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蒙太奇经历了平行剪辑、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库里肖夫和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的理论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和系统化;蒙太奇按照功能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
关键词:蒙太奇;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产生
1900年威廉逊在诬蔑中国义和团运动的电影《中国教会被袭记》中,首先尝试了交替剪辑的追逐救援场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影片代表了蒙太奇手法的最早出现。紧接着,1902年,美国人波特在剪辑影片《一个消防队员的生活》时发现素材不够,采用演员扮演方式补拍一些镜头,然后剪接在一起;1903年波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影片已经能够充分运用镜头的剪辑技术,将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镜头,并完成了画面的时空转换和交叉。从《一个消防员的生活》到《火车大劫案》,波特已经非常娴熟的运用了镜头的剪辑技术,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即影片只需要选择几个场面或动作,观众就可以完整的理解整个故事。但是,很遗憾,波特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剪辑技术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而是将它当做偶一为之的小技巧。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将蒙太奇手法与技巧发展完善的人,是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他在1909年在影片《冷僻别墅》中首次尝试了平行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1915年在其经典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结尾部分,他用纯熟的技巧将受攻击的一家、***以及增援队伍在同一时间的不同表现交替剪辑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高潮张力,在电影史上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但是这时期蒙太奇仅仅处于为使影片好看而挖掘技巧的阶段,没有形成自觉的理论观念。库里肖夫等人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从而使蒙太奇理论系统化、完善化。
蒙太奇,原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建筑学领域的术语,意思指组合、安装、装配和构成。自从被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引荐到电影范畴以后,如今蒙太奇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通行的、指称电影画面和声音组合结构方式的重要用语。针对于电影中对蒙太奇进行定义的尝试,库里肖夫在《电影导演基础》一书中说:“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一定顺序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这就是蒙太奇。”普多夫金在《论蒙太奇》中说:“把各个分别拍好的镜头连接起来,使观众终于感觉到是完整的、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这种技巧就是蒙太奇。”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说:“蒙太奇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其中不仅是各个完整场面的互相衔接,并且还包括最细致的细节画面,这样整个场面就仿佛是由一大堆形形的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镜头”、“连接”是其共同的核心关键词。根据以上的论述,一些学者把蒙太奇定义为:从狭义角度理解,蒙太奇专指对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元素进行编排组合的手段,即电影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是声音和画面之间的组合结构方式,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从这层意义上说,正如巴拉兹所说,蒙太奇,蒙太奇就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连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从广义的角度看,蒙太奇不仅仅指声画的组合结构方式,还包括了镜头、场面、段落等编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方面,指一部电影从开始到完成、达到反映现实的整个艺术思维过程,即电影的影像思维,也称蒙太奇思维。
二、蒙太奇的分类
根据上述电影蒙太奇的定位,我们从功能出发,把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以展示事件、交待情节、表现冲突为主要宗旨的蒙太奇手法。叙事蒙太奇的核心作用就是叙述故事,基本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来引导观众理解剧情。主要分为:线性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四种。线性蒙太奇,线性蒙太奇,又称连续蒙太奇,指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讲述故事。例如伊朗电影《小鞋子》,整部影片围绕着“小鞋子”一条线索展开叙事,哥哥不小心丢失了妹妹的鞋子,兄妹俩为了怕被爸爸发现,同时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兄妹俩轮流穿一双鞋上学,那条肮脏、混乱的小胡同留下了小兄妹两个人一次又一次奔跑的身影,最后哥哥为了帮妹妹赢得一双球鞋,去参加马拉松比赛。整件故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娓娓道来,真实感人。平行蒙太奇,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中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并列展现,既分头叙述又统一在同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中;或者指多个表面毫无联系的情节或事件相互穿插表现,又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中。例如《芙蓉镇》,影片的开头主人公们的出场是在一条街上的两个场所――胡玉音的米豆腐小摊和国营粮店。影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告诉观众私营小业主的生意兴隆和国有粮店的经营惨淡。交叉蒙太奇,又叫交替蒙太奇,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各条线索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既相互依存又彼此促进,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着另外数条线索的发展,最后多条线索汇合在一起的蒙太奇手法。(随着镜头的快速更替,动作从不同地点逐渐汇合到同一地点,造成冲突的激化)例如影片《教父》迈克要实行复仇计划,时间定在给唐尼孩子做洗礼的当天。迈克作为孩子的教父在教堂进行洗礼的同时,迈克派出去的杀手分别开箱射杀仇家,然后迈克派出去的杀手来到教堂汇合,告诉迈克任务顺利完成。重复蒙太奇,又称为复现式蒙太奇,相当于文学创作中的重复手法和复叙方式,指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场面或元素会在影片情节进行的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或渲染的艺术效果,以此来强调含义、深化主题和刻画人物。例如影片《暖》中秋千的六次使用。
(二)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将前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镜头进行队列和组接,通过相连或相叠相互对照、对比或冲突,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不具有的丰富含义,来表达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蒙太奇手法。换句话说,表现蒙太奇是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蒙太奇类型,重在表情达意功能。大体可以分为四类: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队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达到含蓄而形象地表达某种寓意效果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如影片《早春二月》中,主人公萧涧秋的情绪变化总是和外界的环境变化相联系。再如《祝福》中除夕夜供福的一场戏。捐了门槛的祥林嫂兴高采烈的端着一个盛着鲤鱼的盘子走出来,在听完老爷的一番话后,手中的盘子掉落地上,此时画面中出现鲤鱼无力的在地面上拍打的画面,和祥林嫂此时的处境形成呼应。对比蒙太奇,主要指通过镜头、场面或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爱恨、贫富、生死等)或形式上(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等)的强烈对比,来产生相互冲突、相互强调的作用。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黑白部分表现儿子回家乡为父亲办丧事,那长长的送葬队伍完美的诠释了父亲一生受人爱戴的画面,彩色部分展现的是父亲母亲纯洁美好的爱情。抒情蒙太奇,又称为诗意蒙太奇,指在一段叙事段落完成之后,适当地插入带有情绪情感意味的空镜头,或者通过画面、声音或声画之间的组接,创造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影片《伤逝》中,当男女主人公爱情顺境的时候,美丽的藤萝花、桃花使他们爱情美好的见证,而当他们的爱情出现困境的时候,萧瑟的荒野镜头,呼呼作响的风声给予其很好的诠释。心理蒙太奇,指通过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现人物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比如回忆、梦境、幻觉、潜意识等。影片《野草莓》中教授动身领奖前的晚上以及领奖去的路上,声画段落直接展示出他看见棺材中的自己的梦境、看到初恋情人摘草莓的幻觉等,反映出教授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对美好情感的怀念等精神活动。
(三)理性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由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所创立,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是在其吸引力蒙太奇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的。1923年第3期爱森斯坦在《左翼文化战线》杂志上发表《吸引力蒙太奇》。(我国国内以前曾译为“杂耍蒙太奇)。他根据自己导演《智者》一剧的经验提出的戏剧改革宣言 。他认为观众是戏剧的主要材料” ,把观众吸引到“预想的方向”是戏剧的主要任务。他反对把观众带进编织得完美的故事情节中去的那种旧的戏剧模式。主张以多样化的视点―吸引力蒙太奇的空间共时性,打碎线性情节的时间连续性。所谓吸引力蒙太奇就是把随意挑选的***的(而且是离开既定的结构和情节性场面起作用的)感染手段(杂耍)自由组合起来,但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达到一定的主题效果。理性蒙太奇,指不通过纯粹的环环相扣的连贯性叙事、而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来表情达意的蒙太奇手法。他认为电影的影像不仅要记录新的事物和新的属性,并且要从思想本质上认识他们。电影要从情绪上升到思想。理性蒙太奇将观众的欣赏层次从吸引力蒙太奇对视觉的冲击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层面上来。比如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波将金号开炮时插入的三只石狮的画面,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染力。这三只石狮子分别是卧、坐、吼三种不同的姿态,影片将这三个画面顺序组接,形成一组运动的姿态,隐含了人民觉醒的哲理。再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整部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黑白色调,但是在影片中导演穿插一段富有意味的画面――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勇敢的,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走在肮脏、充满杀戮的大街上,辛德勒的眼睛一直追随着这位小女孩,直到小女孩上了楼藏了起来,黑白色调内部通过颜色的特别插入具有了深刻的主题含义,穿红大衣的小女孩代表着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太丰.解读电影蒙太奇[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3期
[2]陈元惠.简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J].科技信息.2008,第33期
[3]田兆耀.管窥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理论[J].艺术晨家.2004,第1期
作者简介:李辉(1979-),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