彭诗质朴厚重,在诗歌创作上继承清初尚实学精神的同时又有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主张不同于当时诗坛上的格调说、性灵派,诗歌积极关注现实,提倡真情,反对拟古,是清代巴蜀诗人的

学习

美国到底怎么了?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美国到底怎么了?,内容包括反美国霸权檄文全文,美国日本联合声明全文。许多事例表明,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应该来自消费和技术进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克鲁格曼就曾预言了“1997年

学习

农田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农田灌溉节水技术措施,内容包括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流程,农村节水灌溉三定一停措施。摘要:水资源供需不足,变成了全球共同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各地区积极开展节水型农业,在农田灌溉中高效使用水资源。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价值着手,分

学习

亚太传统医药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亚太传统医药,内容包括亚太传统医药,亚太传统医药杂志是核心期刊吗。四味寒热药物对大鼠脂肪代谢的研究周蓉,蒙晓芳,杨辉,ZhouRong,MengXiaofang,YangHui

学习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之谜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之谜,内容包括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伽利略比萨斜塔假设。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伽利略的秘书为他写的传记中。这本传记写于1654年,此时伽利略已去世12年。按作者的说法,伽利略是在比萨大学任教期间,当着

学习

女贞子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女贞子炮制方法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女贞子最佳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女贞子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文献,汇总汉代至现代有关女贞子炮制方法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所得结果可为女贞子炮制工艺规范化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学习

功放芯片逐个看之TDA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功放芯片逐个看之TDA篇,内容包括tda功放芯片的输出功率怎么看,tda系列功放芯片查询表。代表产品:漫步者R1000系列

学习

教有所成,学有所成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教有所成,学有所成,内容包括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原文,学有所教的文章。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启示

学习

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范文,文学批评论文参考文献。文学批评论文篇1一、动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学习

共同纲领是什么?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共同纲领是什么?,内容包括共同纲领全称是什么,共同纲领是什么意思。共同纲领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习

浅析武术运动中旋风脚的训练方法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武术运动中旋风脚的训练方法,内容包括武术旋风脚1080度旋转,传统武术套路旋风脚怎么练。【摘要】旋风脚是武术运动中最基本的跳跃动作之一。为此,本文针对该动作技术特点,提出了练习的基本步骤、要领及有效方法。对学习中

学习

大土三阳 博观约取 融会出新

阅读(42)

大土三阳,本名李晓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8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曾师从刘海粟等大师,经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著有《五代宋元中国山水画论》《中国画之笔墨五韵》《砚边随录》《论中国山水的传承和发展》等著作及论

学习

写景抒情散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写景抒情散文,内容包括写景抒情散文写法,写景散文全文摘抄。■

学习

风住尘香李清照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风住尘香李清照,内容包括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李清照风住尘香。只可惜好景不长,天降煞星,祸起北方,金人的大刀砍破汴京的琼楼玉苑,国破家亡将李清照推入了深深苦海。孤独的女词人缘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生活对于她又何易

学习

作文中如何写景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中如何写景,内容包括作文写景的方法和技巧,写景作文要怎么写。所谓写景,是指用形象、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季节交替、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以及名山

学习

《最后的常春藤叶》写景赏析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的常春藤叶》写景赏析,内容包括最后的常春藤叶原文各段赏析,最后的常春藤叶写景赏析。关键词:欧·亨利小说写景艺术

学习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醉花阴》赏析,内容包括李清照醉花阴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全文解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学习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内容包括凤凰台上吹玉箫李清照全文,凤凰台上吹玉箫李清照讲解。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①

学习

李清照《词论》浅析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词论》浅析,内容包括李清照词论全文及翻译,李清照词全集赏析。关键词: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说

学习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李清照《声声慢》赏析,内容包括李清照声声慢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原文解析。【关键词】声声慢;婉约;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