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君子要正心、持善和谦谨。如《大学》:
“所谓修身在正心者,身有所忿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此所谓修身在正心”
正心是修身的发端,心正才能产生修养品性的愿望。君子修身的基础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不做逆于良心、悖于道德的事,同时也不因施加的外力而使正心的意志受到干扰,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对于优秀品质的保有,一旦获得便不轻易离身,否则,君子就感到羞耻。正如《檀弓》所说:
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其中之一即是“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善是人的品行中应保有的底色,做人行事莫不以善为根本。不管是个人独处,还是公众场合,君子始终对善坚守如一,即“君子敦善行而不怠”(《曲礼》)。“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乎独也”(《中庸》)。
人的品行历练到何种程度,唯平时表现更见清楚。慎独是修身成败的关键,是君子对于道德的高度自觉,也是对善的内在约束和根本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君子都应把它作为道德要求去遵守。
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陆九渊集》)。君子应理智诚心正义,发自内心谦虚。正如《中庸》所谓:
子曰:“人皆日予知,趋而纳诸罟获陷阱之中,而莫之辟也。人皆日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君子能够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无情地鞭挞内心不守君子之道的欲望,通过深刻的反省,渐渐达到在诱惑面前可以淡定自守的境界。由此可见,君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有远离世俗之心境,而是由于有自我警惕的意识,在背离“正道”时积极检讨改正。因此君子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
君子不争名逐利,浮华人生,即所谓身正为范。如《表记》: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卒,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认为:“君子言必虑其所忠,而行必稽其所蔽(《缁衣》),”为的是“则民谨于言而甚于行(《缁衣》)。”君子一方面警惕祸从口出“君子逆于口……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缁衣》)”;一方面慎重自己的影响:秉正社会风气,人人有责。于修身而言君子以诚为大,不巧语迎合人,不许无稽之愿。故《表记》:
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言必行,行必果……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君子不是唯诺之人,但君子却是懂得分寸,是重言之士,懂得只有先修养好自身才容易获得客观的效果。所以君子注重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谨慎是君子用来自我约束的手段。
其次,君子要远色、正义和兼利。
食色,性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更能考验君子的风度。有数据统计发现,在近些年来查出的重大经济案件中,绝大多数犯罪者均与***有关,色似乎成了腐败的源头之一。再看社会泛滥的有关色性的裸的污秽言语,世风日下令人痛心,社会道德受到严重挑衅。《礼记》中有大量篇幅谈论与色性有关的伦理道德,并通过繁文冗节来规范人们行为。这些令人反感的“瞻前顾后”和“唯唯诺诺”早被视为封建糟粕弃之久远,然而,静下心来揣度一下,我们不禁要会心古人的良苦用心——欣慰又感动于先人的理智。他们是把人作为人看待,因而,极力区别于动物的蒙昧,希望通过礼制融入生活来克服人类无法褪尽的动物性的一面。
《礼记》中,直接谈论色的并不多,但通过礼仪间接规范的却不少,如《内则》认为:
男女不杂做,不同槐枷,不同中节,不亲受。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以筐。其无筐,则皆坐莫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沐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古人出于规范的目的,摆出一系列让人难以接受的规矩,似乎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理喻。但是通过各种礼仪去旁敲侧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色是难以言清的。做为人性的本能,似乎禁欲就是对人性的违背,所以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因势利导。但是,从做为人生修养的一个方面看,逐色动机和行为却不能不加以限制。然而,又谈何容易,以至孔子都无奈的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即使人人都崇尚德行,但与追求的冲动相比还是不及,好像没有什么比追求色更让人乐此不疲的了。因此,君子在此尤其要守节。“君子远色以为民纪”(《坊记》),“去谗远色”(《王制》)。可以说,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人走向庸俗甚至堕落。古往今来,有多少失足者因流连于此而陷入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途,更有那些贪污腐化,者亦多与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君子要在此避免祸患。结合君子的修养,这似乎又是一个不需要多议的话题,深厚的基本功就是君子自持的有效武器。
求利之心与逐利行为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先秦儒家思想肯定了人对正当利益的追求,然而,他们看到在这一追求过程中,贪欲邪恶之念往往也相伴而生。儒家要求君子“见利不忘义”(《儒行》),“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王制》)。君子只取自己该取的部分。如《表记》:
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总之,君子在面对利与义时要有清廉、坦达之心,有高度的自治精神,不在物欲面前折节,但也不为保全所谓的名誉而压制对物欲的需求。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君子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这种取舍有度的义利观,对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苦苦挣扎得身心疲惫的人们来说,匡正其求利动机与逐利行为,不无启示意义。物质与金钱的确能带给人肉体的享受,但如果是建立在有缺陷的精神支柱之上的话,那么邪恶的欲望迟早会将人拖进不择手段的深渊。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和正当的追求是人幸福感的重要支柱之一。
再次,君子把孝作为立身之本
孝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家国同构模式的一个重要纽带。君子是社会的楷模,理所当然的也应成为孝的榜样。如此,好似把孝提到君子高度,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实孝是中华民族人格最基本的修养之一。如《祭义》: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孝,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是为所有人准备的而不避细枝末节。“夫为人子,出比告,反必面”(《曲礼》)。“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祭义》)。和颜悦色,一团和气,是孝诚意的彰显,于反哺之情尽心而少憾矣!然而,实际生活中却有许多不近如人意的地方,正如《檀弓》所云: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
有此先鉴,君子是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传统文化尚诚,孝应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因此“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坊记》)?君子在尽孝上所做的努力,其实只比普通人深入了一步,虽然是简单的举动,但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却是最有难度的。
历经了几千年的尚孝文化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原因在《祭义》中有这样的阐释:
君子反古复始,不志其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君子反思远古,追怀本始,不忘自己生命的由来,所以要表达敬意,抒发挚情,竭力做事,来报答生育自己的尊亲,不敢不尽心竭力。)
道理很浅显,深入思考下去便会发现其实耐人寻味。
孝,源于家庭内部,是家庭和满的无形支柱之一。一个洋溢着脉脉温情的家庭,是个人进步的有力支持,是个人为社会所做的基础性贡献之一,——幸福的家庭是社会最健康的细胞。如《大学》认为:
“所谓治国必先治其家,其家不可教而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这也是要求君子要治国必先齐其家的原因,家的重要,可以显见。
最后,君子以经理天下为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即君子为***和治国儒家奉行出世思想,君子在完成自我修养的同时,还需要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辅佐君王谋划天下或入仕为官奉献才华,用自己深厚的修养来育化万民,以实现社会和谐。这是《礼记》理想的人文治国理念,也是为官之德。官员是社会秩序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组织领导能力事关一方福祉;其个人形象和魅力影响到对群众的感召力。因此“孔子曰‘古之为***,爱人为大。……大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之本与!”(《哀公》)爱、敬是待民的基本态度,没有冥完不化的百姓,只有不施仁德的为***之举。因此《缁衣》认为:
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各心,夫民教之以***,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有国家章义脆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
因此,君子为***,时时从检讨自己出发,不推委责任,尽量避免有伤民意的事“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德”(《祭义》),“故为***在人”,说到底,为官应是为百姓谋福利,只有这样为***才能聚民心、凝民力,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护。
为官如此,做为拥有至高权威的一国君主,更要以仁爱理念宽待天下苍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乐记》)。统治者应该以社稷为重,宽容为怀,兼容并包,涵纳不同民族的不同习性。如《王制》:
其***,不易其宜。中国戎宜,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各得其所,和平共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鉴前人经验可以避免许多弯路,《祭义》认为:
“先王之所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者也。”尊重该尊重的,慈爱该慈爱的,以礼遇的精神待民,则民必报之以重礼。这种仁爱精神关键是取决于统治者自身,要求君主具备君子修养。
评古论今,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最朴素简显的道理今天在相当多的行***官员中被视为绊脚石,被踢得一文不值。看那些腐化贪污,官僚作风,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他们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扪心自问,良心何在!这种“窃国”现象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注意。又如公务员考试,一个普通的岗位薪水也并不诱人,居然吸引了数千人同时投考。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从受访者那里了解,他们认定公务员是一个肥水职业,潜在的“灰色”收入的诱惑使他们不惜加入到千***万马的行列,争过独木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过多的谴责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遏制不良现象,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多层面制约,多手段并行,多种有效机制同时发挥作用。这样,也许我们提倡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君子文化才能有所保证。
总之,我们应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先人的智慧,矫正社会发展中人们道德的缺失,让元典的精华“化育天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论文关键词:君子修养经理天下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思想中具有深厚的君子文化底蕴,《礼记》中的君子形象从正心、持善、谦谨、远色、正义、兼利、孝、君子为***治国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本文就《礼记》中的君子文化进行初探,以期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