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历史人物?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这里包括两点,一是从肉体上说已经死亡了的人;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当然,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
怎样评价他们,我想应该有五项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证的、唯物的。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丰富多彩的历史基本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化运用的极端典型。另一面,则是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否定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他们在***治、经济、***事、文化、艺术的所有作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虚无主义。这种错误的理念就导致了历史的虚无主义。
第二,历史原则。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过去,农民起义领袖被美化为“高、大、全”式的无瑕疵英雄;如今,银幕上的帝王则被美化为“清廉、勤***、为民”式的君王。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历史垃圾,统统加以摒弃。这两种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三,大节原则。我们的历史学者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此外,我提出一个个人见解,就是对历史伟人不能进行道德评判,亦即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在常人看来十分重要的如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或者真诚虚伪问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都不能成其为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不能证实,即或证实,我看也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是小节。历史学者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节,而不是小节。搜索细节、小节,那是小说家的事。
第四,双赢原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说,不能用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来代替整个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我认为,既然是一国之内的民族战争,大多不好提正义与否。因为民族之间的融合,就包括粗鲁野蛮的杀戳。有理的一方,也可能因为无力而被消灭。开始是十恶不赦的侵略者,随着全国的统一,这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又可能变成功莫大焉的统一者。因为他成了新王朝的奠基者。所以,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时的战争,评价历史人物亦然。
第五,两点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许多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反面人物的典型。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公诸于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动。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1917年24岁时在一封信里写的。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不应是我这样一个对历史仅仅有点爱好的人可以说明白的。
(摘自2006年4月24日搜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