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礼最初是由饮食开始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先秦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日夜劳作主要是为了不挨饿受冻,可见“礼之初始诸饮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天子“八***: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把饮食放在首位,在今天也是同样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切都将是空谈。本文主要从《礼记》入手,探索先秦食礼得失。
关键词:礼记;食礼;饮食
礼自古有之,古代有“礼法”之称,可见礼大于法。礼记有言“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①故先秦时期,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无礼,无以立”,“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②在那个法不成型的年代,礼就是法,是一种即时可行的社会规范。
一、 先秦时期的食物来源、种类以及做法
从礼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人们的食物主要分为饭、膳、饮、酒、羞、食。“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P,q。膳:,,,醢,牛炙。醢,牛u,醢,牛脍。羊炙,羊u,醢,豕炙。醢,豕u,芥酱,鱼脍。雉,兔,鹑,`。饮: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粱醴清糟,或以酏为醴,黍酏,浆,水,{,滥。酒:清、白。羞:糗,饵,粉,酏。食:蜗醢而菰食,雉羹;麦食,脯羹,鸡羹;析,犬羹,兔羹;和糁不蓼。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濡鱼,卵酱实蓼;濡鳖,醢酱实蓼。a修,h醢,脯羹,兔醢,糜肤,鱼醢,鱼脍,芥酱,麋腥,醢,酱,桃诸,梅诸,卵盐。”③可见虽然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很是低下,但就食物的种类而言还是非常丰富的,从来不负“物华天宝,地大物博”之名。
先秦时期,每类食物都有其特定的搭配,不同季节也不尽相同,“牛宜,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春宜羔豚膳膏芗,夏宜KT膳膏臊,秋宜犊膳膏腥,冬宜鲜羽膳膏膻”,“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④这和我们今天中医的调理养生是大致相同的,足可见,此传承是有根据的,更是从未中断的。
今天,食物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食材可以煎炒烹炸,还可以煲汤等,其手法不可谓不多。然而这些并不只是现在才有的,许多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广为人知了。淳熬、炮、捣珍、渍、糁等都是先秦人们所使用的烹饪手法。就炮而言“炮:取豚若将,l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为稻粉N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巨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酰醢。”⑤可见当时烹饪之精细,并不差于今天。且当时都是人工调制,不比现在工业生产,其所耗费更盛今朝。
二、不同阶级的饮食
纵观今古,许多饮食从来都只是富贵者的奢侈物,当人们还在为一口饭食挣扎时,他们却在为吃什么,什么好吃而发愁。先秦时期,从天子至士,每个等级都有其相应的规定,对吃什么,能吃多少都是有具体的规定的,这一方面显示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也说明了那时候的生产水平低下,许多食物还不足以供应全社会。
古代,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居于社会的最顶层,吃食自然都是倾一国之力,其奢华层度可见一斑。《礼记》中《月令》一文,分一年十二月,对每月天子的饮食起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大致可分为四季:一二三月为春季“食麦与羊”,天子主要以麦和羊肉为主;四五六月为夏季,“食菽与鸡”,以豆类和鸡肉没主食;七八九月为秋季,“食麻与犬”,以糜子和狗肉为主;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食黍与彘”,主要以黍和猪肉为主。这些都不是平常百姓所能吃得到的东西,况且,身为天子,不太可能一季度吃同样的两样食物,这些也只是主食而已,其它食物也应当是有的。而且在调味上也是有差异的,春季“其味酸,其臭”,夏季“其味苦,其臭焦”,秋季“其味辛,其臭腥”,冬季“其味咸,其臭朽”。⑥可见,不管是在食物的种类上,还是味道上,天子的饮食在当时都是无可挑剔的。
先秦时期,天子饮食最为讲究,“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奏而食。日少牢,朔月大牢;五饮:上水、浆、酒、醴、酏。卒食,玄端而居。”⑦依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天子什么时候吃饭,怎么吃,吃多少都是依律而行。相对于天子,诸侯的档次相对就要低一些了“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食菜羹,夫人与君同庖。”⑧很明显,这比天子要低一个档次。“大夫燕食,有脍无脯,有脯无脍。士不贰羹u。”⑨相对于诸侯而言,大夫和士又要低一个档次。但是所有这些在平民百姓眼里已经算的上是珍贵无比了,“庶人耆老不徒食。”⑩耆老者,年过六旬也。只有年过六旬的老人可以不白口吃饭,可以有菜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庶人吃饭有菜肴的是很少的,所以才会有这么一条礼法去约束人们要善待老人,让老人“不徒食”。
在餐桌上,也是有规定的“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B11天子的饭桌上可以有二十六豆,其奢侈层度可想而知。所有这些,看似由于封建身份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其实跟当时社会生产的现状也不无关系。今天,我们已然没有了那些等级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意的吃食,这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生产可以满足大众人们的需求,那些限制也就再无必要了。但是,社会上能够锦衣玉食的依然只是社会的少部分人,大部分人还只是在为了温饱而奋斗。不得不说,金钱在这里起到了限制的作用。
三、“”食之礼
是指吃剩的食物。在先秦时期,吃剩食是一种仪式,并且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治情况。“夫祭有;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终者如始。’其是已。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鬼神之余也,惠术也,可以观***矣。’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君起,大夫六人;臣君之余也。大夫起,士八人;贱贵之余也。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进,彻之,下上之余也。凡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也。”B12他们以此来明确君臣贵贱,维护各阶层的既得利益,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兴盛。并且认为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这样做到,“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B13
食不仅存在于国家层面,民间也是非常之多的。“与恒食饮,非,莫之敢饮食。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既食恒,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如初,旨甘柔滑,孺子。”B14子女孝敬父母是应当的,不过在今天看来,人们更愿意共聚一堂,而不是先伺候父母吃饭,然后子女再吃。当然这更多的只是每个时代的观念不尽相同而已,毕竟孝敬父母怎样都不能称之为过分。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是存在这不好的东西,“妾将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问之。子生三月之末,漱浣夙齐,见于内寝,礼之如始入室;君已食,彻焉,使之特,遂入御。”B15古时候妾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只能吃剩食,在今天看来这是很不能理解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了妾这一称呼,但是这类人从未缺少过,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她们不必再吃剩食,但她们的身份从未改变过,即使她们可能最后成为正室,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她们的过去。
四、结论
大致说来,在那个食物不算丰富的年代,食礼更多的是为了对社会现有资源的有效分配。《礼记》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食礼的详细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其大部分规定更多的是针对上层的士大夫们,而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更多的是其不能做什么。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上层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巩固他们的统治,寄希望于通过严格的等级限制来保持这种暂时的平衡。
《礼记》是我国先秦的经典文献,是我国先秦哲人们的精华所在。沿袭至今,今天我们的很多礼仪依然有着那时候的影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很多东西已然不适应当今的社会,我们应当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江西理工大学)
注解:
① 出自《礼记・礼器第十》。
② 出自《礼记・礼器第十》。
③ 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
④ 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
⑤ 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
⑥ 出自《礼记・月令第六》。
⑦ 出自《礼记・玉藻第十三》。
⑧ 出自《礼记・玉藻第十三》。
⑨ 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
⑩ 出自《礼记・王制第五》。
B11 出自《礼记・礼器第十》。
B12 出自《礼记・祭统第二十五》。
B13 出自《礼记・祭统第二十五》。
B14 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
B15 出自《礼记・内则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