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的故事篇1
苏教版六下《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故事内容,更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作者所要阐明的哲理,帮助学生建立“此事”与“此理”的联系。
一、 从“此事”到“那事”
1. 概括复述,理清故事脉络。本文故事内容简洁明了,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查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理清故事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大致内容。
2. 追本溯源,探究故事细节。理清故事脉络以后,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故事的细节。因为故事的细节之处,往往是“哲理”的生发之处,是“此事”与“此理”发生联系的地方。我们不妨问学生:“为什么最终弟子们会两手空空呢?”让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努力探究弟子们在麦地中的行为、想法与最后结果的关系。“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为什么对这些麦穗都不满意呢?是因为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是因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但事实上,最大的一穗,可能在前面,也有可能就在身边,也有可能已经错过。而麦地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机会也是有限的。弟子们不知不觉走完了麦地,也就用完了所有的机会。所以,弟子们错就错在一直在“挑挑拣拣”,没有及时把握机会。到此,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就呼之欲出了。
二、 从“此理”到“那理”
苏格拉底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这是为什么呢?课文第1自然段说,“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课文第3自然段又说,“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地里的麦穗不计其数,而弟子们在麦地里行走时,所遇到的麦穗其实是有限的。在这一垄行走,看到的只是这一垄的麦穗。在那一垄行走,看到的只是那一垄的麦穗。所以,弟子们未必能遇到“最大的那一穗”。
苏格拉底又说:“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为什么呢?课文第3自然段说,“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第4自然段说,“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显然,弟子们并非不用心,而是因为麦穗实在太多了,麦穗与麦穗之间的区别也并不是很大,所以弟子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苏格拉底还说:“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说,用心挑挑拣拣的弟子们,最后却“两手空空”。与他们相比,只要你摘下了一穗,那么这一穗就是你所遇到的麦穗中最大的,是你所能辨别的麦穗中最大的。“有”跟“没有”比起来,总是“最大的”。更何况,这一穗已经经过你的挑选了呢?
苏格拉底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既然我们不一定遇到最好的,也无法准确辨别,那么不妨把握好自己能够把握的,这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三、 从“此文”到“那文”
学一篇课文,如果就停留在仅仅读懂这一篇课文的文字,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简单来说,就是学一篇课文的同时,要努力走向“这一类”课文,这也就是从“此文”到“那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本文的方法,迁移到《山谷中的谜底》等其他借事说理类课文的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本课的写法,尝试着写一写借事说理的习作;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集中阅读“小故事大道理”这一类的文本,然后说这一类文本的特点。
(作者单位:宜兴市东域小学)
麦穗的故事篇2
1.麦穗和秀水
(晓苏的短篇新作《我们的隐私》和《花被窝》格外引人注目,许多评论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我读完之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时时闯进我的梦乡,她们一个叫麦穗,一个叫秀水。)
麦穗从海子的诗集中走下来
浑身充满诗意
麦穗不仅仅是一株庄稼
麦穗有硕大的善良的颗粒
认识麦穗的人都说
麦穗是乡村的一面旗帜
我看见麦穗闪着锋芒
我看见贞洁被麦穗割开
我看见木棉花开得灿烂
秀水是一条河流
但比一条河流生动、幽深
秀水是一段古典风流
秀水是我的姐姐
我看见秀水有些躲闪
我看见秀水轻轻地飘动
我看见醉意挂满秀水的两腮
麦穗和秀水
从人性和历史的苍茫中
携手走回老垭镇
走回油菜坡
他们,要与作家好好谈谈
谈外出打工时不谈理想
谈留守家园时不说赚钱
也谈一谈身体里的那一汪弘泉
而此时,油菜花满地金黄
是啊,人世间
许多人不是夫妻,却胜似夫妻
人世间许多美好,被花被窝轻轻覆盖
麦穗和秀水
我能为你们做一些什么呢?
作为你们相知相契的朋友
我只能向你们表示敬意
并请你们登台发言
君不见,村口处,阳光下
花被窝正迎着风,猎猎招展
2.爱讲故事的人
我喜欢看你站在枯藤架下
站在墨绿的湖水边
手上夹着一支烟
背后是乡野的苍茫
我想,那就是一篇故事
你厚实的身躯
像一篇故事的高潮
错综的头发
如一篇故事的情节
你讲故事时,脸上总闪着笑
这就像一篇故事的主题
幽微的谜底交给听众去拆解
你走到哪,讲到哪
饭桌上,办公室,小说里
我知道
你是把想如麻的世道人心
通过一个个故事徐徐展开
我还喜欢看你背一个包
走在一所百年老校里
带子斜扣在肩上
就如同一个故事的标题
爱讲故事的人啊
你有一个习惯动作
总喜欢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当别人听得开怀大笑时
你却沉默无语
――那些沉默里又是什么
繁华如昼的夜晚
一些阑珊的故事
朝着生活,水一样轻轻地围过来
何郁,诗人,现居北京。
麦穗的故事篇3
我还没有玩够呢,时间过得太快了,已经六月了。
麦穗心里这样想着,依然故我地与闷热的风嬉戏,不肯褪去青色的稚嫩。
一个身材有点儿佝偻的老人望着满地的金黄,不由得嘴角上扬,心想,明天就割吧。他走进田里,轻轻地抚摸着那些麦穗,布满老茧的手已经感觉不到麦芒传来的刺痛。忽然,他看见一株泛青的麦穗,上扬的嘴角又归于平直。还是要等等,皱起了眉头的老人想。
“何大爷,这麦子都熟了,咋还不割?”
“还没熟透,还要等几天哩!”
泛青的麦子在六月的热风中尽情地展示着自己青春的腰身。有时它想,再玩一会儿吧,只要再玩一会儿就自然成熟了。它总是这样一次次告诉自己,一次次在别的麦穗晒太阳时偷偷喝几口地下水,一次次在别的麦穗做成熟前的准备时多睡一会儿。
老人每天都会来到麦田观察它,它也因此又多了一分说不清的慵懒。老人的心里时时在祈祷,心急如焚,而它对此一无所知。
“何大爷,这麦子早熟了,快收了吧!”
“还要再等等。”
但是,看着满地的金黄,老人开始犹豫,他走向那棵麦穗:割,还是不割?他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决定还是要等等。
一天,两天……泛青的麦穗开始听到同伴的抱怨,开始看到路人望向这片麦田的不解的眼神。泛青的麦穗思考着,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骄阳当空,泛青的麦穗还在思考,这时,它看到同伴身上的麦粒正一粒粒往下落,它慌了,它想要挽留,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它用力呼喊着,但是热风中,没有谁听得到。周围的麦粒簌簌落下……
泛青的麦穗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它努力让自己成熟,可是已力不从心,晚来的成熟酿成了一生悔恨的苦酒。太晚了,太晚了。整个麦田里已空空荡荡,它所能听到的只有麦粒落地的声音,以及路人的叹息。它不敢看老人的眼,那眼里一定充盈着泪水,它也不敢想象老人的泪水怎样一滴滴滚落在尘土里。
曾经泛青的麦穗低下了头。它明白了,一切的一切都抵不过时间,所有的麦穗不可能等它一个,该成熟时如果不能抓住时机和大家一起成熟,只能错失良机。因一己之私利而损害了大家的利益,这个教训的惨痛已深深地刻入它的生命。若有来生,它希望还做一粒麦穗,那时,它一定和大家一起成熟,它要看到老人因收获幸福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来年,下一个六月,我一定会努力……”
那粒麦穗对大地说。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式的文章,以一粒麦穗的视角讲述发生在麦田里的故事,构思新颖。文章无论是对小麦还是对老农的描写,都准确生动,即使是不多的人物对话,也格外传神,这使文章内容充实,形象丰满,非常符合故事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可谓文体特征鲜明。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六月,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刘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