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历史篇1
一、社会发展历史进步需要梦想激励
一代代中国人为了救亡***存,实现民族***与人民***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终于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与中国***的英明领导之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梦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追求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半个世纪的历程艰难曲折,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困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的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奋勇前进。因此,当前的中国现实,只有继续坚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梦想,激励各族人民不断超越现实,树立起梦想成真的信念,才是正确的执***理念。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勤于探索,已经使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治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地区还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不公,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也非常严重,这使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正如******在当选后首次面对中外记者时所言:“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经济领域与***治领域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而伦理道德领域的建设也刻不容缓,这一方面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梦想生活重新审视,另一方面更需要新一届执***者对“中国梦”的积极呼唤,让更多的人把时间、精力、才能、智慧集中起来,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不断超越现实,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早日能够梦想成真。
二、梦想产生超越现实的各种力量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那么,大团结的力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而言,不外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团结的力量表现在每个社会成员充分挖掘自己巨大的潜力,力争在各自人生道路上取得相应成就,不但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开发他蕴藏能力的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世界赫赫有名的控制论奠基人美国的诺伯特•维纳说: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便他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上述观点也许夸张,但人具有巨大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这种潜力与冰山理论相似,即海面上飘浮着一座冰山,阳光之下显得挺拔高大,颇为壮观。其实真正壮观的景色不是在海面之上,而是在海面之下。与浮出海面上的冰山相比,沉浸在海面下的冰山才是它的根本。正如国家***于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民族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机会面前,每个人的潜力才会被充分牵引激发出来,潜力变成创造力,变成生产力,成为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同时也成为改变社会、促进历史进步的力量。大团结的力量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激发出来的巨大活力,促进各行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庸懒懈怠之社会风气得以净化。目前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的十八大的号召,领会***中央的精神,如火如荼地在各自领域加强建设,制定新时期的理想目标,并为实现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具体而言,新一届执***者开启了强***梦,***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腐倡廉的举措赢得了民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一批身居要职的贪污腐败分子被揭发出来,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各级***府想方设法进一步增强执***的效率,改变***府的职能,使***府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与完善,执***的服务性、公开性与法制性得以体现与贯彻,使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其次,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能打仗,打胜仗的强***梦。内忧外患与积弱积贫的近代中国历史的惨痛教训,使中国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自身不断地强大,才能在当今这个群雄逐鹿的“丛林时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的人民******从昔日的“小米加步***”,发展成为海、陆、空一体化、具有现代化装备与先进技术水平、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队。在广大农村地区,继续激发农民阶层甘愿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强农梦。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业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曾经很长一段时期,“三农问题”表现非常突出,直至今日这个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比其他任何国家走得更加漫长,更加艰难。强农梦在现今看来,无疑是要彻底解决“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使得农村真美、农民真幸福、农业真先进成为现实。要调动近十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力量来源于农村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扶持***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相距甚远,使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益差距巨大,从而制约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中国许多农民宁愿背井离乡在城市务工也不愿意安居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缺乏劳动力的现象日益严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农梦,就极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扶持力度,使农村整体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以吸引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教育先行。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从小学至大学,都在提倡强校梦,这是激励国人重视教育最好的契机,每个学校自身建设好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多出优秀人才。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各级教育机构培育竞争意识与时代使命感,把中国教育进一步推向更高水平。综上所述,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梦想,不安于现状、制定可行计划超越现实,通过激发各行各业活力,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团结的力量最终表现为汇聚全社会的合力,构成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自然历史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自然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外在力量,这些动力遵循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人类社会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主体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人,人们总是通过自觉预期的目标来创造历史,每个人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则构成了社会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力。马克思深刻地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这种合力的推动才不断发展进步。这个“合力”是一个动力系统,既包括自然客观因素,也包括人类主观因素;既包括社会外部诸因素,也包括社会内部各要素;既表现为利益追求,也表现为价值向导;既体现为抽象目的,也体现为具体手段。诸多要素构成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动力系统结构,各个要素又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综合形成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整体合力。社会历史的发展绝不是哪一个方面的力量能够单独推动发生作用的,哪一个方面的力量都需要与其他方面的力量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轨迹不难发现,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要素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但离开了各种要素所具功能的平衡统一,往往会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甚至是破坏性的倒退。“***”时期一味地崇尚阶级斗争,而忽视其他各要素功能的统筹结合,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即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梦想“合力”无疑是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梦想力量呼唤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
大团结的力量来自信念,执***者与每个社会成员都坚定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信念不动摇,寻找产生超越现实的力量源泉。力量源泉不在人类社会之外,而是蕴藏在人类社会当中,是来自社会的正能量。所谓正能量,本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指以真空能量为零,如果能量大于真空则为正能量,能量小于真空则为负能量。“正能量”一词后来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社会的风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紧密相系,这种意义转换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他在这本著作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的潜能,可以使人表现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实际上,正能量一词放在今天时代背景之下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角度去考量,其内涵更加丰富,并且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正能量表现为勇于求真务实、敢于批判创新的思想能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可以化为技术,通过技术改造与升级可以转变成生产力。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几次工业***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飞速发展充分证明了培根这句话的真理性。同样,思想也是力量,正确的思想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因为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意识而具有理性,理性怀疑与思辨可以产生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与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通过正确思想涵养与武装起来。只有求真务实、敢于批判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才是激荡起这种正能量的基本方式。早在17世纪英国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就指出,理性思辨可以怀疑外在对象,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就无法进行。人的这种怀疑活动也就是理性活动,说明人是一个思想主体。只有通过理性的怀疑,才能让我们确立真理性的思想,从而指导我们从事科学实践。“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确定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体,但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思想的具体内容。现实的人必须从这个确定的命题出发,通过自我的思想活动即理性思辨与怀疑,去推导并形成各种知识的确定性,进而成为指导我们从事改造客观现实社会的真理性认识。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指导思想来看,都是理论联系实践不断进行完善的结果,是求真务实、既继承又批判的结果。***思想与***理论一脉相承,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都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了补充,有所超越与完善,体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紧密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与理论的科学性。社会正能量表现为追求公平正义,向外索取的同时讲求奉献的道德能量。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潮流之下,功利主义盛行,从而使社会在交易的时候缺乏公平正义、在索取的时候缺乏奉献精神,道德滑坡使整个社会充满焦虑。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小悦悦”事件更是让全社会瞠目,甚至连老人倒在马路上应不应该去扶这样的最起码的道德常识,也成了媒体与个人热烈讨论的问题。一系列道德败坏现象让我们许多人心越来越冷,越来越寒,不禁对当下社会人情世态充满忧虑,逼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利益与道德自觉的关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对义利关系的思辨。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财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本著作中就提出了“经济人假设”与“道德人”理论。他在《财富论》中指出,经济人泛指从事各种商品交易等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社会利益的人,这是人们因受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控制与推动产生的社会行为。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指出,道德人则是承认人的社会性,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崇尚一种为他人为社会进行奉献回报的道德情操的信仰。亚当•斯密说:有完全道德的人,是一个能把对于别人的原始的和同情心的微妙感情和得到最完全控制的、原始的和自私的感情结合起来的人。在亚当•斯密看来,有完全道德意识与能力的人与他作为一个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并不是截然对立不可统一的,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索取的同时应该有奉献的意识。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道德与功利的定位则表现为义利关系的思辨上,儒家讲义也讲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时代,提倡重义而轻利,道德的正能量曾经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使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稳定而和谐。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讲求的是竞争与优胜劣汰,注重利益的最大化,以义取利更切合实际。因此,在倡导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应该高扬道德的旗帜,培育与扩充道德的正能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注入道德的力量,温暖现实社会、提升生活品质。中国梦是要让每一个社会建设者懂得,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通过自己劳动与智慧向社会索取,同时意识到自己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一份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必须让全社会都自觉地培育与扩充道德正能量。社会正能量表现为融入社会每个成员生命中的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情感意志能量。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对外在事物都会存在一个认同度的问题。当一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的时候,如果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会在情感上产生很高的认同度,从而迸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会产生坚强的意志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达到理想目标。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完整意义上的存在,纯粹的理性支配或者纯粹的非理性支配的人都是不健全的人,因为人的活动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是实体性要素与非实体性要素相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完整意义上的活动。人作为活动主体,除了需要与客观对象构成实在的活动统一体之外,还需要与自身的情感、意志等主观精神要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这就意味着人在创造历史的活动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去活动。现代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研究表明,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情感与不畏艰险、坚定不移的意志,能让人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非理性因素蕴育并产生巨大的正能量。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因此,人在自己情感与意志的激励之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活动能力的提高,影响人的活动领域的拓展。情感与意志作为主体精神体系构成因素与本质力量,通过主体有意识地培育才能变得强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充分激励每个社会成员的情感与意志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出其蕴藏的正能量,就能促进各种社会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小结
***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热门话题,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这并不是有意为之的***治宣传所产生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主要原因是这个口号最大限度地激起了深植于中华民族之魂的情结——对大同、小康社会的向往,对天下太平世界的追求,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的期盼,一句话,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国梦”已经自下而上、自内而外化成每个中国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动力。完全可以相信,未来的中国,必将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之下,社会一定会稳步发展,历史一定会不断进步。
作者:尹业初单位:江西宜春学院
社会发展历史篇2
[摘要]***的社会发展思想是我***关于展的重要思想的最初形态。从历史与现实的视阈中对***社会发展思想进行研究,具体地、历史地分析***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局限性,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发展思想;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刘灵光,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1
[中***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008-03
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全新课题。对此,以***、***、***为代表的中国***人,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形成了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以***为***的***中央继承了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的社会发展思想是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最初形态,从历史与现实的视阈中对***社会发展思想进行研究,具体地、历史地分析***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局限性,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局限性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社会发展思想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形式和内容的理论思维,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顺应时展需要的产物,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执***的中国***提出了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重大而全新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可能事先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中国***人把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为了正确领导和带领全***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开始走上了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伟大征程。
(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中国***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努力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全面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在执行“一五”计划期间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仿造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1956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2月,苏联***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尖锐地揭露和批判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重大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揭露和批判触及了苏联***和国家***治生活中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因而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极大震动。帝国主义国家趁机掀起世界性的******主义浪潮,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认为既要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又不能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作全盘否定,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把研究苏联的经验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寻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号召全***以苏联为鉴戒,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国***没有也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需要自己作艰辛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全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作艰辛的探索;需要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认真思索和寻找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和道路。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对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探索,不仅开始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开始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而且这种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一种填补空白的伟大探索。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从1956年到1976年,在长期的艰辛的探索中,***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工业化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治和思想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治、文化的系统观点。***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尽管提出了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当时的中国***人面对的毕竟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的探索毫无疑问地要受到社会主义实践时间不长、实践程度不深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摆脱苏联模式;二是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严重背离,最后导致“***”全局性的错误。但不可否认,***的社会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最初形态,为***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是我***十分
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社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时代价值
***的社会发展思想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受到社会主义实践时间不长、实践程度不深等因素的影响,***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最后导致了“***”全局性的错误。尽管如此,***毕竟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先驱者,为中国***人正确地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他长期艰辛的探索以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想,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以重大的启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一定要高举***思想的旗帜,要有不畏权威的巨大理论勇气。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伟大事业。***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开始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一方面世界上形成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两大尖锐对立的阵营;另一方面,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因指导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显示其强大的威力。尽管在这样一个十分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依然能够不畏权威,不迷信苏联模式和苏联经验,以其巨大的理论勇气,大胆地***思想,号召全***以苏联为鉴戒,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的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掀起了开展调查研究、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的经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热潮。没有***的***思想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就没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开端;同样,没有***的***思想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就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没有以***为***的***中央的***思想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就没有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业绩的不断创造。
(二)凡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性认识,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在实践中加以坚持,使之成为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在长期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提出了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是,***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局限性就是,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成为了中国***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人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在实践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期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伟大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和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和开辟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这是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在这样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中国***内,***率先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第一位提出不照搬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努力寻找本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伟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是,任务的提出不等于任务的完成,问题的提出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错误地判断了中国社会***治状况和主要矛盾,导致先后犯了“***”和“***”等严重的错误,使这一探索走上了歧途,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尽管***提出不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但***的探索从总体上说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没有真正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继承了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积极成果,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使中国***完全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以***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为***的***中央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中国***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借鉴。
社会发展历史篇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即社会发展代价。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代价作为人类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代价的内涵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代价理论也在实践中日益完善。
关键词:代价理论;历史演进;科学发展
中***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86-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即社会发展代价。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代价作为人类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代价的内涵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代价理论也在实践中日益完善。下面本文就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1.就西方社会发展而言,早在17世纪,霍布斯就从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与资本家阶级的为富不仁、唯利是***的价值取向一样,都是人的“自然倾向”的具体表现,是必然的历史过程。在论证过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合理性的同时,首次提出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此后,引起众多哲学家、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
2.18世纪,卢梭着重从人的本性出发揭示发展代价产生的根源,他首先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社会进步与社会道德沦丧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在他看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善良本性却日趋败坏,人的道德日益沦丧,特别是所有制的产生及社会不公正关系的发展,更使人的本性趋于恶,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此他指出,人的道德堕落是由社会的不平等引起的,要恢复人的良心,使道德高尚起来,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按照社会契约建立起人人自由平等的社会。其理论内容也蕴涵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进步要不要以道德和社会风尚的败坏为代价;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否以人的堕落为代价。卢梭从人的本性出发,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3.黑格尔则从人的“恶欲”出发,辩证地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发展”与“代价”之间的矛盾关系,认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身利益和进步的追求会造成对某一正义、合理事物的否定,即产生“恶”的后果,而这种“恶”既可以用来否定日趋衰亡的旧秩序,也可构成社会历史进步或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它还能给社会的前进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趋衰亡的、为习惯所信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黑格尔立足于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和人的恶欲来揭示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历史的发展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付出代价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霍布斯、卢梭的发展代价思想相比,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
4.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以往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从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物的世界的“增值”和人的世界的“贬值”关系上,进一步深入考察了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一种以自己的垄断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是以劳动者被剥夺为前提的。
首先,他们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及其建立和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劳动者从封建束缚和行会控制下***出来,大大***了劳动生产力,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又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这一剥削制度,不仅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沦为奴隶,受物统治,而且把包括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变成了资本统治的世界,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金钱关系。
其次,他们基于人类社会自我否定的辩证矛盾运动,分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付出的代价内在客观必然性以及整个社会发展付出代价的历史普遍性。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必然以牺牲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代价。马克思也论述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付出代价的内在必然性,指出人类才能的发展必然“以牺牲多数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为代价,“因为在人类,也像在动植物界一样,种族的利益总是要靠牺牲个体的利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最后,他们还论述了发展与代价的得失辩证法以及对待代价的正确态度。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世界的贬值,换取了物的世界的增值,这种失与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辩证性。对此,我们不能为付出代价而丧失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而应承认这种历史必然性,并积极寻求摒弃代价的方法和途径,减少这种负面的影响。
5.在***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质是代价最小、成效最高的发展观,是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
首先,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强调经济、***治、文化协调发展。要改变过去那种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和征服、统治、索取的方式,尊重自然规律,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的双重效应,重视实践过程的合理性,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尽量减少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与生态代价,在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中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对任何发展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造就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造就了人的现代人格与现代品质,现代的社会制度才能建立起来并真正发挥作用,当代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必须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和子系统的突进,都将使旧有的系统失衡。因此,一个社会要想实现长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治、文化、教育及人自身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是社会物质文明、***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其次,它要求善于科学的付出代价。第一,超前性与补偿性相结合。代价是人们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对其他价值的抑制或否定,由此决定人们在确立和实现发展目标之前必须预测它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程度和性质。因为过高代价的付出不仅会阻碍既定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埋没甚至毁坏已取得的发展成果,这就是代价选择要具有超前性的根本原因。不仅如此,我们在我们谋求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时,也会把新的不良后果以代价的方式遗留给后代。因此,为了后代的发展,我们就应该谨慎选择发展的代价。应正确预见代价的各种效应,寻求质量优化的代价,用高质的投入换取高质的产出,以求事半功倍之效。第二,系统性与精确性相结合。为了在支付代价时避重就轻,必须坚持系统性与精确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为了促进代价的合理付出,思维的视角应该超越某个或某些细节方面,避免离散、片面、枝节化,在整体上对实践活动环节作全面的、系统的、宏观的考察,而不是顾此失彼、盲目变动。另一方面,在追求代价效益的最大化过程中,需要对代价付出进行准确的分析,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预测代价的大小、范围,力***对代价作定量的把握。
总之,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社会发展与社会代价的“二律背反”规律制约和调节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研究社会发展代价理论,深刻把握其要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梭文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72.
[2] 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5] 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
[6] 邱耕田.低代价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6-18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发展历史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