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为一个极其普通的汉字,“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普通话中“子”的含义与莱芜方言中“子”的含义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点。本文就莱芜方言中“子”的各种不同用法进行了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莱芜方言;“子”;用法
莱芜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冀鲁官话普遍存在于河北省南部地区以及山东省西部地区。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莱芜方言一方面受冀鲁官话的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自己特点。“子”在莱芜方言中的用法有着比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就“子”在莱芜方言中的用法以及其在普通话用法中的差异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1 在莱芜方言中,“子”做为名词后缀与普通话中的用法基本一致,但是在相关词的组成上却有不同之处
1.1 “子”缀存在于莱芜方言中,而不存在于普通话中,方言与普通话拥有同样的词根。举例如下:
大包子――大包 酒盅子――酒盅 酒瓶子―― 酒瓶
地瓜子―― 地瓜 水杯子――水杯 铁锅子―― 铁锅
茶壶子――茶壶 小刀子――小刀 棒槌子―― 棒槌
鸡冠子―― 鸡冠 鞋带子――鞋带 板凳子 ―― 板凳
有时普通话中会含有“儿”,比如:
树枝子――树枝儿 小狗子――小狗儿 茶碗子―― 茶碗儿
小猪子――小猪儿 前门子―― 前门儿 小狗子―― 小狗儿
洗脸盆子――洗脸盆儿 小米子――小米儿 电脑桌子―― 电脑桌儿
1.2 “子”缀存在于莱芜方言中,而不存在于普通话中,但是他们有部分词根是一样的。
老壶子―― 茶壶 纱门子―― 纱窗门 房屋子――里屋
电棒子―― 手电筒 眼珠子―― 眼球 鼻坑眼子―― 鼻孔
嘴哨子 ―― 口哨 大包子―― 蒸包 豆面子―― 黄豆面
脖了梗子――脖子 指甲剪子―― 指甲刀 钥匙档子――钥匙扣
牙花子―― 牙龈 扎腰带子 ――腰带
1.3 “子”缀存在于莱芜方言中,但是不存在于普通话中,并且词根完全不同。
擦脸布子―― 毛巾 合心眼子 ―― 嗓子 茅斯岚子―― 厕所
口子―― 棒槌子―― 玉米 梢前狗子 ――蝉
交叉子――马扎 腚锤子―― 屁股 提溜禁子 ―― 小烟花
褂叉子―― 短袖衬衣 引子 ――酵母 胰子―― 肥皂
汗流子――T恤衫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举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在莱芜方言中,名词后面大都可以直接加“子”缀,比如茄盒子,胳膊肘子,裤腿子,光腚蛋子等类似词语大量存在于莱芜方言中。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子”缀在方言中的相关规律性,加“子”缀具有极强的随意性,更多的是为了让语言变得更加流畅,更有节奏感,更加适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并没有涉及到相关的语法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说,莱芜方言与莱芜人民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子”缀在莱芜方言中的不同意义。
2.1 用 “子”缀代表各种不同的人
2.1.1 将“子”缀用在***名当中
莱芜方言中对于***名的称呼也是很有特点的,通常个人的姓名是两个或者三个字,方言中对小孩的称呼还可以在其名的后面加“子”缀。比如:菊子,平子,明子,华子。大人对小孩以及小孩之间都喜欢这样的称呼方式,叫起来不但简单明了,而且又让人倍感亲切。小孩的***名并不是只有一个,有带子的,也有不带子的。拿我的姓名来说,我大名是石荣海,父母以及亲戚们都叫我“新海”,有的邻居和朋友也叫我“海子”。
2.1.2 加“子”缀用于对家中子女进行大小排行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女孩子多的家庭里,为了对女孩子进行大小区分,可以把她们分布称呼为 “大妮子”“二妮子”“三妮子”甚至可以排到“六妮子”。之所以能排到这么大的数字,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策之前,人们的生育观念与当今中国有明显的区别,父母为了可以传宗接代,就要生儿子,有的还要生好几个儿子,女儿再多也要继续生儿子。相比之下,女孩子的地位肯定不如男孩高,也比不上现在社会上的小公主们,当时很多父母们甚至不给女孩子取名,于是便直接把家中的女孩叫做“妮子”。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的男孩也可以用“子”来区分大小,比如笔者的家乡有户人家有兄弟三个,老大叫“大华子”,老二叫“二华子”,老三是“三华子”。“华子”是兄弟三个的共同***名,再加上数字进行大小区分。也有的家庭里只有弟兄两个的,这种情况就不需要用具体的数字了,直接用大小区分就可以了。笔者有一个儿时的玩伴,名叫“小果子”,而他的哥哥名叫“大***子”。这样简单明了的叫法明确的区分了大家的身份。
2.2 加“子”缀来修饰一些物体。一些物体加了“子”之后有让物体变小之意,如果再将名词重复之后,物体就会变得更小。举例如下:
锅――锅子――锅锅子 盆――盆子――盆盆子
竿――竿子――竿竿子 碗――碗子――碗碗子
比如上面的例子,“盆”没有加“子”之前可能是比较大的洗衣盆,变为“盆子”之后则可能是小的塑料盆,而变为“盆盆子”之后就可以是小朋友的玩具了。同样的解释也可以用于“锅”,“锅”的本可以理解为做饭用的大锅子,但是在加了“子”之后的“锅子”则可能是一般炒菜用的锅子了,最后的“锅锅子”就可能是小朋友热奶用的奶锅了。这些重叠的加“子”的词一般是父母对自己的小孩说的,语气里面添加了更多的疼爱与关心,所以这些词的使用时要分具体场合的,要是用在成人之间就不合适了。
2.3 用“子”缀来指代某一个时间段
这样的词有“畔子”,“么子”,“会子”等。比如说莱芜方言中的“畔子”,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往往在其前面加一个“大”子。例句如下:
“我那一畔子实在是推忙了,你叫我办的事都忘了给你办了。”(意思就是说我那段时间太忙了)。“你这一大畔子奏啥去了,哪里也找不到你。”(大畔子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么子”在莱芜方言中也被广泛应用,这个词代指的时间段要比“畔子”长一点,“我这一么子光在那里忙着种棒槌子了,哪里有功夫去赶集啊”。(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种玉米)。
“会子”是三个词里面表示时间最长的一个词,但是它在莱芜方言里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比如:“我这一会子在驾校忙着学车呢,一回篮球也没有打啊。”(可能是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2.4 加“子”缀来表示一定的数目
在莱芜方言中用的比较多的此类词有“件子”、“初子”和“下子”。“件子”其实就是普通话中的“件”。例如:“夜来过晌午我去市场买了好几件子衣服,今门早晨起来一看不大合适。”(昨天下午我去市场买了几件衣服,今天早晨起来一看有几件不合适)。而“初子”则可以理解为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说:“我才在想表扬你,你就来这么一初子”。(我刚要表扬你,你就做出这么一件不好的事情来)。普通话中的“下子”意思是本领和能力的意思,通常说的有两下子指的(下转第77页)(上接第26页)是有点本领,比如:“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出自欧阳山《三家巷》。莱芜方言中的“下子”可以理解为“次 ”。例如:“你揍了我好几下子,你也推坏了 ”,(你打了我好几次了,你太坏了)。这和普通话中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
莱芜方言中的后缀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很多后缀的组词能力是很强的,“子”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其在莱芜方言的应用是极其普遍的,其具体含义是与相关搭配词以及所处的语言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与普通话中的“子”有明显的区别与不同。“子”在莱芜方言中的其他用法有待于我们做更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晓玲.莱芜方言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吕晓玲.莱芜方言词缀研究[J].山东行***学院学报,2010,01.
[3]房婷婷.山东莱芜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0CNKI.
[4]付敏.莱芜方言所折射的语言气质[J].大众文艺,2010(2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议莱芜方言中“子”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