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肯定都见过小猫吧,怎么样,喜欢它们吗?在不少地方,人们常常把猫称作“猫儿”,以表达喜爱之情。不过你们听说过“儿猫”这种说法吗?我们就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唐朝人郑綮在他写的《开天传信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妇女为一只猫的归属和邻居发生了争吵。那妇女说道:“若是儿猫,即是儿猫;若不是儿猫,则不是儿猫。”――怎么样,大家看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吗?
要理解这句话,关键是弄清“儿”字在里面的意思。“儿”的繁体字是“”,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看上去像一个面朝左站着的大头娃娃,头顶上还开有一道小口子,这道小口子其实就是小儿的标志。许慎在《说文解字・儿部》中解释说:“儿,孺子也。从儿,像小儿头囟未合。”就是说刚出生的小孩的脑颅顶骨还没有长在一起,留有缝隙,通常要1岁以后,才会完全闭合。因此“儿”的本义是“幼儿”。
古代“儿”常常指男儿,因此又可以引申为“雄性的动物”之义,《明史・兵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凡牡曰儿,牝曰骒,儿一骒四为马群。”意思说凡是公马就叫做“儿”,母马就叫做“骒”,一匹公马加四匹母马就是一个马群。
不过,“幼儿”既有男性,又有女性,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儿”又可引申为“儿女”的意思。甚至一些古代的女性就喜欢自称“儿”,如《木兰诗》里有一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里的“儿”,就指代花木兰。
看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越发一头雾水了呢――说来说去,“儿”这个字究竟是指男还是指女呢?其实有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如果“儿”指的是动物,肯定是雄性;如果指人,则视具体语境而定,不过多数情况下是指女性。
回到前面那个故事,现在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豁然开朗了呢。那段话里有四个“儿”字,第一句和第三句中的“儿”字指的是猫,因此是“雄性”的意思。第二句、第四句中的“儿”字则是指代那个说话的妇女,相当于“我的”的意思。这段话译作现代汉语是:如果是公猫,就是我的猫;如果不是公猫,就不是我的猫。
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变,现在已经很少用“儿”来表示动物的性别了,因此“儿猫”通常只能在古书里看到,而纯粹表示喜爱之情的“猫儿”却会一直陪伴我们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儿猫”与“猫儿”意思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