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我以为《列子》为安贫乐道、御风而行的列子所著,了解了很多史料之后才知道,《列子》是后人之作,不过,二者的精妙之“道”还是很值得我们景仰的,“道物相生”“时空无极”“自始至终”等道家思想,至今葳蕤生光。
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就出自《列子》,这个浪漫的寓言彰显了道家改造自然的雄心。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在《列子》里巍峨耸峙的济源王屋山自古与中国道教文化并行不悖。道教之源原来不是《道德经》,而是发端于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登王屋山顶设坛祭天的恢弘故事。
在很多时候,总以为济源离自己很遥远。济源,西踞王屋,北依太行。据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万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王屋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隋唐时期的“轵邑”也以富庶闻名天下。这里还是“华夏文化之源”,开天、女娲补天、黄帝祭天、蚩尤之乱、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皆源于此。
而关于王屋山,它的另一个生动之处,便是它的道教文化。
志书载:王屋……绝顶有坛,为轩辕祁天之所。
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亦云: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列席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
轩辕黄帝一统华夏之后,仍以“大道未远播为忧”,广游名山问道,遂成道教始祖。春秋以下,王屋山大道便风靡天下。
在抵临王屋山必经之路的一侧,是王屋山道教宫观的“第一洞天”——皇家道观阳台宫。这里仙凡相守、人神相闻,更有院中一株千年菩提,枝繁叶茂、冠盖似云,正昭示着佛道共融的涅槃宗义。
阳台宫,因地处阳台而得名。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司马承桢于王屋山自选形胜,创建道院。开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玄宗亲书“寥阳宫”匾额,并令其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朝野震动,道风顿盛。
如今,阳台宫凭着1200多年的泱泱道风开门纳客,广布道理,试***给人醍醐灌顶般的点拨和教化,今人能读懂几许呢?
在玉皇阁廊柱浮雕上凝固着一个我们谙熟的故事——《乌鸦与狐狸》,聪慧与蠢笨的较量演绎了出了的深刻寓意,总会给人们以启迪。
阳台宫,不过是王屋山道教的扉页。从阳台宫到王屋山,还有一段遥遥的路程,这段路程,不仅需要我们用脚去丈量,还需要用心去修行。
古人道教理论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言之谆谆:正神在其中;今人济源副市长孔庆贺也有点睛之语:王屋道,非常道。
我不知自己是否心期仙道,但我期冀在某一个梦里,能重上王屋,找一处僻静,“闲与仙人扫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