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由来已久。所谓丧葬,是指人死后,生者对其处理的方式及方法。资料表明,丧葬的起源与灵魂和灵魂不死信仰紧密相连。古时人们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到别的世界过着类似于人间的生活。因此,活着的亲人为死者办丧事,一是为了让死者能在阴间过得好,二是为了亲人追思死者及向死者告别。
丧葬方式多种多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而土葬是历史上中国人运用最广的丧葬方式。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对土地的崇拜让中国人有“入土为安”的观念,此外,人们坚信阴间在地下,死者在那里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新生。
至今,在海南西北部的临高县还延续着古老的习俗实行土葬。
入殓前的准备
在亲人将要逝世前,把草席铺在地上睡,用竹筐罩住香炉,预防逝者“压住”祖先给家里带来灾难,子孙后代不平安;另外,家里要买一只鸡杀掉,再煮一锅干饭“压家”。
逝者遗体一般正放在家里的祠堂里,头正朝祠堂,脚正朝大门。
如果死者在“三娘煞”日(三娘煞:每月农历初三、初七、十三、十八、二十二、二十七)逝世,死者家属当天不能哭,遗体也不能在逝世当天出殡,据说如此则要连死七人。
报丧,古时让邻居去逝者亲戚、亲属来奔丧。
当一切都准备好后,要给逝者擦洗身体,寓意让逝者干干净净到另一个世界去。然后,给逝者穿上未洗过的新衣服,再穿戴寿衣(白色)、纸鞋(鞋子间用线连在一起)、纸帽等。穿戴完毕后将遗体平放,双手交叉平放在腹部,死者眼睛要闭着,往嘴里塞通宝钱币(作用是为了让死者能在阴间买水喝或者是买东西吃),盖上寿被,被子盖过头。死者妻子、子女、孙子穿寿衣(寿衣要反着穿)、寿帽(其中男的戴寿帽,女的散发白带子)、草鞋。
择时入殓
让“da hao”(临高话“道士”一类的人)挑时辰入殓。入殓前往棺材里放蚕丝,在要放置死者头部的正下方放上瓦片。用柚子叶沾水洒到死者身上,目的是为死者清除污秽的意思(柚子叶有驱除恶鬼的说法)。死者的子孙辈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列站好,时辰到再协力把死者抬入棺材。家中辈分比死者小的女性可以出席,兄弟则不得出现。
入殓后,棺材抬放在祠堂正中,正前方放置一张板凳,板凳上面放置一只公鸡(公鸡的毛拔剩尾毛、鸡翅毛和鸡冠毛各三根)。死者有多少兄弟,则用多少只装上米的袜子放在棺材盖头顶,等出殡完后分给各家兄弟,三天后要分别把米煮了饭吃掉。“da hao”主持死者家属、亲戚(家中妻子、子辈、姑嫂等,就是家中辈分比死者小的女性)给死者敬酒、跪拜。
封棺后,把棺材抬出祠堂时,孝子要咬下来一小块棺材,存起来。据说子孙在守孝中犯忌或出现异常事情,就可以把此物煮水喝,可解。
吊祭:
棺材抬到家门口,祭师念祭词,家中妻子、姑婶、小辈们在家门口跪下祭拜,然后再在家门口外向灵位行三跪九叩礼,接着远亲及朋友等行三跪九叩礼。
出山(出殡)及入葬:
由死者的女婿拿着引魂幡走在前面,然后是长子拿死者画像(如果女儿没有出嫁或者逝者无女,则要雇人来拿引魂幡)。后面跟着由人抬的棺材(逝者年满六十则八人抬,不满则六人抬)。死者家属按年龄大小排列,散发、穿草鞋或者光脚走到墓地,半路不能回头看。
在出殡期间,祠堂里的稻草及卫生,必须用红包请外人来打扫。
出山(临高人叫出殡为出山)回来后,入家门口前也是按孝子、孝女、女婿、家中比死者年纪小的女性亲属及其丈夫等顺序在家门口分别跨过火盆。扁担放过肩头,寓意是守孝的人要担水干活(解忌);拿刀比划一下,寓意是守孝的人要吃饭(解忌);再拿钱给“da hao”买饭(一般拿小面额的钱);然后再吃点为了丧葬准备的米饭(几粒即可),最后用柚子叶来洗手。这些仪式完后才能进家门。
守孝:
出山(出殡)回来后守孝的孝子要吃鱼(解忌),因为守孝(守灵)期间(三七、五七期间)不能吃鱼,要是出山(出殡)后没吃鱼,守灵期间嘴馋吃了鱼,以后就会“穷臭腥”,意思就是很穷;把自己打理干净,因为开始守孝后就不能洗头、洗澡了。
所谓“做七”就是三七、五七,在临高,一般是做五七(三十五天),在此期间不能到别人家做客,不能杀生,不能睡床,只能睡在灵台旁边的草席上,不能坐高凳,不能让灵台上的香灭掉,每要吃东西或饭前,都要先在灵台上摆上,寓意让死者“先吃”,除此,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告诉”死者。
出殡三天后可以出行,孝子穿草鞋或光脚去外婆家吃饭(守孝期间不宜坐车),饭桌上不能说话,吃完晚饭必须回家。回家要依照年龄大小先后回家(据说怕小的“压”大的),如果距离远可以在外买点东西吃了再回家。当天亦要拿饭团到坟上祭拜。
三七(二十一天)后,孝子给逝者买“纸箱”,五七(三十五天)后,已出嫁的女儿及女性亲戚给逝者买纸箱(纸箱里有纸衣服、纸鞋袜、纸电视、纸钱等死者生前常用的东西)。
五月初五祭:
如果逝者死忌在五月前,当年农历四月底,逝者已出嫁的女儿、逝者姊妹及亲戚要送粽子到家中。晚上十二点后,家中要把粽子摆在香炉前供奉。第二年四月底把孝服、跟头巾、帽子用墨水染黑后放好,五月初一,逝者已出嫁的女儿、逝者姊妹等过来解孝,孝期结束。如逝者死忌在五月后,则要到次年农历四月底才可送粽子供奉(属于大祭)。
七月鬼节祭:
农历七月鬼节前(农历六月三十日),家中要把亲戚送来的纸箱烧掉(灰烬三天后再打扫),民间认为三天后家中才能洗衣服,否则死者在阴间的衣服会被洗破。
做斋:
秋收十月份要做斋。死者如在十月做斋后去世的,就要等到来年再做斋,目的是为了给在阴间死者治病、消灾,期间下雨才灵验。
做斋一般要“四天三晚”,第一天晚上,族中亲属给亡魂送上纸扎的衣物及跪拜叩首、献香献酒等,第二天晚上为“跑九阳”,九阳是用纸来扎的像亭子的东西,一般是上过大学或者是拿过公章的人才有资格扎“九阳”。第三天晚上为过关,就是让死者过诸如鬼门关、黄泉路、奈何桥、轮回道等关。第四天早上送亡魂“上朝”,这一天孝子们要早早回家沐浴更衣,必须全套新装,然后来到法场送亡魂“上朝”。
以上丧葬的全过程,有些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繁杂,有些甚至是迷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的丧葬习俗中优秀的、有价值的部分,不少活动和礼仪都是人们生活中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传统。如今许多风俗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在申请保护,我们是否也应该***思想,把经过认真甄别、扬弃的传统殡葬礼仪和习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