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时期”创作歌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云南省著名作曲家周国庆先生创作的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以其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艺术魅力而“备受追捧”。《来香巴拉看太阳》的创作特征体现为1、抒情气质,2、梦幻色彩,3、词曲融合;在表现方式上用民族唱法来演绎会更具歌唱艺术的美感。
关键词 《来香巴拉看太阳》 创作特征 理解 实践
引言
2000年间,一曲由云南省著名作曲家周国庆先生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带有藏族音乐风格的“美通”版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迅速“走红”祖国大地。接下来的数年间,各种版本的《来香巴拉看太阳》在全国“愈演愈烈”。此曲已被《金铁林声乐教材》、《中国声乐比赛男高音指定曲目》、《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新编声乐作品集》等书收录。从央视青歌赛到地方的各级声乐赛事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旋律。笔者认为《来香巴拉看太阳》是“新时期”云南创作歌曲中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来番巴拉看太阳》的创作特征
“优美的旋律是作品的灵魂”。曲作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灵魂”,并在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创作中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以往大部分藏族歌曲给人们的“主题”印象是:“热情、豪放、粗狂、节奏欢快”。而《来香巴拉看太阳》却有别于传统的藏族创作歌曲,作曲家一反常规用了慢速、颂歌般的“大美”抒情手法从内心深处“咏叹”了这个古老的民族。这首歌除了表现世外桃源香巴拉的自然风光,还唱到了藏族人民特有的弦子舞,酥油茶等人文景观。让人眼前浮出一幅幅迷人的香巴拉自然与人文画卷。
在A+AO1+B单三段曲式结构中。由于抒情性旋律手法的成功运用。从而确立了该曲“抒情气质”与“幻想色彩”的基调。
A部首句4个小节便描绘出了这首歌曲“仙乐飘飘”的基调,并构成了全曲典型的节奏型和旋律型。整体感觉以情诉说,一气呵成,十分流畅。A1部是A部的变奏发展,将音域拉宽,形成高潮。B部的旋律特点是以级进为主,节奏较前两部分有所放缓,使全曲张弛有度,优美动人。歌曲的最后是一个尾声,将A部的前两句重复两遍。直至渐弱渐慢结束,意犹未尽,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令人神往的香巴拉。
1、抒情气质
《来香巴拉看太阳》最早的音乐动机出自尼泊尔的《羚羊过山调》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处理就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这一极具抒情气质创作歌曲。音乐旋律悠扬、飘逸、婉转,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十分动人,充分展现出草原香格里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象。抒情性的旋律线条在歌曲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诱人,旋律的发展一开始就形成特点,它以细腻深入的旋律手法,充分抒发了情感的丰富变化。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给人的听觉感受十分强烈。使听众在瞬间听觉中就能够对旋律片段有深刻的记忆,获得美感体验,唤起情感共鸣。听来有一种浓郁的抒情气质,极易上口。这是因为同音反复的音乐主题在这首歌里贯穿始终。萦绕耳际。这样的布局自然而然强化了人们对主题熟知度,且这一主题成为该曲大部分的开头乐句。以A部为例:首句4个小节便道出了这首歌曲“抒情气质”的基调,而这部分的音区正好在男高音的“最佳音区”里盘旋。通过吟唱构成了全曲典型的节奏型和旋律型。整体感觉以情诉说,带有“滚唱”的音乐律动感,一气呵成,十分流畅。使人具有强烈的歌唱欲望。抒情气质的旋律是此曲成功的前提之一。
2、梦幻色彩
《来香巴拉看太阳》除了抒情气质以外。还具有“幻想曲”的特质。此曲画面感极强,“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神奇的梅里圣山恋着太阳。”这是典型的“梦幻”结构。柔美、委婉、纤细和含蓄的旋律风格,充分发挥各人的音乐想象空间,具有“幻想曲”的色彩。“到现在为止,我也没去过香格里拉。”而这种从未去过当地而写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更具有“幻想曲”的成分,那流动摇曳的节奏形态更增加了歌曲如诗如梦的神秘感。具体的说全曲#FA的运用是画龙点睛之作,更为歌曲增添了“梦幻”色彩。
3、词曲融合
正如黑格尔所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用一种感性材料。即声音。”我们知道声乐作品是歌词与旋律的结合体,词曲结合得好坏是歌曲成败的关键。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词曲结合恰当、巧妙,互为一体,准确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情思和情感审美态度。歌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体来看。“碧塔海、梅里圣山、茶马古道……黑颈鹤、酥油茶、弦子舞……”概括了香格里拉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再看想象力的描摹,“飞流蓝天、恋着太阳……”可以看到歌词语调和谐,并具有较强的音乐性。突出了内涵与诗意。一个作曲家以旋律线条来对应地勾画景物。旋律线条与歌词画面形象相吻合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构思。开头的四句歌词为排比句,句型规整。以之相对应音乐也为一个反复乐句。音乐与语言丝丝入扣,歌词语调与旋律音调结合紧密。歌词的语调决定了旋律的基本走向。隐约可见作曲家在“以字行腔”的同时吸纳了“以意行腔”的创作手法,“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神奇的梅里雪山,连着太阳”。到全曲核心主题高潮部分的词“这就是香巴拉”。在前面浮想联翩的美景的描述后,正好是一种激动的呼喊,而旋律也顺应这一语调特点而渐次上扬。特别是“香巴拉”的“拉”作为一个发至肺腑的开口音。出现在全曲最高音HC上。强调了歌曲的爆发力与张力,这来自蓝天白云下的呼唤,给人一种震撼感。一声震撼心扉的呼唤:“这就是香巴拉,”突破了生活语调的局限,聚集了情感的力量。使歌唱性的语调色彩更加鲜艳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表现方式
表现方式以民族唱法为例
目前,在声乐赛事中或在音乐会的现场。我们会听到美民通三种唱法对《来香巴拉看太阳》的不同演绎,这恰好与作曲家在创作这首歌的初衷不谋而合。“写《香巴拉》主要是一种大美的概念,是一种天籁的东西。要是这种感觉出来了,它也不局限哪种唱法”。可以这样认为,三种唱法同唱一首歌的共性是与生俱来的。抒情性及婉转高亢的旋律是这首歌的精髓所在,也是三种唱法同唱一首歌的“母体”。粗略来看《来香巴拉看太阳》的旋律具有美歌的大气磅礴之势,而美歌对这种大线条的圆润“咏唱”正是它的强势所在:同时该曲那飘逸、婉转的抒情气质又恰巧与民歌的表现方式贴慰。而曲中那发自肺腑“这就是香巴拉”的感情宣泄又被通俗唱法演绎得淋漓尽致。对三种唱法的表现方式进行比较之后。笔者认为《来香巴拉看太阳》用民族唱法的表现方式来演绎会更具歌唱艺术的美感。
民族唱法强调语言了的声调、韵味在歌唱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了声音本身的音高、力度、音色等的变化:强调了“精气神韵”演唱。强调了独具特色的个人演唱风格。民族唱法演唱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风格特征和民族韵味的把握。
1、画面的呈现
此曲的描绘性、场景感很强,极具“神秘感”。在演唱时。而对“雪山、蓝天、草地、湖泊”等画面进行全景式的展现。需要歌者丰富的想象力。速度应为均匀的稍慢。避免短促而跳跃的声音以致破坏音乐画面的意境。随着A部“摇曳”的旋律节奏,演唱者可以把自己想象为正漫步或策马于马香格里拉大地。此时“摇曳”的歌唱状态对画面的呈现是一种极佳的表现方式。
2、气息的运用
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舒缓与从容。均匀流畅的气息才能展现香格里拉的博大与宽广。根据音乐所表达内容去体会情感的细微变化。可把一小节处理为四个“圆形拍”。拍子作大了,音乐的句子就自然流畅了。气息的运用要有“深呼吸”状,仿佛在深闻大地的花香。AO1部的高潮部分要加以层次化对比,“这就是香巴拉”是民族男高音的一个关键“卖点”,演唱时要注意其连贯性,气息应随上行音阶做推进状。而对位于高音CO3“拉”字的处理,气息要有极强的“爆破感”。但歌唱的情绪应为有节制的激动且充满幻想色彩。
3、音色的造型
音色的造型在此曲中显得异常重要。声音造型要以歌曲所赋予的特质为基准。音色需柔美、明亮、轻巧要犹如蓝天一样纯净。声音不能过重过浓,杜绝一切“挤压”现象,要有仙境般的感觉出现。口语化叙述感应明显一些。演唱《来香巴拉看太阳》时,要对该曲的抑扬顿挫、细腻部分做足做好,要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不能唱的太满。记住“响亮的声音不一定悦耳,有声不一定有乐”。固然,歌唱艺术是一种人类的夸张行为。但它的基点是表现情感,抒发美好情怀。应该把歌曲的演唱气质与意境放在首要位置。任何“嘶哑”、“喊叫”型的“恐怖”歌唱,只会破坏了《来香巴拉看太阳》那神秘、典雅的艺术气质。
三、简短结语
通过对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个案分析,使我们再次认识到,社会及大众呼唤具有鲜明个性气质的歌曲。对于歌曲的二度创作,我们从中也可领悟其演唱过程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本文在此作一浅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而后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