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是古代装饰花纹之一,以螺蚌之壳磨制,镌刻成形,镶嵌于器物上。《髹饰录》填嵌一门中说:“螺钿,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即螺填也……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粗细。”由此可见,虽然叫法不同,但所用物料确是相同的,有块状的,也有研磨成粉末状的,取材则以蛤、蚌类为主。
以螺钿为装饰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从侯家庄1001号大墓出土物中丰富的蛤、蚌装饰器物就可见一斑。唐宋时期,螺钿饰器极为盛行,在技法上也有了新的改进,如用螺钿嵌于铜镜上成为平脱等。
清代,手工艺技术空前发达,螺钿技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宋元的基础上,清代的螺钿镶嵌出现崭新的面貌。
首先,在螺钿材料上,出现了硬钿、厚螺钿、软钿和薄螺钿。
硬钿有白色和彩色二种,可镶嵌平面花纹,也可雕刻成凹凸花纹与百宝嵌相结合。百宝嵌,是指用珊瑚、玛瑙、琥珀、螺钿、象牙等贵重宝石做镶嵌实物,制作漆器,其中有隐起如浮雕的,或表面齐平,不见起伏的。大体上来说,古代镶嵌螺钿多用厚片,如唐人物花鸟纹嵌螺钿镜、明缠枝莲纹嵌螺钿黑漆长方盘、卷草纹嵌螺钿漆龛等。
唐人物花鸟纹嵌螺钿镜于1955年在洛阳16工业区76号唐墓出土,是标准的唐代厚螺钿器,形象生动,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物。明缠枝莲纹嵌螺钿黑漆长方盘长31厘米,宽19厘米,高4厘米,螺钿厚度约1.5毫米,颇有豪放厚拙之趣,是明代厚螺钿器代表之一。
卷草纹嵌螺钿漆龛是清朝初期制品,龛设底座,但与龛身一体。底座长46.5厘米,宽32厘米。盒身长43厘米,宽26.5厘米。通高55厘米。底座采用须弥座座脚形式,凹入部分涂朱漆,使座脚的线条更为突出。龛门是一块平板,没有轴或铰链;关时先将下缘装入龛口的浅槽,推入后与龛而齐平。龛内全部黑漆,中有横板,隔成上下两格。门表面用螺钿嵌出开光,光内布满卷草纹;螺钿作叶,缠枝用双根拧绞的细铜丝嵌成。这种工艺,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螺钿条有记载:“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四角嵌圆钱纹,两侧面的***案与门相同,背面黑漆无纹饰。
明朝后期,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软钿开始出现,硬钿才较之前应用的少。
软钿是明代朝以后才出现的螺钿材料,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就非常普遍,而清代应用较多的螺钿材料就是软钿,其有非常美丽的彩色钿片,质地薄软,除可作为镶嵌花纹外,还可以制作成钿砂――《髹饰录》中所说的屑蚌末,以洒金的方法洒在漆器面上,类似于萌绘技法。软钿器多用这一方法。
明清时期的砚台则多用黑漆通身嵌螺钿屑的做法。一般来说,家具上的螺钿镶嵌用厚片较多,但是在明、清两代,大件的家具如漆案、琴桌、柜架等也有嵌薄螺钿的。例如,清代的洗茧***嵌螺钿黑漆墨盒就是软钿的精品之一。它是清朝前期皖南徽州制品。盒长20.3厘米,宽18.8厘米,高3.1厘米。盒面嵌房屋一楹,屏风前坐着一位妇人,与一个小女孩相对,正在洗茧。其右边的几案后也有一位妇人,手有所指,好像在在对话。屏风及案面,都用细光沙嵌成。屋左曲廊,窗棂敝处,见一童子。檐际夹叶树一株,用闪红光钿壳作干,闪绿光钿壳作叶。左下角山石两叠,前者用壳片嵌,后者用螺钿作轮廓,内填闪红光壳屑。石上两树,一绿叶红干,一红叶绿干。屋后修竹一丛,水天空旷处,点缀飞燕一双。堂前阶砌及栏杆下,以及远景坡陀,都用壳沙铺出苔藓。由于运用不同色泽的钿壳和壳屑,画面设色效果别致,有独具一格的艺术意趣。
其次,在装饰技法上,除纯螺钿镶嵌外,还有与堆漆描金、填漆、戗金、嵌金银片、雕漆等相结合的,或作百宝嵌与玛瑙、玉石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根据《髹饰录》中所作记载,可把这些技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衬色甸嵌、描金加甸、描金加甸错彩漆、描金错洒金加甸、描漆错甸、金理钩描漆加甸、金双钩螺钿、填漆加甸、填漆加甸金银片、螺钿加金银片、彩油错泥金加甸金银片、嵌片间填漆、填漆间螺钿、填蚌间戗金、嵌金间螺钿、填漆间砂蚌等,这些方法交错应用,使螺钿在漆器装饰上发挥了其灿烂绚丽的美妙功能。
最后,从品种上看,螺钿镶嵌除了应用在一般的盘、盒类、酒壶、酒杯、漆砚盖、小碟等器皿上外,在条凳、桌椅、床、立柜、镜框等大件家具,甚至建筑门窗装饰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这是在过去的朝代所少见的。
因螺钿制作的繁复及用材的精贵,早期只是供王公贵族和富甲商家欣赏、使用,直到宋朝末年才普及民间。到清代,螺钿技术发展到极致,应用更为广泛。
在我国江苏扬州,从明代周翥的百宝嵌自成派别后,到了清代乾隆时王国琛、卢映之以及之后的卢葵生等继承和发展了周翥的技法,使扬州的镶嵌工艺十分发达,主要产品分为大件和小件两个类型。其中运用螺钿材料的有螺钿屏L、平磨螺钿圆桌及其他各种箱柜、嵌螺钿漆盘等。螺钿以硬螺钿片镶花平磨或挖嵌,画面黑白分明,朴素雅丽,也有用闪色软螺钿(扬州称点螺)镶嵌,点螺系继承姜千里的软螺钿技法。
清代,山西漆器业十分繁盛,以平遥、新绛为主要产地,制造漆家具为主,如大立柜、屏风、桌、几等。中国故宫博物院藏有数十对漆柜门均为山西所制,纹样较粗犷、豪放,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多以嵌软螺钿为主,色彩绚丽,镶工精细,山水人物配以诗词,笔画工整,非常精美,多属于姜千里一派作风。而姜千里是明代著名的工艺家,擅长螺钿,以制造漆器而著称海内,与张鸣岐铜炉、濮仲谦竹刻、与时大彬沙壶齐名。所以,山西漆家具做工研究,工艺十分繁复,极尽奢华之能事。
综上所述,螺钿技法发展到清代已有空前的进步。而透过螺钿镶嵌看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显而易见的,中国古代漆器已经从早期商周时期的稚拙,汉的大气,唐的华美一步步走到了清代的繁复绚丽。虽然清代的漆器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由于其对工艺的追求大大超过了对艺术性的追求,使漆器作品“匠气”有余而“艺味”不足。这也对脱胎于漆器的现代漆画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清代螺钿镶嵌的应用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