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金文?
答:殷、周青铜器铭文统称金文。青铜器起源于商代早期,盛行于西周。当时以青铜铸造的炊具为鼎、鬲、[ ;食器如簋、S、;酒器如爵、觚、觥;洗器如F、盂;乐器如钟、D;兵器如戈、钺、戟等数十种。人们在进行祭奠、锡命、田猎、征伐、签契约等活动并铸造相应使用的器皿时,在这些器皿上铸造文字,以记录当时的人事情景和造器原因等。这些铭文大都文简字少。属于大篆系统,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因此,它既是研究上古社会的宝贵文史资料,又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于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礼器以鼎为尊,乐器又以钟为多,故又称“钟鼎文”,或称“吉金文”、“款识文”。《文选》卷十五《刘孝标广绝交论》说:“书玉蝶而刻钟鼎。”李善注引《墨子》说:“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金文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答:金文起于殷商而盛于西周,历时久且变化大,故殷商金文和周朝金文各有其面貌。
殷商的金文最初亦是从象形字蜕变而来,故其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近乎***画,同甲骨文形体接近。初期铭文简短,商末始有较长的纪年铭文。
周代的青铜器,一开始便有长篇铭文出现,其风格丰富多样,有的凝重,有的恣放,有的质朴随意,有的雄奇严整,其初期和末期差别较大。如周初的铭文笔画中间粗重,两头较尖,间或有明显的捺刀形;西周后期,笔画粗细均匀而两头浑圆;春秋中期以后,笔画变细而字体加长;到战国以后,铭文有铸有刻,笔画纤细浅小。
由于古代的青铜器多用于较为隆重的场合,其造形讲究典雅古朴,而其上的铭文亦须和这种器物的格调相适应,因此金文的书写形式比甲骨文更完美,更考究,更具备书法艺术的特色。由于它是用毛笔写在铸范的软坯上刻出而后铸在青铜器上的,因此比之甲骨文笔画粗肥丰满而且曲屈圆转,于圆转中略带方势。结体严整疏朗,字形也因物器不同而各具面目,参差错落。如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为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57个字,是盘中铭文较长的一件。其用笔豪放质朴,醇厚圆润,结体寄奇诡于纯正之中,壮美多姿,是学篆的优秀范本之一。周宣王时期的《史颂鼎》是西周晚期金文的成熟之作,其布白密里有疏,疏里有密;行款左右借让,字形大小斜正不一,圆转多姿,结构自然,富于变化,韵律极美。大篆至此,已进入书法史中之篆字成熟完美阶段。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亦是钟鼎文的杰出之作,铭文最长,达497字,结构长方,较《散氏盘》端正,笔意刚健雄强,气象浑穆,也是学习金文的好范本。宣王时的《虢季子白盘》铭文另有一番风神:形态秀润舒展,笔画密处匀称有序,疏处宽适自然,疏密相映成趣。
总之,金文的特点是布白自然如星斗满天,气度宏伟,朴茂雍容,古趣横生,是书苑中开放较早的艺术之花,至今仍为人们所钟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金文以及金文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