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法。体育教学方法就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既要重视教法的研究,又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以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一、体育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1、体育教法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针对群体的共性较多。而学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除有一定共性外,个性比较突出。
2、两者在同一活动中共存、互动。教法促进不同学法的应用,不同学法要求教法与之相适应。教学观念转变和教学方法变革离不开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变革,两者互为依赖、互为促进。
3、体育教师的教法中包含对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有接受教师指导的一面,同时也有独自设计、应用的一面。
4、体育教法既能为学生偏爱的学法创造条件,又能结合需要,引导学生适应不喜欢的学法。引导喜欢独自学习的学生投入集体学习,使喜欢依赖的学生创造自己的学法。
二、重教法,轻学法教学观念形成的原因
首先,重教法、轻学法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师主体论的影响下,体育课必须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因而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练习的方法、思路,都重在如何传授知识技能的“教法”,很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学法”。重在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现成竞技技术体系的系统性出发去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很少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态情感出发,从认识、体验和掌握教材内容的角度去考虑选择方法手段。因而体育课上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使”下的整齐划一的被动表演,学生几乎成了跟着练的练习机器。教师更习惯于“一刀切”的方法教授学生体育技术,忽视了学生个人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其次,重教法、轻学法受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受教学评价中陈旧思想观点和评价方法、标准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往往重视学生技评、达标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掌握锻炼方法、体育态度兴趣与发展能力上的多方面成就。统一的体育教材项目评分标准与方法,又往往使地区差异、身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难以达标,丧失自尊心和兴趣。考评中过分重视了显性的、定量的、近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忽视学生体育价值观、创造精神等隐性的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某些学习变化与进步。学生在这种体育课上看不到多少自己的成果、进步、发展,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如何形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第一,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发挥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功能。对体育的认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及意志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在学生的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头脑使学生聪明起来,要把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要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前提,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要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第二,创造一种师生之间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要解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沉闷感,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使教学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因此,作为课堂气氛的调节和控制主体的教师不仅要“教”得轻松、自由活泼,还应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有时间***地研究学习内容,发现和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练习中的问题大胆提问,使学生把学习上的疑问向老师披露,师生心理相容、共同研究,平等自由地讨论,各抒己见。
第三,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法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学生加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体育的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新的观念不断呈现,学校体育不再只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而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联结,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让接受体育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每位学生不仅在校期间真正认识、喜欢体育,而且要掌握一套终生受益的健身方法。
第四,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目的、任务、教材内容,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素质、认知特征、个性差异等因素。对于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例如: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多选用启发、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绎法、探索法;对低年级学生可选用直接、演示的方法配合讲解进行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语言的趣味性、方法的多变性。对同一班级中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可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分类编组的办法,对他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体育“教法”与“学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