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品牌时代,很多企业家的思维却停留在传播时代。
三聚氰胺、瘦肉精、铬胶囊,商业违规事件接连不断,涉案者很多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企业,而这些长期积累建立起来的品牌再想恢复往昔声誉将非常之艰难,甚至就此被消费者唾弃。
涉案企业应当接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但值得其他企业反思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品牌。这是一个品牌时代,消费者大多是基于品牌来做出购买选择的,但很多企业的思维还停留在传播时代,过多地关注请明星代言、制造噱头、广告创意和传播投放密度等,每年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传播投入,由此制造出巨大的知名度来刺激消费者购买。很多企业以为这就是品牌了,实则谬之千里。
品牌的真正内涵是消费者信任。一个品牌有影响力,指的是消费者经由过往的购买体验或口碑传播而产生信任,并且这种信任随着不断的购买体验得以强化,进而下次购买时直接选择。有了品牌力,消费者就会产生持续购买和推荐购买,就与企业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反之,消费者与企业就是单次交易关系,没有持续性。
在交易过程中建立信任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一个持续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亚当·斯密在考察分工的根源时,描述了人的交易行为的最初形式。在一个原始部落里,更擅长制造弓箭的人,用弓箭能换得更多的牲畜和兽肉。其他的,诸如铁匠、铜匠、制革工人和狩猎者,每个人都投身于自己擅长的职业。这是交易行为的最早形态,但第一次交易是尝试性的,并不牢靠。我们能够想象,在亚当·斯密描述的原始部落中,有不止一人愿意成为专门制造弓箭者,但他们制造的弓箭质量是不确定的。因此,交易自然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逐步从单次的少量的尝试易,过渡到多次、甚至持续的大量的稳定易。在这个过程中,有能力兑现承诺、甚至超过狩猎者预期的一些弓箭制造者,被信任度提高,会获得更多的兽肉以及更多的交易意愿;另外一些,无力兑现承诺,被信任度降低,逐渐失去交易机会。
显然,持续的交易关系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没有信任存在,持续交易或者说合作就不可能发生,但信任的建立过程也非常艰难。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信任是指一个人愿意相信或依赖另一个人,预期对方是善意的、诚实的、有能力的,并且会做出与其承诺相一致的行为。同时,选择信任,让信任者处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之中。一旦被信任者没有兑现承诺,信任者的预期就会落空,得到的坏处通常会比预期的好处还大。消费者会因为受到情感上的伤害——被欺骗,而彻底放弃信任,抛弃企业,品牌也即不存在价值了。
信任的建立非常艰难,企业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强化信任,诚如张瑞敏先生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避免配不上消费者的信任,才能越发地强化品牌影响力。企业要把精力和重心从概念传播转移到信任强化上,不断地提高自己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能力,让消费者满意甚至满足。如此,企业才能使得每一次交易的产生,品牌力都得到强化,并且推动下一次交易的产生;久而久之,企业把消费者从顾客变成了合作伙伴,也自然获得了持续成长的基础。
企业常常不解个中意味,误解了传播的作用,对实际价值创造环节不予关注,才致有各类伤害品牌的事情发生。其实,广告等传播手段解决的只是单次交易问题。品牌是企业的生命,而信任是品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消费者信任,就没有品牌力,没有品牌力,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建立信任是很难的,需要长期坚持,而破坏信任是很容易的,只需要一次事件。所以,后来者当以史为鉴,不仅关注制造传播效果,更要关注建立、维系、强化消费者的信任,维护品牌,不要重蹈蒙牛、双汇和修正等企业的覆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消费者信任是品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