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会盟碑的传承意义

[摘 要]唐蕃会盟碑,又名长庆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碑文记载:大唐与吐蕃之间、汉藏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献礼、互市、和盟等往来频繁,累世不绝,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清晰可见,是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唐蕃会盟碑,金石档案,甥舅会盟,藏汉团结

一、唐蕃会盟碑刻立的历史背景

吐蕃时期是我国藏族历史上一段至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继承其父朗日论赞事业,兼并青藏高原诸部,建成统一的奴隶制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积极与周边的先进民族交往,他曾多次向唐朝请婚,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妻之。公主进藏时,松赞干布亲迎于柏海之滨(扎陵湖),见到公主的护送人江夏王李道宗时,行子婿之礼。这应是最早的子婿称谓的记载。公元649年,唐高宗即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即写信给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之赴国除讨。”开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四海郡王”。历史事实表明,远在贞观年间,唐蕃子婿之说业已出现。

继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之后,松赞干布的五世孙赤德祖赞,在祖母可敦的主持下,多次派遣使臣向唐朝请婚。公元710年,唐中宗同意把金城公主嫁入吐蕃。这是汉藏友好关系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公元730年,赤德祖赞上书唐朝:“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金城公主在吐蕃三十年,继文成公主之后,对增进唐蕃甥舅友好作出了重大贡献。故有甥舅之称。

唐蕃的两次和亲,对促进民族团结,扩大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友谊、改善唐蕃关系,都有积极作用。自松赞干布之后的历代赞普,与唐朝皇以甥舅相称。双方统治者间生相庆、死相祭,使节来往频繁。唐蕃友好是主流,但亦难避免事端。唐期末年,朝廷***权***,官宦对立,中央***和边防***待遇不一,***心分散,士兵厌战。此时赤祖德赞的主要精力用于发展佛教事业,僧人掌握***权,武力转趋衰弱,也无暇对外用兵,唐、蕃双方在上述的社会条件和客观形势之下,是年十月十五日,唐穆宗派宰相及大臣共十七人与吐蕃礼部尚书论讷罗等人会盟于长安西郊订下会盟,随后,唐朝又派刘元鼎等人与吐蕃使者论讷罗一同抵达拉萨,于次年(822年)五月在拉萨东哲园堆设坛换约达成最终协议。长庆三年(823年),赤祖德赞为纪念唐与吐蕃会盟,建立了“唐蕃会盟碑”。唐长庆三年(823年)唐蕃双方以志永久纪念,将盟文刻石立碑于大昭寺门前的公主柳下足见其意义的重大。唐朝对会盟也极为重视,派太仆寺少卿社载为使臣,带领使团前往拉萨参加落成典礼。

二、唐蕃会盟碑内容

唐蕃会盟碑立碑身高约4.83公尺,宽0.96公尺,厚0.51公尺,呈方柱形。藏族碑刻是将天然之石加工成长方体,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汉地之碑雕刻精细,碑座往往有龟形纹路,碑身两侧有装饰性花纹;藏区之碑往往形制古朴,顶部往往有石帽覆盖,形成藏区碑刻之特有风格,唐蕃长庆会盟碑以屋顶式石帽闻名。其西面为碑阳,文字为汉藏两体对照,左半藏文,横书,有头字(dbu-can),字迹苍古,吐蕃时期藏文特点至为显明;右半汉文,直书,六行,正楷,藏汉两体文义相同,是同一盟约的两种文本。东面为碑阴,纯为藏文盟词,无汉文。北面为吐蕃一方参与此次会盟的官员名单,共十七人。上为藏文,下为官员职衔姓氏的汉字译音。对于研究吐蕃官制、姓氏、当时藏汉对音极为重要,尤其是文中明白标出沙门(钵阐布)充任首论一事,对于了解吐蕃的宗教、***治的变化与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证据,值得注意。南面为唐廷参与会盟官员名单,亦为藏汉两体对照,上为藏文,下为汉文,共十八人。盟约碑文,书史性甚强,是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历史档案。其文字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即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琅琅上口。行文气势浑厚雄壮,结构严谨,充分表达了“和叶社稷如一统”的真诚意愿。

唐蕃会盟碑记载双方于盟文中重申历史上吐蕃与唐的甥舅亲谊,“圣神赞普弃宗弄赞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此后,圣神赞普弃隶缩赞与唐主三郎开元圣文神武皇帝重协社视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成此舅甥之喜庆矣。”决定“商议社被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冻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

唐蕃会盟碑盟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盖因彼此旧日纷扰、疑虑,遂使结大和盟事,一再延迟,倏间,即屈产生排仇,行将兵戎相见,顿成敌国矣,于此危急时刻,圣神赞普可黎可足陛下所知者聪明睿哲,如天神化现,所为者,悉合诸天“乃与唐主文武教孝德皇帝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结此千秋万世福乐大和盟约。”可黎可足力主唐蕃和盟,所谓“所知者,聪明睿哲”,“所为者,悉合诸天”,就是能顺应吐蕃和唐朝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得以排除干扰,实现唐蕃大和盟。唐蕃大和盟约中反复强调“舅甥相好”、“和叶社稷如一统”,乃是唐蕃关系发展历史趋势的客观体现。

三、唐蕃会盟碑的文献意义

吐蕃时期为盟誓、纪功、述德、封赠等需要,往往刻石树碑。刻石树碑取材方便,保存长久,是吐蕃时期为保存重要文献档案所采用的重要方式。存世的吐蕃碑石档案为数众多,唐蕃会盟碑更是其中翘楚,被誉为“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亚洲最重要的铭文纪念碑”。

长庆会盟是唐蕃之间的最后一次会盟,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会盟。从盟文中可看出,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关系的指导思想。可黎可足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吐蕃与唐朝有着非常坚实的友好基础。在《唐蕃会盟碑》的藏文部分,历述唐蕃关系发展历程,尤其突出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对加深双方友好关系的重要作用,表示要继续“追崇舅甥”、“崇姻继好”。其二,会盟的目的是消除积怨,偃兵息人,使双方百姓安居乐业。其三,吐蕃与唐处于平等地位。可黎可足反复强调“蕃、汉两邦”和“大蕃”,就是想突出吐蕃与唐的平等地位。其四,吐蕃与唐应当“患难相恤”。这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其五,吐蕃与唐的友好关系应当永远保持下去,在这方面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碑文强调的“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确保今后“社稷如一”、“各守本境、互不侵扰”、“烟尘不扬”、“乡土俱安”的目标,引导了未来两地关系的主流发展方向。

“唐蕃会盟碑”碑文是重要的历史古文献之一,是1200多年来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吐蕃历史的重要文物。“唐蕃会盟碑”刻立以后,唐蕃双方友好往来更为密切,经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更加频繁,是“各少数民族历史上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有利论证。

四、唐蕃会盟碑开启的汉藏友好局势

中国自古就是少数民族众多的一个大家庭,历史上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以团结友好为主旨,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藏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间的至亲关系,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基础上。从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到公元823年建立《唐蕃甥舅会盟碑》,182年汉藏关系史是一步步走向“情谊如一家”的团结友谊史。

汉藏民族经过长久的历史接触,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发展了经济上的合作与文化上的交流,并多次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休戚与共,早已形成了兄弟情谊,为民族团结铺下了基石。在近现代的中央***府与地方关系史中,中央***府支持和帮助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更是不胜枚举。这体现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永远是的坚强后盾。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祖国的统一,祖国的统一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仅是在藏族和汉族,甚至是在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过程中,统一都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现在依然伫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将永远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的标志和象征。

参考文献:

[1]孙林.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J].中国藏学,2002.2

[2]李永明.藏族金石文献源流[J].民族学院学报,1995.4

[3]范亚平.唐蕃会盟碑――汉藏人民友好的历史丰碑[J].民族学院学报,1984.4

[4]达瓦次仁.浅谈吐蕃金石铭刻的史料价值[J].科技,2008.12

作者简介:李颖(1989-),女,汉族,拉萨人,现为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12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研究。

唐蕃会盟碑的传承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唐蕃会盟碑的传承意义

学习

解读《王征南墓志铭》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王征南墓志铭》,内容包括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墓志铭全集。《王征南墓志铭》是现存最早记述内家拳名称概念、历史源流、风格特点的历史文献,在中华武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铭以千余字篇幅,精准地记述了内家拳的产

学习

试论佛教的菩提心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佛教的菩提心,内容包括什么是佛教的菩提心,什么是佛法中的菩提心。关键词:佛教;发心;菩提心;理论意义

学习

尼康D5100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尼康D5100,内容包括尼康d5100说明书中文版,尼康相机d5100。『外观评价

学习

从《羊脂球》探讨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创作观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从《羊脂球》探讨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创作观,内容包括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读后感100字,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读后感600字。摘要:时代造就作家,一个作家的文学反映了其生活的时代,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之一的莫泊桑,他生活于19

学习

我的团长我的家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团长我的家,内容包括我的团长我的团免费阅读,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从幕后到幕前

学习

浅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内容包括道家思想的内容和理解,对道家自由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产生深远影响。道家无为,然则无不为,道家消极避

学习

佤族的性格色彩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佤族的性格色彩,内容包括佤族人性格,佤族人性格特点。乐嘉老师的性格色彩学最近是讲得火热,佤族的性格色彩又算是哪一种?毫无疑问是黑色。这是一个崇尚黑色的民族,黑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以黑色为基调的服饰。这种黑色代表的

学习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万分共同发展

阅读(2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

学习

日语的暖昧性与日语教学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日语的暖昧性与日语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日语教学中的问题,日语教学词汇。摘要:暧昧性是日本语言文化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日语的暧昧性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交际中到处可见。本文具体介绍日常交际中

学习

何谓改革?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何谓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改革含义。“改革”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

学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容包括银行的中间业务有哪些,中间业务收入下降原因。摘要:该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历史的回顾,论述现今国内商业银行从另一个“当铺”发展成另一个“票号”的趋势俨然成为历史的必然。通过对银行卡类、

学习

清朝第一品茶师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清朝第一品茶师,内容包括清朝出现的品茶艺术,品茶师讲解大全。袁枚善于辨茶。65岁以后,袁枚开始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地,尝遍各地名茶,并且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

学习

追寻六必居文物遗产传承老字号品牌文化

阅读(20)

六必居始创于明朝嘉靖9年,迄今已有近480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六必居老酱园坐落在北京市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店堂内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据传出自明朝严嵩之手,几经战乱,保留至今,现已成为稀世珍品。

学习

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内容包括卡西尔哲学符号,启蒙哲学卡西尔。摘要在卡西尔的哲学体系中“符号“概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卡西尔的符号哲学最终为了说明”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创立

学习

部级“非遗”――闽南芗剧的传承与保护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部级“非遗”――闽南芗剧的传承与保护,内容包括闽南芗剧的由来,传统文化芗剧。摘要:闽南芗剧是我国第一批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代表闽南重要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但其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加强对闽南芗剧的保护

学习

宋太祖长拳的传承与流派

阅读(435)

本文为您介绍宋太祖长拳的传承与流派,内容包括宋太祖创太祖长拳,宋太祖长拳教学。1.山东莱州传承的太祖门武术

学习

重在传承与发展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重在传承与发展,内容包括传承文化重在创新,根在传承重在创新。作者简介:唐静(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学习

任同祥的唢呐艺术传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任同祥的唢呐艺术传承,内容包括任同祥大师经典唢呐合集,任同祥老师的唢呐。【摘要】任同祥是我国著名的唢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对于当今唢呐艺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他创编的《百鸟朝凤》、《一枝花》等乐曲时至今

学习

文物囊匣包装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物囊匣包装的保护与传承,内容包括日本文物囊匣的包装,文物囊匣是什么意思。摘要:文物囊匣在保护文物、保存经典上的具有重大意义,发展至今,囊匣包装行业在现代包装行业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对于这门传统工艺,我们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