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月饼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上海一所大学校园,一对男女学生相爱了。那时校园里绝对禁止恋爱,校方对他们一再劝阻、警告,两个年轻人却始终如胶似漆。
校方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毕业时将男的“流放”到大西北,女的从宽处理留在上海,实际上是要将一对鸳鸯拆散。女的不肯独自留上海,死活要跟男的一道赴那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
两个人在蒙古包里落下户,卿卿我我,苦日子却过得甜。然而3年自然灾害,一个饥饿的时代到来了。
这天是中秋节,社里给每户分1块月饼。男社员先收工,男的把月饼领回来,等着女的。
薄暮降临,女的还没回来。男的实在忍不住,把月饼对半切了,先吃了自己那份。不吃则已,一吃更馋。他想她要是在,肯定会省下她的那一半给他吃,那么,实际上这半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将是属于他的。他于是把半边月饼切开,把他认为肯定会省给他吃的那一半吃了。女的还没回来,剩下四分之一块月饼,男的看着看着,怎么也忍不住,他甚至想不起自己是怎样向它伸出“魔爪”,一下就把它吞噬掉的。
这时,女的回来了,她兴高采烈地说,听说分了1块月饼呀!男的愣愣地无言以对,片刻,支吾道:“我……太饿,我……吃掉了。”
女的半天没吭声,后来忽然怒吼道:“我想不到你这样,我牺牲一切跟你来到大西北。你呢?连半块月饼都不能给我剩下,我算看透你啦!”
女的一气之下就这样收拾了衣物,回了上海。
校规、警告、“流放”都不能拆散的一对情侣,1块月饼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可见再好的感情必须建立在基本的物质基础上,否则,再牢固的感情也是空中楼阁,早晚要塌。
放糖还是放辣椒
这一个故事,同样发生在上海那所大学校园,只是斗转星移至20世纪90年代。一对男女生顺顺当当恋爱成婚,男的是四川人,女的是上海人。四川丈夫爱吃辣,上海妻子爱吃甜,起先日子还过得和气,久了就摩擦不断。四川丈夫炒菜放辣椒,上海妻子炒菜放糖,每天吃饭总有1个人生怨气。四川丈夫说,假如你爱我,为什么不放辣;上海妻子说,假如你爱我,为什么不放糖;日复一日地积怨,他们最终离了婚。
我因此想起一位朋友知青时代的回忆。知青点四男四女,是一个同吃同住的集体户。劳动十分艰苦,每餐却只有一道缺油少盐的菜。男的都爱吃辣椒,女的都不能吃辣椒。大家轮流做饭,不知怎的,谁也没有约定,却自自然然就形成了惯例:每逢男的做饭从不放辣椒,而每逢女的做饭却放很多辣椒。粗茶淡饭,大家顿顿吃得很开心。
我于是就想,假如那对四川丈夫和上海妻子能换个吃法,四川丈夫炒菜时放些上海妻子爱吃的糖,上海妻子炒菜时放些四川丈夫爱吃的辣椒,那么,同样一桌饭,就不会越吃越生怨气,而是越吃越甜蜜了。
自我不等于自私,个性不等于霸道。我们面对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时,是不是也该“换一种吃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