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厌学、怕学英语的中职学生,如何能针对生源状况,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怕学为乐学呢?除了在英语教学的方法上,即“怎么教”上找突破口,更要在教学的内容,即“教什么”的源头上找关键点。要从“贴近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以境动人;立足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大胆整合;切合职业素养的发展要求,文化融入;围绕日常生活的英语元素,常态培育”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职业元素;生活元素
笔者曾经于开学初在所任班级(机电专业共50名学生,其中男生45人,女生5人)中做英语学习的调查问卷,其中6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8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学习内容对于将来的职业岗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50%的学生表示英语教学枯燥、乏味。从这份调查问卷,可见目前的英语教学是陷入如何尴尬的境地。为了走出此种困境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英语教学同行,试***以多媒体手段的介入、大量游戏的设置等外在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有些课堂热闹非凡,上成了幼儿园的单词认知游戏课。热闹之余,除了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是被调动起来了这一立竿见影的效果外,对于学生将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发展到底能带来什么,就很难说了。笔者认为,中职英语仍然应该姓“职”,应该从内容上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而让学生觉得学得有必要,学了很重要,从而在内在需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渴望。
一、贴合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以境动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基础学科,它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情境中学习。在最新版本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第三册《英语》的编写中,是以“主题为中心”,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以一个主题为中心,从不同侧面围绕学生感兴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第一单元“It’s my first day”,就是步入职场,进入新的工作环境的一些英语口语交际的学习。教学这一个单元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口语交际层面,而不是语法规则的死板硬套。同时,因为省统编教材不可能兼顾各个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贴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契合职业学校学生各专业的特色,来创设情境。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天上班时面对顾客的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这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预先让学生做好英语自我介绍的准备,老师课上预设导游的情境,不仅与英语教学自身的“体验式教学”特点相符合,更与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场景相吻合,更利于从内在需求上激发学习兴趣。
二、立足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大胆整合
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素材,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立足学生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执教者要有“大英语”教学观。不是为教单词而教,不是为教句型而教,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而是立足“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专业特色、职业发展进行大胆而有效地整合。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通过认真研究现有教材,尽可能从中挖掘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适时地将专业内容、岗位要求融入进来。例如:省编教材第三册《英语》第六单元“Plan your work ,Work your plan”。此单元的主题是体现一种“做事有计划,做事能坚持”的职业素养的。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Plan your work ”的环节,可以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事先给学生留下预习任务,让他们去熟悉自己将来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及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个人的岗位流程设计,并接受同学们面对面的提问。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自己的专业特色,而且还非常实际地掌握了如何用英语进行岗位流程设计,更能在同学面对面的提问交流中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三、切合职业素养的发展要求,文化融入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英语作为一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学科,承担着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终身发展的重任。同时,英语能力的提升,学生素养的提高,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那如何在英语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素养,文化精髓呢?笔者认为,一是“拿来”,二是“融合”。“拿来”就是对教材中的优秀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比如在英语口语中,经常会用到“May I……”“Could you……”等礼貌性用语,就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貌用语的渗透。“融合”就是要对优秀文化进行“本土化吸收”。刻苦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这些都在省编教材第三册(职业模块)中得到了体现,比如第五单元《Together we're stronger》一文,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的主题。而在学生将来就业时,每个企业也有各自的企业文化,如何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他将来的团队?现在,就可以在英语的学习中更加广泛地介绍学校所在区域内知名、有名企业的文化内涵,适时进行渗透。比如,一次工学交替教研活动中,笔者曾经问过中国移动某分公司领导,他们公司最看重求职毕业生的什么素质?该领导的回答是:“对我们企业的认同感,如果他认同和信赖我们公司,没有什么能力不可以培养,没有什么经验不可以积累。但是如果他对我们企业没有认同感,能力培养得再好,将来也是别人公司的精英,我们强劲的对手。”所以,只有在英语教学中,适时融入企业文化,才能让学生将来的求职之路更顺,事业之路更畅。
四、围绕日常生活的英语元素,常态培育
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其编写的内容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要确立“大英语”教学观,就要活化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从中职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更能使他们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紧扣中职生就业应聘的实际,我们首先是将学生自我生活化信息纳入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爱好、兴趣、理想、人生格言与信条等,并按照课前演讲的方式,逐一演讲,逐个点评。其次,是将学生的家庭生活信息纳入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交流,《The story of old photographs》,让学生用英语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其三,是将学校生活、专业生活等信息纳入教学内容,《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competition》,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逐渐了解、把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在这些内容的选择与教学上,我们注重交流性,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习得性,不求一步到位,只求不断积累与提高;注重可操作性,既在内容上注重学生跳一跳可摘到,又在形式上采用学生自主或合作能完成的;此外,还要注重创造性,真正在生活中挖掘内容,在生活中整合内容,在生活中拓展内容。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生活化的中职英语教学,让学生体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与学中积累生活体验,在生活感悟中掌握英语知识”。
纵观中职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课程,必须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深刻领会英语的学科特点,有效把握对应专业群,深入挖掘内在所具备的英语要素。要在立足生活的基础上,开展企业文化的逐步渗透,方能切准学生的“英语脉搏”,方能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遵循英语教学基本规律,树立大英语教学观,注重常态化培育,逐渐让学生发现英语的实用之处,有用之处,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痛苦学”为“快乐学”!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