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故事篇1
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有感
五莲县实验小学2011级1班 王浩宇
今年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书《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真好看。我看了还想看。其中的《胸有成竹》这一篇我还讲给我的姥姥听了呢。
它讲了宋朝的画家文与可画竹子的故事。他为了把竹子画得很好,就把房前屋后都种上了竹子。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他都坚持每天观察,看竹子的变化。时间长了,文与可对竹子非常了解,知道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竹子的枝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就算闭上眼睛,他也能把竹子的画出来,而且跟真的竹子一模一样。他的竹子画得越来越好。他的朋友晁补之专门写了一首赞扬他的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说的是文与可在画竹子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了。后来人们就把“胸中有成竹”概括为“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计划。
我也有自己的胸有成竹的事情呢!有一次老师说要举行口算比赛。回家后我就认真练习口算题,做了很多种题型,还让妈妈给我模拟了一次。比赛的时候我很快就把题答完了,还考了一个满分呢。
端午节的时候,老师要求背诵三首古诗,我就让妈妈从网上给我搜出来,打印出来贴到床头,我利用睡觉前的几分钟来背,当老师检查的时候,我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这是不是也可以算是胸有成竹的事情呢?
通过读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做事情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计划,还要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好一件事!
(指导教师:邢贞莲)
胸有成竹的故事篇2
教学时间:2001年5月
教学场合:南通市第三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教学对象: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灵活的思想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得意洋洋、讥讽、转败为胜”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孙膑、田忌、齐威王头饰各一,齐、田的旗帜各一,六匹马的***片,锣一只,生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
3.交流:《田忌赛马》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田忌赛马》写的是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
4.课文哪几小节分别写了第一次、第二次比赛的场景?
5.两次赛马,比赛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田忌——(引导学生说)输了,第二次田忌——赢了。田忌由输到赢,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转败为胜(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6.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是谁?(孙膑)
二、再读课文,归类词语
1.《田忌赛马》这个历史故事就是通过这三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情节的,故事对人物的描写特别生动。课文中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词语)
2.相互交流,出示词语卡片:得意洋洋、扫兴、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疑惑、胸有成竹、讥讽、轻蔑。
3.这些词分别是描写谁的?谁来排一排。(学生将词语按人物归类,提醒学生注意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
4.指导学生读准词语,重点指导“轻蔑”的“蔑”和“垂头丧气”的“丧”两字的写法。
5.我们将在下面的学习中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以后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养成像刚才那样加圈加点的习惯,注意那些生动的词。
三、学生演示,了解第一次比赛的情况
1.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比赛的情况。(出示六匹马及“田”、“齐”旗帜的***片)这是齐威王和田忌当时比赛的六匹马,请你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边介绍边演示第一次比赛的情况。
2.指名学生演示第一场比赛。
提示:你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比赛的阵容吧。说说第一场比赛的情况。
3.第二、第三场的情况和第一场差不多。(师移动马匹)三场比赛,田忌都——输了。这时候,田忌的心情可想而知,课文用了哪两个词?(扫兴、垂头丧气)
引导学生结合事例理解“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就像兴致被扫掉了)
“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请你们自己做做,体会一下。
4.齐读课文第2小节。
5.读了课文,看了演示,你知道田忌为什么会输吗?(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四、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1.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看完了这场比赛以后,为他想了个好主意,我们来看看课文4—12小节,他又是怎么给田忌出主意的呢?
2.这部分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写的,你们说怎么学比较好?(分角色朗读)
3.读之前,我们要来想一想故事中这几个人物的心理。齐威王刚刚取得了胜利,他得意洋洋;田忌刚刚败下阵来,他很扫兴;孙膑是个智者,他的心中主意已定,他是胸有成竹。三个不同的人物,三种不同的情绪,怎么去朗读,这些词语作了最好的提示。前后四个同学分角色把这部分练一练。(学生分角色练读)
4.集体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田忌的话,女同学读孙膑的话,齐威王的话请一个同学来读。叙述部分老师读。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结合重点词语,适当指导。
(1)进一步体会田忌的生气,读出生气的语调。
(2)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疑惑的语气应该怎样读?(师范读)
(3)补充“胸有成竹”的典故。
“胸有成竹”在这儿是说孙膑怎么样?(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让田忌取胜的办法)所以他说起话来应该——十分肯定,十分坚决。
(4)齐威王对田忌说话是一种讥讽的语气。“讥讽”就是嘲笑,该怎么读?
6.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部分再练一练,也可以适当地加点动作,待会儿,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分角色读。(学生练习朗读)
7.哪几个同学来担当这三个角色,直接读人物的对话?
8.刚才,我们看到孙膑对田忌耳语了几句,(老师对扮演孙膑的学生)孙先生,你在和他说什么呀?能不能大声对大家说说?
9.这是孙膑的主意,如果当时你也在场,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好主意?(例如:再去寻找一些好马,换上一些好的骑手,买通齐威王的骑手)
五、角色扮演,再现第二次比赛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1.刚才,我们也动了脑筋,想了一些办法,但似乎都不是很合适。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看看孙膑出的主意到底怎么样?
2.孙膑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第一次比赛的过程,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了孙膑为田忌想办法的情境,孙膑的主意使第二场比赛更为精彩,能通过表演把这场比赛再现出来吗?那就请你们大家来当导演,你先轻声读读课文,想想人物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读课文准备)
3.学生担当导演,指导表演。
你们觉得表演需要哪些角色?(齐威王、田忌、孙膑、骑手、发令员、裁判)
各位导演,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再对各角色指导一下?
4.表演第二场比赛过程,特别提醒表演同学将人物的表情表演好。
(1)第二场比赛后穿插提问:(对惊慌的齐威王)这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2)比赛结束后追问:(对田忌)孙膑的办法果然不错,使你取得了胜利,你有什么话对他说?
5.你们还有没有什么要对孙膑说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孙膑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讨论:田忌经过了认真观察,细致分析,最后作出了判断。
6.第一场比赛,齐威王的胜利靠的是马的实力,那第二场田忌的胜利靠的则是什么呢?(孙膑的智慧)他们是以智取胜(板书)。
7.齐读课文第二次比赛场景的部分。
六、总结课文,拓展阅读
1.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演示、朗读、表演,再现了这场精彩的马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也十分生动,齐威王是从“得意洋洋”到“目瞪口呆”,田忌是从“垂头丧气”到“转败为胜”,孙膑则是“胸有成竹”。最后孙膑和田忌“以智取胜”。
2.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在以往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我们也认识了不少智慧超群的人物,如巧称大象的曹冲,智斗巫婆的西门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师这儿还有两本书:一本《三十六计》,记载了三十六个典型的以计谋取胜的故事,如:声东击西、空城计等;一本《智谋大全》,记载了一千多则先秦至明代各色人物以智取胜的故事。老师希望大家课后自己去读一读,更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够成为像孙膑那样喜欢动脑筋的人。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孙膑 田 忌
得意洋洋 胸有成竹 扫 兴
讥 讽 垂头丧气
轻 蔑 以智取胜 疑 惑
目瞪口呆 转败为胜
(陆红兵,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1)
胸有成竹的故事篇3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让孩子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并设法让这种兴趣长久保持,学生就一定会“爱学”语文。语文教学方法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讲故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用心构建适合学生科学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教育,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语文才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灵气,为学生所欢迎和接受。
关键字:语文教学 趣味 故事
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让学生“爱学”语文,是我们的首要工作,其次我们才能说如何“学好”,如何“会学”。常常会有孩子告诉我,上语文课最轻松,“因为上语文课能听到好多故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悲惨,还有的……”
故事?对啊!孩子喜欢听故事,我是不是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孩子呢?用故事带领孩子走进语文世界,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较强的趣味性
毫无疑问,让学生毕恭毕敬地记住一些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感悟一些感性的词语或句子,不如让他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例如:《少年王勃》一文,要通过“胸有成竹”感受王勃的信心十足,我们翻查词典,绞尽脑汁地启发引导,不如轻轻松松讲一讲古代画家文与可画竹的故事。
(教学片段)
师:王勃的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谁来读读第四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画竹子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他在自己家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经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他每次画竹,各种形态的竹子会立刻浮现在眼前。后来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现在谁来读读这个成语?指名读。(读出自信来!)齐读
4.师: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出示这个小“介绍”:
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思考,构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开被子,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5.引读:当时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基本素养
很明显,长期如此,学生的知识面将会通过语文课堂而扩大,这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在学生的脑海会烙下深深的印记,励志故事催人奋进,历史故事使人明智,童话故事让人对生活有美的追求,寓言故事让人能够明白事理……现在的社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有全面的知识,良好的基本素养也很重要。
在《卧薪尝胆》一文中,我们可以纵向课外延伸出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的故事,横向课外延伸一些历史成语故事。
三、激发求知欲,自主学习
中国的文化哪能在几节语文课上就传递得了呢?语文老师只是一个领航员,学生是知识海洋里的水手,我们可以打捞起水里的一些“财宝”,告诉他们海底是神秘而美丽的,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寻求知识。例如:《少年王勃》一文教学中,我告诉学生王勃作出了《滕王阁序》后,都督的女婿竟然说其文是抄袭古人之作,于是王勃想整治那仗势欺人的都督女婿,当即在文后,挥毫写下一首诗,与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格如出一辙。课后,就有学生问我王勃后来又写了什么?有的学生干脆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滕王阁序》所附的诗作。
四、锻炼记忆力,训练逻辑思维
采用恰当的讲故事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训练其逻辑思维。例如单向灌输,学生就可以一直不需要动脑筋地去听;但采用一问一答式,学生就会动脑筋去想、去记忆,这样无形中会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而故事情景是一环扣一环的,在问答式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启发学生去把故事讲圆的时候,要想把故事说圆必须符合它的逻辑性。
讲故事教学法优点固然很多,但是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喜欢。
让故事个性化一些。现在可是讲究个性的年代,像“从前……”“今天,我给你讲个关于……的故事”不能吸引学生了。我只好开始研究新鲜有创意的开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我会用提问式开头、猜谜式开头、一首诙谐儿歌也是讲故事的好开始;和开头相对,一些老掉牙的结局,孩子也不会满意的,如“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妖怪终于被打败了……”我觉得,要想成为讲故事高手,教师所用的资料只是基础,教师和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我们可以将小矮人描述成中国式的、日本式的、太空式的,情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我甚至还为学生创造了多个属于他们自己个人色彩的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分别拥有不同的颜色。于是,故事的情节、结局也就变成了好多种,学生也不会腻。
让故事戏剧化一些。讲故事的方法比故事本身更重要,因此,给学生讲故事时,教师有时候要把“尊严”和“个人形象”抛到脑后。比如我就想方设法给故事里的每个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有时,单凭声音和语气实在没法区别,我就会捏着鼻孔、把食指塞进嘴里来产生特技效果,我想讲故事的关键是把快乐传达给孩子。因此,我想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伙伴,讲到开心处,和学生一起尽情地笑;讲到紧张的地方,也要握紧拳头,簌簌发抖,这样才能和学生取得共鸣,学生一定也更爱听你讲故事,这样也才会达到我们的目的。
讲故事教学法好处多多,但是很显然这对老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故事语言是关键,再好的故事,如若不能流利、顺畅、生动地表达出来,那么它也丝毫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者的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充满童趣。
2.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故事往往都会牵扯出故事来,尤其是历史故事类,倘若老师自己都不清楚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的故事将会误导学生一辈子。
3.要有谦逊的态度。当然我们都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我们也会有“打嗝”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大方地说:“这个老师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下课后一起去查阅有关资料。”
语文本是一门趣味的艺术!让我们把语文故事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领学生起航,用故事让学生如沐春风,让故事伴着孩子们成长,让故事如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胸有成竹的故事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