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阳还没有描上那一抹红,69岁的冯晓东站在碧蓝色的水立方门外等他的学生,那是几名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对于这位昔日的奥运金牌教练来说,这些“00后”身上承载着他今朝的乐趣和成就。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冯晓东的弟子,有着“水蝴蝶”之称的钱红勇夺女子100米蝶泳金牌,钱红当时的“五次动作一换气”也成为了中国奥运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瞬间。21年后,再次谈起那段往事,神采奕奕的冯晓东眉毛向上舒展成了两道月牙型的弯,笑眯眯地带记者走进那段蕴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秘密的辉煌过去……
尽管钱红是名噪一时的蝶泳名将,但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她的状态并不好。
1992年上半年的冯晓东是焦急的,因为奥运会近在眼前,钱红的身体却始终不在状态,这对他和钱红来说都是一种十分紧急的事态。毕竟,钱红11年游泳生涯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在这届奥运会的表现,如果在这个时候阴沟翻船,对一名运动员来说是足以影响其人生走势的沉重打击。
为了帮助钱红能够在奥运会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冯晓东当时费尽了心思,他专门到天津给钱红找了中医看病,并给她配了很多中药方子,供她调养身体。至今这些药方还都完好地躺在冯晓东北京的家中,记录了钱红当时每天所喝的中药情况,冯晓东说,等有时间了要把这些药方都拍下来,发到网上,永远留存下来。
尽管想了各种办法调整,可一直到4月份,钱红的身体状况依旧没有达到预期。当时,排在女子100米蝶泳世界第一位置上的是美国名将阿赫曼・莱顿;排名第二的,是钱红的队友王晓红;钱红仅仅排在这个项目的世界第三位。对于钱红来说,没有状态就意味着没有金牌。
1992年7月18日,中国代表团从北京出发,钱红随团乘坐专机飞到巴塞罗那。19日,钱红随冯晓东一起来到比赛场地,进行来到西班牙的第一次适应性训练。转天到了20日,冯晓东带领钱红进行了一整堂训练课,当时这堂课的训练量并不大,但钱红的反应并不好,此后一连几天皆是如此,经过25号开幕式一直持续到了26号。
“那时候心里非常着急,但我还不能太急,还要压,不能急,要等待,就好像等一块木头浮到水面上。运动员的状态就像块木头,赛前,我们要把这块木头往水下按一下,但是那木头不是马上就飘上来的,它迟迟飘不上来,我也不能到下面再按,我再按,到时候要比赛的时候它离水面还有这么多,”回忆到这,冯晓东用手比了大概两块砖的高度,“更不行了。”
7月27日,距离女子100米蝶泳比赛还有三天,钱红终于感觉状态好了一些,于是冯晓东再次带领她来到了训练场。这次训练的强度依旧不大,但是钱红身上却有了令人欣喜的征兆。当时,冯晓东安排她游两个100米,给她设定的要求是游到1分15秒就可以,结果钱红第一个100米就正好游了1分15秒。在游第二次之前,冯晓东告诉她,这次可以游得稍微快一点,具体由你把握,结果钱红这次一下游了一个1分12秒,对于一个迟迟找不到状态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复苏征兆。
“当时告诉她按照1分15秒游,让她自己掌握速度,结果她好像是一不小心一样就游快了,游了个1分12秒,这个就很好。你再比如说,如果说告诉她按1分15秒游,她也奔着这个目标,挺努力,最后游了个1分18秒,那状态就不行。”冯晓东说。
此后冯晓东又安排钱红游了两个50米,所有项目都结束后,冯晓东告诉钱红:“现在,你这个长达11年的训练,全部都结束了,明天,28号,29号,你自由活动吧。”讲到这,冯晓东停顿了一下,怕记者误会似的补充说:“当然也不是说完全就不练了,由她自己按照感觉,练练出发啊,练练划水啊什么的。”
7月30日,比赛的日子到了。
关于当年的预赛,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插曲。早在预赛开始前上报报名成绩的时候,冯晓东特地留了一个心眼,没有上报钱红的真实成绩――事后这也被证明是非常高明的一笔,高明到后来国际泳联专门修改了规则,禁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当时的奥运会游泳比赛只分预赛和决赛两轮,由运动员自己上报一个报名成绩排定预赛的出场顺序和道次,成绩最好的24名运动员将安排在最后三组进行预赛。按照规则,在最后三组中,报名成绩第一的运动员排在最后一组的第四泳道,报名成绩第二的则排在倒数第二组的第四道,报名成绩第三的运动员排在倒数第三组的第四道。
按照当年的个人最好成绩排名,全世界只有3个人能够游到59秒之内,其中阿赫曼・莱顿的成绩是58秒62,王晓红的成绩是58秒87,而钱红的成绩是58秒89――恰好排在所有运动员的第三位。也就是说,她要在王晓红和阿赫曼・莱顿之前最先出场,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因为后面出场的运动员完全可以看着钱红的成绩控制自己在预赛中的发挥,而钱红自己却对该游到什么程度才能进入决赛完全心里没底,既有风险,又不利于在预赛中保存实力。
为了让钱红避开不利的出场顺序,冯晓东故意将她的成绩报到了59秒之外,结果秩序册发下来,冯晓东打开一看,阿赫曼・莱顿排在最后一组的第四道,钱红则排在最后一组的第五道,紧挨着阿赫曼・莱顿的位置,这可是一个知己知彼的上上签位。
预赛开始后,当时的三大高手中王晓红最先登场,成绩是59秒31,她的这个成绩也让钱红对自己该怎么发挥心里有了底。最终,钱红和王晓红、阿赫曼・莱顿一道,携手进入了决赛。“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出师有利,我动了一点脑筋,其实后来规定,不允许报编造成绩,必须你报最近一次比赛的成绩,但我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个规定。”说到这,冯晓东摆着手,哈哈大笑。
通过预赛并不代表完事大吉,决赛才是真正的考验,更何况在预赛中留了心眼的可并不仅仅是钱红一家。在预赛结束后离开游泳馆的路上,冯晓东看到莱顿和她的教练还在闲聊着没有离开。莱顿站在泳池边,双手扣在一起高高地举在头上,一边扭动着腰肢一边兴致盎然地同教练说着什么,那姿势仿佛在跳摇摆舞,得意而放松。冯晓东于是对身边的钱红说:“你看看莱顿,她和教练肯定在庆祝着什么,我们下午要好好准备。”
在所有参加决赛的选手中,王晓红的预赛成绩最高,排在第四泳道;钱红以59秒34紧随其后,排在第五泳道;而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阿赫曼・莱顿却以1分0秒10的成绩仅仅排名第六,被分在了第七泳道。显然,莱顿在预赛中故意留了一手,并没有尽全力,在冯晓东看来,她预赛后得意的样子大概也是在和教练交流预赛中保存实力的战术有多成功,用最低的成本进入了决赛。
决赛开始前15分钟,各参赛运动员都在检录处做最后准备,德国名将阿尔姆西克使劲吹着电扇,此时冯晓东已经带领钱红做完了按摩、放松等一切赛前的准备活动,他和钱红握了握手说:“今天晚上,全国所有关心关爱你的人都在注意你的决赛,我上看台看你去了,等你好消息。你自己调整调整,不要吹电扇。”
比赛即将开始,头戴白色泳帽的钱红走上属于自己的第五泳道,看台上的冯晓东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录像机,开始为心爱的弟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录像。由于当时的情绪过于紧张,结果等到后来回看录像的时候冯晓东才发现,在比赛开始前录像机就是打开的状态,等到他开始录的时候反而关上了开关,最后只录到了自己的短裤和大腿,完全没录到一丁点钱红比赛的影像。
比赛开始,8名队员齐刷刷地跃入水中,阿赫曼・莱顿仅仅用了几秒钟就确立了自己的领先优势,她用27.50秒就游完了半程,第一个完成转身。在她身后,王晓红、钱红和法国名将普莱文斯基都落后0.3秒左右,在仅剩的50米这是一个极难追上的差距。就连看台上的冯晓东此时都觉得,拿这块金牌的希望不大了。
最后30米,当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莱顿将没有悬念地摘走这块金牌的时候,钱红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追了上来,很快她便与莱顿并驾齐驱,用肉眼已经很难分辨她们二人究竟谁游在前面。触壁的一刹那,看台上的冯晓东远远地盯着记分牌,在上面寻找着钱红名字的字母,终于,他看到了“HONG QIAN”的名字后面标注着阿拉伯数字“1”,再仔细一看,发现钱红真的得了第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此时,还浮在泳道中的钱红刚刚摘下游泳镜,接着一把扯下白色的泳帽,眼神迷茫地盯着远处记分牌的方向。游泳馆内,升旗的旗杆静静地立在另一侧,巴塞罗那金红的夕阳透过钱红背后的窗,照映着那一池碧蓝的清水,直直地射在有着白色背景板的黑色记分牌上,尽管钱红努力地眯缝着眼睛盯着看,她依旧无法看清那上面所罗列的文字和数字。
钱红当时无法看清的计分板上清楚地记录着她的成绩,58秒62,打破奥运会纪录;她的身后是美国名将阿赫曼・莱顿,58秒74;第三名是法国人普莱文斯基,59秒01;钱红的队友王晓红以59秒10排名第四;那个赛前使劲吹着电扇的德国名将阿尔姆西克发挥不佳,仅以1分0秒70排名第七。
等到冯晓东走下看台下真正见到钱红的时候,她心爱的弟子正被一个穿着紫色马甲的奥组委官员“押送”着前去尿检,冯晓东和钱红正走了一个对脸,没有欢呼也没有拥抱,冯晓东只对眼前的弟子说了一句“谢谢你,钱红”。
后来回看录像的时候,冯晓东才发现,钱红在最后几十米采取了做五次动作才换一次气的游法,在蝶泳比赛中,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冒险,运动员很可能会因为快速地游动而缺氧,很快变得全身无力、身体软掉甚至沉入水中,当时所有的蝶泳运动员都没有这样做过。
“五次动作一换气,这在当时完全是钱红个人的想法,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这样做,她当时应该就是拼了。我估计,她也没想到什么祖国、人民,她当时不会想那么多,她肯定是因为拼了才会那样做,因此,她也成为了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结束回忆,冯晓东的脸上依旧满是笑容,眉毛也还保持着两道月牙弯的状态,似乎在整个讲述过程中都没有变过。
对于冯晓东来说,二十一年前的辉煌,此时一如过眼云烟,如今他最大的乐趣都在孩子身上。
1993年,钱红退役,此后经历了第七、八、九三届全运会的“折腾”之后,2004年11月,冯晓东到了香港,在一家游泳俱乐部重新开始他“从娃娃抓起”的执教生涯。钱红在自己的博客中回忆那段时间的冯晓东“高兴得像个孩子”,恩师当时还在打给钱红的电话中强调说:“这是我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香港,一个完全没有“金牌至上”功利色彩的训练环境让冯晓东为之着迷,也对他的执教理念和目标有了颠覆式的改变。在这里,他对“90后”学员们进行的是每天2小时、每周不超过13小时的训练,却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打破了三项香港游泳最高纪录。为什么在香港,用我们看来完全业余的训练量能够达到内地准专业甚至专业游泳运动员的成绩,也成了冯晓东研究的课题。
2011年,在香港工作了6年多的冯晓东再次回到北京,在钱红开办的游泳俱乐部中任教,继续他的“育苗计划”,这次他面临的是一群“00后”学员的挑战。
“人家说,在香港工作满7年,就可以获得一个‘香港户口’,不过对于我这个岁数的人来说,这些都没什么重要的了,什么都比不上和孩子在一起,从他们身上我享受到的都是正能量,我能从这些孩子的身上‘充电’。”提起孩子,冯晓东脸上再次出现了那两道月牙形状的眉毛,里面写满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