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些诗词中的“去、来、流、西、奔、悠悠”等字,写出了水的千情百态,值得我们带着学生下番考究的功夫,细细体会。
唐代诗人温庭筠《望江南》中对江水有这样的描绘:“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即将西下,眼前出现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感受到一女子远眺千帆等待思慕之人的期盼之情。“悠悠”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的流水欲对失望女子含情安慰,不忍离去。“悠悠”一词不仅仅写出水流动的情态,更写出了女子内心的脉脉情深与落默伤感。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大江都是向东而去的,但到苏轼笔下水却向西而流。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向“西”的流水仿佛时光也能倒转,这个字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热爱生活和旷达乐观的精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杜甫在《登高》中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不尽”的江水,使“滚滚”波涛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O@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吴均)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郦道元)的表现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凶猛的巨浪比作飞奔的快马,一个“奔”生动形象地写出水流的速度迅急,气势猛烈。
“大江东去”,不就是大江向东边流走吗?这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或者说是满足于字面意思的翻译。假若真如前人所说诗歌是一翻译就会丢失很多东西,这样的翻译丢失了什么呢?丢失了“去”字的神韵。这种神韵没法概括在字典里,它蕴涵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里。那么,是不是诗词里说到江水就一定不用“流”字呢?我们细细比较一番就会发现:“去”有去的神韵,“流”有流的情味,有不同的语境约束,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要求,不妨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诗词,做个比较。
“大江东去,浪淘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让我们想想看,这几句诗里的“去”“流”能不能换过来?
“去”有“离开”之意,让人产生一去不复返的联想;“流”强调“流淌”这个动作,让人产生连绵、源源不断的联想。因此,“大江东去”的江水,给我们的感觉是汹涌澎湃的,能将一切卷走不留痕迹。它是一条时间之河,带走我们少年的梦想,壮年的激昂。它是一条历史之河,曾经的繁华、功名,显赫的英雄、伟大的业绩,都是极短的一瞬,都是过眼烟云。而“一江春水向东流”“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江水,却是潺回溯、和缓悠长的。它是一条生命的长河,情感的长河:仿佛从遥远的过去就流淌至现在,如生命一般生生不息;和千年前古人的愁绪、苦闷、彷徨并无两样,所有的感慨都在这里积淀、发酵。极微小的一点感动都是永恒,都是亘古不变的存在。“大江东去”不能是“大江东流”,唯有滚滚东去的长江,才能淘M千古的风流人物,衬得起儒雅潇洒的周郎。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流”如果换作“去”,怎么能与诗人的“愁更愁”相吻合?李白的烦恼已到了举杯消愁却愁不可解的地步,如何能随水而去?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怕是要如流水般旧恨犹痛,新愁又生,绵绵无绝期了。“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流”也不能换作“去”,因为它寄托着李白对友人悠长的思念,眷恋的深情。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逝的一江春水。
“来”“去”“流”……不同的字描写出水不同的态势,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与心境。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是古人却有不同字与词,让流水变得情感丰富而细腻,我们如果要真正去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情感,那么必须学会在古诗文阅读中培养仔细咀嚼揣摩的兴趣与认真体会辨析字词的习惯。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