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红楼梦》,就走进一个美的世界。《红楼梦》是现实与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她的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红楼梦》里充满了情趣、谐趣,雅趣。她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曲、赋;调动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正因如此,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红学这门专门的学问。清朝就有诗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就中学生而言,《红楼梦》很难读懂,读它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更需要一字字去体会,有些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体会得了的,需要用一生去品读。
曹雪芹工诗善画,具刀斧之笔,特别是对人物的刻画后人是望尘莫及的,寥寥数语,人物便跃然纸上,每个读红楼的人都能感觉得到。虽然反映的是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和人物,但是,在今天读起来,不少角色仍然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确实有袭人、凤姐、宝钗等类型的人物。不仅仅是语言上,曹雪芹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天分,就是对同一个人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就会呈现不同的光彩。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了解《红楼梦》人物的丰富,感受人物性格的千姿百态和曹雪芹的语言功底。在书中,曹雪芹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女子的形象,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是水做的女人的深刻含义。即使势利狠毒的王熙凤,她的善于交际、处变不惊、八面玲珑还是有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的地方。通过阅读,我们去欣赏作品中的人物之美,进而感受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让心灵趋向于无限的完美与纯净。在感受艺术性的基础上,体会《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以及给我们思想上带来的震撼,我们理解了曹雪芹写这部作品的目的。
《红楼梦》对当时的现实是尖锐的反叛,它反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制度,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活在官宦之家,但是,他拒绝走仕途经济求取功名之路,这与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例如贾宝玉,他常把那些热衷利禄的所谓“读书上进的人”骂作“蠢才”,认为八股文是最可笑的,人们不过拿他来“诓功名混饭吃罢了”,在批判的同时,对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也爱不释手。另一方面,曹雪芹颠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把《红楼梦》写成一部女性的赞歌。例如开篇“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曹雪芹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无疑惊世骇俗,他的思想的高峰无人能望其项背。
曹雪芹的《红楼梦》博大精深,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诠释。赏读其中的诗、词、曲、赋,可以让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海洋中遨游;身临其中的建筑、园林之中,可以让我们在中国古典建筑的长廊中漫步;鉴赏其中的绘画,品味其中的美食,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对它的阅读,沉浸其中,五味杂陈;放下书卷,回味无穷。正像唐代诗人钱起所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