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说再见“双字辈”

2013年新春,上海逸夫舞台。

由“双字辈”滑稽名家领衔主演的贺岁滑稽大戏《囧人黄小毛》在这里连演了三场,场内座无虚席。上海广播电台即时播报:“演员们在舞台上拿出各自绝活倾情回报,150分钟的戏赢得了200多次笑声、掌声,每一段都堪称经典。”

《囧人黄小毛》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滑稽三大家”之一的江笑笑和鲍乐乐创作的一个独脚戏。1950年代,上海艺锋滑稽剧团曾将其改编成中型滑稽戏,由擅演小人物的滑稽名家袁一灵担纲主演。戏中讲述了古代一个穷秀才因偶然猜中了几件事情,不仅被奉为神仙,而且阴差阳错歪打正着地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全剧情节滑稽、对白风趣、人物性格幽默,对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给予了深刻的同情。戏剧家黄佐临曾赞其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是一部难得的好戏。

主办方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之所以要将这部戏再一次搬上舞台,不但是展示传统滑稽戏的魅力,更想让“双字辈”艺术家在舞台上再现风采。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培养的“双字辈”名家代表着上海滑稽的一个时代,这些艺术家为城市文脉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他们的艺术加速整理、记录和保存大有必要。“双字辈”上一次同台亮相是1994年的那次《海上第一家》的演出,当时可谓一大盛景。20年过去,“双字辈”们几乎都已到耄耋之年,他们难能聚在一起。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曾表示,一直想办一场双字辈的演唱会,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年没有办成。所以,作为他们滑稽生涯封箱大作的《囧人黄小毛》就显得更为难得。

对于这样有着特殊意义的演出,广大观众比演员还起劲。一周前,票售已告罄。为向“双字辈”告别,不少戏迷特从郊区奔来,有的更从杭州、无锡赶乘动车到沪捧场。

2月16日晚,演出进入了高潮。大戏结束,绛红的幕布合拢又拉开,这时,“金话筒”叶惠贤上台主持“双字辈老艺术家封箱大典”。除了参加演出的五位“双字辈”老艺术家之外,叶惠贤请上了从无锡、杭州等地赶来的钱吟梅、金小华等姚周弟子以及王双庆、翁双杰、张双勤等“双字辈”家属。

这时,舞台正中一幅姚慕双和周柏春两位滑稽大师的合影徐徐降下,在恩师面前,吴双艺、童双春、王双柏和李青相拥而泣,感谢观众多年来的支持,说出了各自的肺腑之言:

吴双艺:我今年八十七,我向各位老观众拜年,开开心心活一百年;

童双春:我到舞台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整整64年,当我离开这个舞台时心情是依依不舍的,谢谢亲爱的观众们;

王双柏:谢谢两位恩师——姚慕双、周柏春,谢谢双字辈通力合作;

李青:我今天离开这个舞台心里很难过,但是我应该走,青年上来了,滑稽戏才有希望。

……

台下有观众大叫“滑稽戏万岁”,台上的“双字辈”名家以“观众万岁”回应。大幕在观众依依不舍的掌声中一次次拉开,台上的“双字辈”艺术家们依然不断向台下观众挥手致谢,观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大幕第三次拉开时,童双春双手捂脸、泪流不止,之后在台侧与导演汪灏相拥而泣。而台下与台上的互动远没有停止,各种祝福、各种感谢写在了双方的脸上。

艺术家们用一场华丽的演出告别了自己挚爱一生的舞台,“封箱大典”结束了,但50年双字辈们的一幕幕精湛演出,依然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日前,记者追寻着他们的脚步,先后访问了童双春、李青、王双柏和吴双艺等师兄弟。

“双字辈”与姚周一脉相承

上海及苏浙观众都知道,“双字辈”是滑稽大师姚慕双和周柏春亲身浇灌和培养的硕果。他们陪伴老师在50多年滑稽生涯中,为独角戏、滑稽戏的开拓和繁荣,为城市文化的和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姚慕双原名姚锡祺,1918年生。1938年拜著名滑稽名家何双呆为师,姚慕双曾说:“我是19岁拜何双呆先生唱滑稽的,所以我的名字呢,就叫姚慕双,也就是羡慕何双呆先生的意思。”姚慕双的滑稽生涯始于1939年的电台演播独脚戏(时称“自由谈唱”),从此和滑稽艺术结下了整整66个春秋的不解之缘。姚慕双的搭档是其胞弟周柏春,两人成为滑稽界搭档时间最长的享有盛誉的兄弟响档。

周柏春原名姚振民,1922年生于上海。关于“周柏春”的艺名,周柏春曾这样说过来历:“从前唱滑稽经常被人家看不起,兄弟都唱滑稽总觉得有点难为情,所以我决定改名换姓,跟母亲姓周,我和阿哥都很孝顺父母,取义‘门前大树可遮荫’所以预备叫‘周柏荫’。但是第二天姚慕双一心想着祝福父母长寿要叫‘松柏长春’,误将阿弟名字说成是‘周柏春’。”

姚慕双后来在“可凡倾听”电视节目中对此诉述更详尽:“当时周柏春和我两个人在上电台之前,我母亲拿出一百块钱,拜何双呆先生做老师。那时候,我妈就对我说:你啊,播得出就播了,播不了,也就算了,这一百块钱就当是扔了。但是我爸爸和我妈妈的看法就不一样了:你就让他播播看,行行出状元。的确后来是唱响了。说到周柏春拜先生呢,他是没有老师教的,是我拖他上台的。既然周柏春要唱滑稽,没有名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商量下来,就叫周柏荫。播音的那天,我回答观众:有很多观众问我,我的搭档叫什么名字,我今天回答你,我搭档的名字叫周柏、周柏,周柏荫的‘荫’字给忘了,我说,我搭档的名字叫‘周柏春’。就这样,‘春’就错到现在。其实,这‘春’,反而比‘荫’好。‘荫’的音是低下去的,‘春’是上去的。”

姚慕双和周柏春一生钟情于滑稽事业,其代表作《宁波音乐家》《英文翻译》《各地堂倌》《啥人嫁拨伊》等已成为独脚戏中的经典。在独脚戏向滑稽戏过渡的进程中,姚周是第一批开拓者,无论是《满园春色》《笑着向昨天告别》,还是《路灯下的宝贝》《出色的答案》,姚周出演的人物栩栩如生,而且性格鲜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姚周领衔下,他们的徒弟“双字辈”,个个身怀绝技,各显神通,可谓“群像中凸现个性,个性中展示群像”,这是滑稽界难有的风景。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作为上海滑稽“新三大家”的姚慕双、周柏春,艺技日隆,已红遍了上海滩。此时有20多名痴迷滑稽的学生先后投奔于姚周门下,他们与老师当年仰慕先生何双呆取名“姚慕双”一样,男学生在其取艺名时都在中间镶嵌一个“双”字,其中有筱慕双、沈双亮、吴双艺、王双庆、童双春、翁双杰、张双勤、王双柏、郑双麟、钱双恩、何双龙、沈双华、李双俊等。“但是有两个不是的,一个是李双江,不是的,还有一个李双双也不是的。”(童双春说到这里,回忆起1985年赴香港演出时,他在向港澳观众介绍双字辈时出的小噱头);而女学生则以复姓表达“双字”,其中有司徒华,欧阳丽、上官芬、诸葛英、上官静等。

1949年冬,姚周大弟子吴双艺等开始在民间私营电台播音,曾称“双字第一班”;接着王双柏、王双庆等在电台播音则称“双字班”;不久,张双勤等组成的“双字第二班”,也在民间电台演播。而童双春、翁双杰等则一直在姚周身边的蜜蜂滑稽剧团献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原在各个滑稽剧团骨干的李青、方艳华、钱吟梅、金小华、英等,也先后拜姚周为师,实现了他们仰慕姚周随师深造的夙愿。由于他们已经比较有名,所以就没改名字。滑稽界和观众将姚慕双、周柏春的弟子统称为“双字辈”。

有句充满禅意的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以前在没有发达网络传媒前提下学戏,靠的就是电台偷听、后台偷看、讲台偷记。他们后成大器,大凡具备了“偷”的本领。“双字辈”师承姚周,又兼收并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在滑稽舞台上竞相献艺,为给观众带来欢乐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并且形成了各自千姿百态的滑稽表演风格。作为一个滑稽戏的表演群体,承上启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已经磨练成了滑稽界的中坚和精英。他们表演独脚戏,大多没有绝对固定的搭档,但相互结合时却配合默契,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并都显示出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滑稽表演流派。尤其是在“”结束后,“双字辈”在滑稽界挑起了继往开来的重任,他们创作演出的独脚戏和主演的不少滑稽戏,都为后来者起了示范和传承作用,在滑稽开掘和发扬传统方面功不可没。

经过岁月的锤炼和舞台的打磨,“双字辈”的滑稽艺术与日俱进。他们在为观众送去笑声的同时,仍不忘在笑的艺术中获取青春的活力,尽管现今的“双字辈”滑稽大家们大多已是年过古稀和耄耋之人,但观众难以忘记他们,我们还是从最年长的吴双艺说起吧——

“大师兄”吴双艺

吴双艺,原名吴正林,江苏丹徒人,1927年2月生于上海。出道前本想就读从医,因实在爱好滑稽戏剧于1948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学艺。至今他不忘第一次见周柏春先生的情形:“那年先生25岁,我20岁,已经名扬上海的周先生还很年轻,但他答应收我为徒的表情里却分明蕴含着几分慈祥。”

1949年10月,吴双艺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新声等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吴双艺说,拿年龄来算,现在从艺的师兄弟当中,我算是大师兄,其实大师兄应是筱慕双,二师兄是沈双亮,我是老三,二位师兄后来没有从艺,所以我幸运地升上去了,变老大了。

1950年吴双艺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从事滑稽表演艺术60年来,对独脚戏“说、学、做、唱”的技巧掌握相当娴熟,演出剧目近百出。他善于刻画人物,表演幽默,语言谈谐,从广播电台、滑稽舞台到银幕电视上都拥有广大观众。创作、演出的独脚戏代表作有《看电影》《打电话》《全体会》《啼笑皆非》等,饰演的《性命交关》《出色的答案》《甜酸苦辣》等大型滑稽戏深受观众的欢迎。

他最满意的滑稽戏是《满园春色》,这是1960年划入上海艺术剧院滑稽剧团的首演剧目。吴双艺饰演的8号服务员十分出彩,与先生姚慕双饰演的服务员4号、周柏春饰演的2号服务员相得益彰。《满园春色》1963年应邀进京演出,前来观看的、、***、等领导充分肯定了这出戏并合影留念,这成为吴双艺最幸福的事。

1979年应文化部邀请,吴双艺等饰演的《出色的答案》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演出,获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一等奖。此后,参加编剧、主演的《甜酸苦辣》获上海首届戏剧节剧本创作奖。参加编剧、主演的《不是冤家不碰头》公演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同名喜剧故事片。1990年代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滑稽春秋》和海派情景喜剧《新七十二家房客》。

吴双艺爱动笔头,对滑稽艺术善于研究总结,发表的文章有:《滑稽表演的默契》《滑稽杂忆录》《独脚戏的出新》《浅谈滑稽戏表演特征》《演员与角色并存的表演特色》等,并著有《吴双艺自说自话》。

今年初,在封箱戏《囧人黄小毛》中,吴双艺饰演“老太师”。他笑着说,虽然我在戏中话不多,但我已过足了瘾。没想到观众对我们封箱那么热情,真得要感谢他们。这次演出可能是我最后的一次演出了,但我会永远记住老观众对我们的厚爱。

逗笑“阴噱”王双庆

一直以来以冷面滑稽著称的王双庆,1932年生于上海,1949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1950年加入滑稽剧团。表演儒雅,逗笑“阴噱”。

当年王双庆的父母在淮海路附近开了两家杂货店,生意兴隆。王双庆衣食无忧,父母指望他好好读书,将来继承家业。没想到,王双庆听电台里姚慕双、周柏春唱滑稽入了迷,便给两位先生写了一封信。姚周在回信时说:“小朋友,侬有空来白相。”王双庆就壮着胆子去了电台,认识了姚慕双、周柏春,最后在众多争相拜师学艺的人里脱颖而出,成为“双字辈”里的一员。

王双庆原名王嘉庆。他拜师的时候,周柏春给他取艺名“王双春”。这个“春”字,正来自于先生自己名字里的“春”,可见先生对这位徒弟的喜欢。可是王双庆对新艺名却有点不乐意,他不想把原名改得这么彻底。周柏春听了并不生气,他和哥哥姚慕双商量后给徒弟重新起了“王双庆”的艺名。

建国初,王双庆在电台与沈双亮、王双柏、郑双麟四人“混搭”,在沪上颇有影响,人称“四双”,他们则简称自己为“2807”(亮、柏、麟、庆之谐音)。姚慕双、周柏春成立蜜蜂滑稽剧团后,王双庆遂与吴双艺、翁双杰、童双春等开始参加大型滑稽戏演出。王双庆的表演承袭了周柏春的风格,表演儒雅,逗笑“阴噱”,最擅冷面。表演时“能上能下”,做下手“托”时尺寸准足、接口迅速;做上手“讲”时铺平垫稳、细致生动。因此他被认为是滑稽界的多面手。有时候姚慕双、周柏春因病因事“二缺一”,王双庆便会上台替补他们其中的一个。笑、袁一灵等前辈也爱同王双庆合作。

在滑稽圈,王双庆素以多才多艺著称,不仅能表演滑稽戏,还会编写剧本。他勤奋好学,平时喜欢看书看报,且有做书报笔记的习惯,光剪报和摘抄就有厚厚五六本,他曾说,舞台上那些精彩的表演段子很多都是从平时看到的书报中得来的。

王双庆的独角戏名段有《看电影》《滑稽北国之春》《拉黄包车》等。在滑稽戏《甜酸苦辣》《大闹明伦堂》等中均有出色表演。他为观众所熟知的角色是在电视连续情景剧《新七十二家房客》中的钱一夫,《三毛流浪记续集》中出演代人写信的王先生等。

2008年,周柏春离世,在告别仪式上,王双庆感慨地说,“我们跟先生学了半个多世纪,但都没有学好,都学得不够,做得很差。”如今“双字辈”垂垂老矣,他将滑稽戏的未来寄希望于年轻一辈。不过,对有些年轻人的不足,他并不讳言:“年轻一代中有的人很浮躁,忙于各种应酬,没心写本子,没心琢磨,怎么能滑稽得起来呢?”“我们现在还不是满足的时候,和大师比起来他们还差得很远。”正是出于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向滑稽戏的未来继承人呼吁:“麻将少搓一点,老酒少喝一点,卡啦OK少唱一点。”

可惜的是,2012年12月29日,王双庆因病去世,享年80岁。

“正派小生”童双春

童双春,原名童永江,1934年生,浙江宁波人。童双春说,小时他并不知道滑稽的妙处,一门心思跟着隔壁拉京胡的阿哥学唱京戏,9岁时已经能唱《捉放曹》等几十个京剧名段。有一天,他被大人带到红宝剧场(今新世界楼上)看“三飞”(滑稽老演员朱翔飞、唐笑飞、包一飞)表演的滑稽戏,从进去到出来一直咧嘴笑,开心得从此喜欢上了滑稽,当然更没想到这会成为他终身追求的事业。

1949年,童双春考进了杨笑峰创办的滑稽训练班学艺。1950年初开始登台演出。当他还在当见习学员时,一天,上演《开路先锋》,有位演员没来误了场,管事的急得没法,把童双春推上了台,没想到演得不差,且台下反应热烈。正在该团加盟演出的姚慕双称赞说:“这小囡蛮好”,并有意收他为徒。不久,童双春被引荐并正式拜姚慕双为师。当年年底,他加入了由先生创办的蜜蜂滑稽剧团。

学艺自然是艰辛的,年轻轻的能排上戏更不容易,但童双春懂得厚积薄发,平时很用心观看,从别人那里“偷戏”,慢慢地有了很多积累。1952年,童双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幸福》一剧中出演团支部书记刘传豪,第一次作为主角登台,而先生周柏春竟为他配戏,这无疑让童双春大大地幸福了一把。

童双春外貌英俊,在滑稽戏中多扮演正派小生角色。但滑稽戏是笑的艺术,如何在戏中既挖出人物喜剧因素,又掌握分寸,而不致出格,他在探索滑稽戏塑造正面人物方面作了努力并获成功。如《满园春色》中的饭店龙书记,《出色的答案》中的科研人员曾晓勇,《性命交关》中的“靠边”外科医生常春来,《GPT不正常》中的新闻记者周忠发,《路灯下的宝贝》中的待业青年蒋大毛等都获得了好评。

其演出的独脚戏多系自编,如《师徒俩》《新红娘》《莺歌燕舞》《南腔北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曾携带这些曲目五次赴港、一次去美国,受到热烈欢迎。

童双春曾是上海滑稽剧团的***支部书记和副团长,虽是剧团领导,但搬道具、搞卫生等杂事也抢着干。李青说,他是我们双字辈中的先进分子,他的为人“没得话讲”,所以我跟定他了。1994年,退休后的童双春不甘寂寞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家艺术制作社,亲自组织演出,尝试市场运作,策划了《老介福》《不要心太软》等滑稽戏,并在《不要心太软》中饰茶坊小老板一角,一改以往戏路,“老来红”的表演受到观众好评。

今年已经80岁的童双春,精神矍铄,谈起上海滑稽史来“肚皮里一本账”,讲到“双字辈”如数家珍。记者这次第一个访问了他,自然使之少走了不少弯路。童双春还告诉我,现在年纪大了,越发感到身体的重要。所以尽管他住六楼,仍坚持每天下楼走步锻炼,下午看书看报做摘记,我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我还想写本子、编段子。”

“跳蹦摇弋”翁双杰

翁双杰,原名翁志刚,1928年生,浙江人。少年时曾在王兴昌西服呢绒店当学徒。1949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然后加入了蜜蜂滑稽剧团当演员直到退休。其独脚戏代表作有《啼笑皆非》《满园春色》《骗大饼》《拉黄包车》等。

翁双杰表演上独创了一种跳蹦摇弋的奇特形体动作,每一部戏里以这一动作来招笑和塑造人物。为了和这一特点相适应,他在戏里多扮演“小人物”一类的角色。

1961年,翁双杰与滑稽名家袁一灵合作,带了独脚戏《满园春色》慰问支援大西北建设的职工,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青海省。《满园春色》讲两名服务态度迥异的理发员怎样对待顾客,歌颂先进,批评落后。翁双杰演那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理发员,手拿道具三巧板充剪刀,在袁一灵的头上乱剪乱削,一边剃头一边跳蹦摇弋,夸张而颇有些摇滚的味道,令观众兴趣盎然,赢得了满堂彩。

成功了!于是翁双杰沿着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他把这一套巧妙地运用在滑稽戏中,用这种来源生活有夸张的动作,以此来突出芸芸众生的人物性格。如《满园春色》里的小胖、《路灯下的宝贝》里的蒋二毛、《性命交关》里的阿六头,《千变万化》里的小王和《不是冤家不碰头》里的丁雨柏。

小胖在《满园春色》中仅是配角,而翁双杰却以跳蹦摇弋的动作使之大放异彩,出足风头。这个饭店服务员,左手拿砂锅,右手执铁勺,在店堂里挥动欢跃,表现了一个小青年喜形于色、毫无心机的性格特征。厨房失火了,理该惊呼急叫,迅猛扑灭,而小胖却好像跳慢三步似的,边转边行,悠闲自在地跳蹦摇弋,缓缓向前。天真、幼稚,没心没肺的性格,呼之欲出。

《路灯下的宝贝》中的蒋二毛,20岁,翁双杰演此角时已年届55岁。胖乎乎,矮墩墩,凸出只肚皮。导演胡伟民担心他难以胜任。翁双杰拍胸担保:“你放心!”办法是每天早晨跳绳,不久就瘦了9公斤。戏中的蒋二毛要爬脚手架,且要爬得快。翁双杰天天练习攀登,后来上台演出爬得动作神速,干净利落。《路灯下的宝贝》因演出成功而荣获首届上海戏剧表演奖。为此许多观众来信祝贺、赞扬他……一封一封的书信堆上他的案头,出乎意外,还有情书。一位女青年寄来一张彩照,向他求爱;“我还没有对象,我俩交朋友好吗?”老翁打了一个喷嚏,几乎笑歪嘴巴。这么大年纪了还交“桃花运”?翁双杰立即回信:“你肯定是位非常非常可爱的姑娘,我也是非常非常喜欢你,真的!但是,我不能做你的……老公,我决定做你的……外公。”落款:“55岁的翁双杰”。

居民小组长“王伯伯”

在海派电视情景喜剧《老娘舅》及《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中扮演居民小组长“王伯伯”的演员就是王双柏。他在剧中风趣幽默的表演为该剧添彩不少,深得大家的喜爱。而台下的王双伯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这位双字辈演员,曾担任过杭州滑稽团副团长,在杭嘉湖地区更是家喻户晓。记者这次采访他时,他正在杭州演出。他仍是那样热情:“我随叫随到,便当来兮格,坐动力车,我两小时就到上海。”

出生于1930年的王双伯,原名王正达,家里是开纽扣店的,名副其实的小开。父亲一心希望他将来当老板,可他却喜欢姚慕双、周柏春的滑稽,执意要拜他们为师。1948年,他开始了拜师行动。回忆起拜师的过程,王双柏感叹道:“那真的是感动上帝了!”记得那时,为了拜姚周两位滑稽界的名师,他四处打听,获知到两位先生播音室的地址,就每天在门口候着,恳求收他为徒,但两位先生始终没有松口。他并不气馁,坚持每天准点到门口,向两位老师报到,并在老师播音的过程中,偷偷地学习两位先生的滑稽段子。王双柏说:“记得有一天已临近过年,正逢天降大雪,冷得不得了,两位先生以为这天我肯定不会去了,可是到了点,两位老师一开门,我还是准时赶到了,看着当时被雪覆盖的我,两位老师感动不已,终于答应收我为徒。”“我的艺名王双柏,就是在两位先生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双’和‘柏’构成的。”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跟了老师后,王双柏更加刻苦学艺,常常闭门研习老师的唱功,坐在台下观看别的演员演滑稽戏,琢磨他们的套路,取长补短。他在年轻时就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他能唱苏浙沪十八调,会拉胡琴弹钢琴,表演稳健大方又富有激情,戏路宽阔,刚柔并济,不露斧痕,一出场就能让观众笑翻天。他主演的《学生意》《苏州两公差》《上海小姐》等大型滑稽戏,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1954年,为支援浙江文化事业,王双柏调到杭州滑稽剧团任副团长。他创作演出的《滑稽楼台会》等几十则小品笑遍钱江两岸。他还主演了电影《春色满园》中的张老板,名声大振。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时,“”开始了,滑稽戏被斥之为低级庸俗,王双柏被批斗后下放街道工厂做拖把。面对逆境他依然乐观,一边整理破布,一边唱《金铃塔》,工人们都抢着跟他一起干活,这使他感到滑稽戏不会垮,欢乐是人的永恒追求。

粉碎“”后,他觉得应为曲艺的复兴出力,于是写信给浙江省领导,建议在老年活动中心办起青春宝书场,一天2元茶水钱,既能听评书,又能看滑稽小品,深受老年人欢迎。为振兴滑稽艺术,他应邀到上海为青年滑稽演员授课,参加上海曲艺剧团的滑稽戏《GPT不正常》的演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双柏要退休了。凭他的演技和知名度,如果参加商业演出,一年几十万元收入不成问题,但王双柏放不下喜爱滑稽艺术的老年人。他有四句话的座右铭:淡泊名利,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行善积德。他毅然选择了滑稽慈善义演。头三年,他跑了上海、杭州、苏州、嘉兴等城市,为敬老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场所义演了70多场,2005年因之获得杭州市民***局和慈善总会授予的“慈善大使”荣誉称号。再接再厉,十多年来他已跑遍了沪杭地区630多个敬老院和社区,为老百姓,尤其是老人带去了欢乐和爱心。

1995年,拍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导演组想到了王双柏,剧中的居民小组长王伯伯一角非他莫属,于是他被请到了上海,这一拍,拍了十多年,且在《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中继续担任他的小组长。

王双柏笑着说:“由于一直在杭州工作,所以凭良心讲,是《老娘舅》将我重新回到了上海观众的心中。我应该感谢观众。”王双柏告诉我,他已将做善事的举动同样带到了上海。近两年,他当起了为癌症病人服务的志愿者,以笑给病人送去“正能量”,应该说,效果还不差。目前仅在闵行地区举办的“以笑驱走病魔”的讲座已达52场,共5万多病人受惠。据说,上海有20多万癌症病人,他表示,将各为他们服务一次。

爱吃“老壮肉”的李青

李青,1932年生,江苏扬州人。1951年师从滑稽演员张利音学艺,1952年加入大公滑稽剧团当演员。“”后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并转入上海曲艺剧团和上海滑稽剧团至退休。

李青告诉我,双字辈中“小开”不少,但他家境贫困,所以小时当过童工,年轻时又当过临时工,在弄堂小厂擦过热水瓶铁壳,擦过汽车,擦过飞机。但他就是喜欢表演,爱好滑稽,父亲硬是借了几十元钱摆了两桌酒水,为他拜师学艺。1951年,他拜张利音为师并随先生进入新生通俗话剧团当起了演员。第二年,大公滑稽剧团成立,杨华生一眼看上了这位“卖力”的小演员,在邀请张利音加盟的同时,带上了他。自此,在该剧团开始了他的滑稽生涯至。

李青表演夸张有致,擅长扮演各类穿针引线的人物,独脚戏代表作有《赞红娘》《唱山歌》《调查户口》《瞎子店》等。在《性命交关》《阿混新传》等滑稽戏中均有出色表演。

李青给人最大的印象,好似一个上足发条的大玩具。平时面目慈祥,很少言语,但一旦同伴们引他开口,庐山真面目顿时显露,满嘴笑话,喉咙“咣咣响”。如同演出前,他常独自一人在台侧默默***,一上台,大嗓门可以把舞台屋顶掀翻,夸张的肢体语言和丰富表情,此时根本看不出他的年龄。

李青的形象可爱,夸张的脸部特征是他格外引人注目的符号:两根眉毛是他的活广告,一根上挑,一根下压,眼乌子一弹,脸部肌肉块块会动,让你笑得人仰马翻,他却在台上一本正经继续演出。有人说,在他身边,憋住不笑,准会得病。

我问他,你是姚周学生,为什么不像其他师兄弟们在名字中间加上个“双”字?李青笑了,说,你想,如果这一改,我就叫“李双青”,这不要与我师兄“王双庆”混了?

李青还告诉我,至今他饭量还是不差,但生了病后只得节制。原来,他一生最爱吃的就是红烧肉,而且要“老壮肉”。

正因这样,今年初的“封箱演出”差点为此泡汤:在演出前半个月,李青刚刚生了胰腺炎,而且是胆囊炎引起的。他说,“因我是欢喜吃‘老壮肉’的人,可在医院10天不吃一滴水,只能打营养针,结果一打血糖指标不好了,要打胰岛素。好不容易开始能吃半流质、流质,结果血糖又上去了。所以为那次加盟演出,我几乎是从医院里‘逃出来’的。我住在六院,听说要排戏心里急,本来不预备参加了,但是双春讲,这个戏演好就封箱了。我今年82岁,双春也80岁,想想好兄弟几十年了,结果硬劲跟医生讲要出去演出。最终说服了医生,才同意我出来。”

李青的搭档是童双春。1978年去温州演出,大戏之外还需要独脚戏,缺一个组合。当时李青正好空着,大家觉得童双春与他可以搭档,一胖一瘦观众看了喜欢。谁知,就此一搭不可收,后来竟成了固定搭档。

说起老搭档,童双春颇感慨,“阿拉两人的感情非常人可比,搭档之外,我们还做了27年的老邻居。李青的特点是表情丰富,嗓音洪亮,形象可爱。而我喜欢创作。我们一直互相补台,心有灵犀。加上我们是楼上楼下,对台词也方便。”

说到“双字辈”的封箱,童双春和李青至今“耿耿于怀”。李青说,不少观众来信关心我们,期待我们,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说到这里,心痒加寂寞的童双春终于松口:“大戏不演了,不过不排除以后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偶尔登台,演个小戏,和观众再聚聚。”

看着老搭档“演心不死”,李青的两根眉毛又开始跳动,真的,实在可爱。

难说再见“双字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难说再见“双字辈”

学习

认识一下BIM家族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认识一下BIM家族,内容包括bim教程第十一章,bim系列第1期。BIM术语的演变过程与中文译法的辨析

学习

古书的版式与装帧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古书的版式与装帧,内容包括古书的装帧和版式,古书装帧排版格式。版式

学习

文山州兜兰属野生花卉资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文山州兜兰属野生花卉资源,内容包括贵州兴义有哪些野生兜兰品种,云南野生兜兰的引种栽培。摘要:介绍文山州兜兰属野生花卉资源的特点和资源情况,分析了兜兰属植物作为花卉观赏的亮点及价值,对文山州兜兰属野生花卉资源保护策略

学习

纯男性题材电影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纯男性题材电影,内容包括亚洲男性电影推荐,免费男女情感类电影。拳王新人争霸战决赛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拉开了帷幕,两位出场选手反差太大令观众惊讶不已。一个是39岁的前拳击手姜泰植,过去曾是奥运会拳击比赛银牌得主,而今由于生

学习

中国排箫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排箫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内容包括中国排箫的来历,排箫有多少年历史。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研究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致力于整理、传承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音乐文化遗产,并且尝试着

学习

城市街头绿地的重要性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街头绿地的重要性,内容包括城市绿地重要性,城市中心绿地主要作用。摘要:城市街头绿地建设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意义非凡。它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街头绿地主要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一部分,一般分布在

学习

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内容包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给定资料分析

学习

美国快餐饮食文化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美国快餐饮食文化论文,内容包括国外快餐文化参考文献,中西方快餐文化英语论文。1美式快餐文化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相悖甚远

学习

讨论式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及使用技巧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讨论式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及使用技巧,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上的心理学依据。【摘要】本文从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并以心理学中的社会互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最近发展区

学习

徐芑南:向着深海前行

阅读(29)

300米、6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可以说,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深的海域。

学习

《查理周刊》和挣扎的法国媒体业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查理周刊》和挣扎的法国媒体业,内容包括法国查理周刊,2015法国查理周刊。不幸发生的时候,法国记者PascalMartin正在家里整理一些过期杂志,里面有大量的《查理周刊》(CharlieHebdo)。

学习

沈大伟:中国——不完全的大国

阅读(27)

自从中国与世界有了交流与碰撞,世界对中国的观察分析就未停止过。世易时移,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世界“观察中国”的角度、深度和维度也在变。“域外中国观察”系列将选取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人士“观察中国”的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展示它们对

学习

云南文玩铁核桃初探

阅读(576)

本文为您介绍云南文玩铁核桃初探,内容包括文玩云南铁核桃,文玩云南老铁核桃。【摘要】文玩铁核桃的兴起是伴随着近几年市场上的文玩麻核桃的兴起产生的。铁核桃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因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野生铁核桃具有手感沉重

学习

再见,末代国王贾南德拉

阅读(20)

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不出意料地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诀议。这意味着,统治这个“雪山王国”长达239年的沙阿王朝,黯然走到了尽头。

学习

Totoo,再见作文300字

阅读(18)

星期天,我们按原计划把Totoo送到奶奶家。一路上我一直都不高兴,因为Totoo要离开我身边了,我不能每天和它玩了。到了奶奶家,我们把它放到草地里,Totoo可高兴了,又是吃草,又是刨洞,有时候还趴在草地里,只露出尖尖的耳朵。奶奶跟我说狗会追兔子,话音

学习

烨未央,再见面亦是珍重

阅读(19)

一段感情,说没了就没了,当初的缠绵、爱啊,都被人们埋藏,锁进一个抽屉,然后把钥匙随手一掷,丢进荷花池中的一个角落,或其他看不到的地方。本以为看不见就是忘记,可谁知,哪能那么容易。那些曾经共同的记忆,去过的老地方,吃过的麻辣烫,戴过的贝壳项链,每

学习

再见小时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再见小时候,内容包括再见小时候全文阅读,再见小时候1免费阅读。上面写着给最亲爱的宝物

学习

杨荣山再见唯冠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杨荣山再见唯冠,内容包括唯冠科技杨荣山,唯冠杨荣山判决书。与苹果公司的iPad商标权归属之争,让一度濒临破产的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唯冠)得到了一丝残喘的机会。

学习

再见蒲公英作文200字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再见蒲公英作文200字,内容包括作文蒲公英两百字,蒲公英小学作文200字。再见,蒲公英当夕阳西下我将乘着这美丽的余晖远行不,我不能带着你因为你还未成型请你远离我,不要被泪水融化你柔软的身躯。请你学会躲藏,不要被黑暗的气息腐

学习

再见,“美国之音”

阅读(2077)

美国之音中文广播的终止,让坊间对这个既爱又恨的声音多了几许伤感的色彩。

学习

再见,孙悟空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再见,孙悟空,内容包括再见孙悟空小说,再见悟空全文。旧版《西游记》播放时,我大概八九岁,那时候没有碟片,也没有网络,我从小高度近视,我妈禁止我看电视,错过一集就是永别。我几乎是抱着温柔的约会心情,期待着每晚与孙悟空的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