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是很多小说作品都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然而叙事对于电影而言也相当重要。“叙事”简单的说就是对故事的描述。在不同的地方,叙事的表现手法也大不相同,电影和小说中所使用的叙事手法有很大的差异。小说一般都是根据作者的文字去表达作者所要呈现给读者的故事内容,而电影却是通过画面、光影效果、音乐、人物性格等等才可以将故事情节展现到观众的视野中。《雾都孤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叙事电影,影片所使用的叙事手法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描述都推向了高潮,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一、 故事情节的删减
电影和小说是有很多不同的,读者可以分章节对小说进行阅读且对作品的连贯性不造成任何影响,而电影不同,一般观众会一次性将电影看完。在这种情况下,要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就必须将小说内容进行精简安排,利用连贯的叙事手法将小说的情节进行删减、增加、重新改编等等将故事重新整理。在《雾都孤儿》这部作品中,导演将小说前面所描写的奥利弗的身世直接忽略,故事一开始奥利弗就是一名孤儿,为了精简中心概念,将原作中的父亲遗嘱和同父异母兄弟给他带来的伤害都直接进行了删除。
在小说版的《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身世和奥利弗从小的苦难经历是分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叙述的,两种形式相互补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精彩,将奥利弗小时候的艰难困苦用文字描述的更具感彩,故事情节也随着作者的描法有着不同阶段的感情变化。[1]在电影版《雾都孤儿》中,编剧将奥利弗身世这一段直接删除,在影片的开端就将奥利弗定义成了一个孤儿,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一个孤儿的历险故事。在电影《雾都孤儿》中,很多小说中的情节都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删减,叙事手法也做出了很大的变动,这样的变动不但使电影故事更加简单清晰,还让电影的主题更加明了,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影片的中心思想。
小说版的《雾都孤儿》有几十万字,而电影版的《雾都孤儿》却只能用两个多小时将故事进行叙述。电影必须将小说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叙事步骤进行删除,将故事主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呈现出来。比如说,小说中奥利弗的身世和童年生活都描写的十分清楚,对于全文的连贯性有相当大的作用,而这种连贯性的全面描述对电影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所以在电影版的《雾都孤儿》中,从开头就将奥利弗的身世直接跳过,奥利弗作为一名孤儿的经历直接作为了影片的开端。奥利弗作为一名孤儿的历险故事才是这部作品所要呈现给观众的,所以像班布尔和他太太的生活这些与主题没有太多关系的情节都被直接删减掉了。电影是将小说的精华提取出来用其特殊的视听效果将作品呈现给观众的一种形式。
二、 故事情节的增加
在电影中,编导将原著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情节进行了删减,为了让电影故事更加连贯,编导还增加了很多小说中没有的故事情节。比如在小说中人们抓捕强盗时奥利弗没有在现场,而在电影中,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具有连贯性,强盗在被抓捕时候找到了奥利弗,这时奥利弗和费根正在一起,强盗就将奥利弗当成了人质。增加了这些故事情节的《雾都孤儿》在一定能程度上更加突出了奥利弗的可怜,也成为了电影关键性的转折点,将电影前后的空缺进行了充分的弥补。为了突出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在一些必要的地方增加一些故事情节对电影是有辅助作用的,一些故事情节的增加可以使故事的连贯性更好,还可以让人物情感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故事人物小的情绪波动会引导观众的情绪也跟着发生变化,对故事情节整体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电影中奥利弗向布朗罗求情希望在费根处决前见到最后一面,在见到费根时,奥利弗与费根的拥抱,出于感动费根将自己的财产所在地告诉奥利弗等等的情节都将奥利弗善良的性格表现了出来,就算奥利弗的经历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奥利弗依然保持着他的善良,这些情节都对整部电影的人物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电影中的奥利弗有一颗感恩的心,通过奥利弗的人物塑造使费根的人物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在观众眼中,费根之所以将小孩教育成小偷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在影片中,小孩对费根的依赖多于对那些社会生活中所谓的“好人”,这充分说明了费根也有他的善良之处。
三、 故事情节的变动
电影在其原著小说上对其内容进行了增加和删减,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具有连贯性,编导对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像小说中的梅里太太在电影中就没有出现,所以比尔抢劫的地点就发生了变化。在电影中,因为奥利弗曾经被布朗罗收留过,所以在后来的情节中才会出现当奥利弗抢劫布朗罗家时出现的不安和内疚。电影之所以要这样编排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对故事所起到的延续性,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编排让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在小说中,奥利弗受伤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样的情节为后来的故事作了铺垫,在电影中,奥利弗受伤后让费根的良知发生了变化。这些故事情节的变化使费根的善良面展现在了观众的眼睛中,让电影更具有正面性,也更加突出了电影的主题。
影中的叙事一般都是为了让电影更具有连贯性,在故事情节中让情感变化更加突出,强调影片的视听效果等等。在小说《雾都孤儿》中,奥利弗大胆地向贫民习艺所提出要增加米粥,被好事者知道后立即去通知理事们,而此时的理事人员正在进行着秘密会议。这个故事情节在电影中发生了变动,在电影中,理事们的满桌的山珍海味和穷人们每人一勺限量的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穷富人民的生活有了强烈的对比,观众对当时社会的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小说《雾都孤儿》中,比尔的狗在比尔死后选择了与比尔一起去死,而在电影中,比尔的狗却是比尔死亡的直接导致者。这些情节的改动使得电影突出了其作品所要体现出的中心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坏人终究会得到报应的结果。
四、 视听效果对电影叙事的作用
每一部电影都有很多组成部分,一部好的电影是由画面、色彩、光影、音乐等等组成,这些组合部分都对一部电影的叙事效果有很多帮助。
在电影《雾都孤儿》中,影片在开始和结尾部分都运用了版画素描,这部电影将电影所能呈现出的画面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导演运用了19世纪的风景黑白画,画面的引入使观众从开始就进入了19世纪的故事情境中,为电影的开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在影片结尾处,画面再一次出现,此时的画面都是故事中刚刚出现过的,让人们在回味故事情节的同时为影片安排了与开篇相呼应的结尾,这样的叙事效果是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
光影对一部电影的作用也非常之大,通过光影效果可以在电影中凸现一部作品的故事情节。《雾都孤儿》中大多数都是偏灰暗的光影效果,针对19世纪特殊的时代叙述,导演将具有远古色彩的街道和建筑都用光影效果进行了呈现,为整部影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忧伤气氛,在故事情节不断的发展中,环境的塑造将穷人的生活状态呈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一部好的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也非常关键。色彩可以提高观众对人物情绪变化上的了解,在叙事过程中起到衔接作用。在《雾都孤儿》中,奥利弗逃离棺材铺之后,来到了阳光特别好的草丛中,鲜明的颜色对观众的眼球进行了冲击,这样的冲击意味着希望。在布朗罗家里,温馨的屋子和奥利弗的打扮使观众对奥利弗的生活产生了希望,故事情节在这一段出现了变化。当奥利弗和布朗罗探望费根回家的时候,在马车前出现晨光,让观众有一种奥利弗将要过上快乐生活的感觉。[3]
画面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电影才可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音乐本身是具有叙事效果的一种声乐表达形式,音乐在不同的画面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将故事情节进行生动的烘托。在电影《雾都孤儿》中,当奥利弗第一次和同伙去观察怎么偷东西的时候,音乐带有调皮的效果,而当同伙将要对一个男人下手时,音乐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这些音乐都在作品中起到了表达人物心理状态的效果。在监狱中,当费根和奥利弗拥抱时,音乐所营造的气氛十分温暖,而当奥利弗离开时,音乐的张力使得作品的画面感极强,一部好的作品就是将音乐恰当的运用在每一个无法用语言来演绎的情节中,将电影的画面效果与听觉效果相结合,给观众带来视听效果极强的作品。
结语
在小说中,作者从两个角度将故事情节进行了衔接,这部作品主要是讲述了19世纪英国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在电影中,通过编导对原著小说内容的删减、增加和改变,通过视听效果的合理运用将原本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不但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了解到了19世纪穷苦人民的生活状态,还表达出了善良的人终会有所回报,而那些坏人也终究会得到报应。
《雾都孤儿》的电影版在很多故事情节上都与小说版《雾都孤儿》存在差异,通过编导对小说情节的删减、增加、改编等将原本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进行了重新编排。在某些情节上删除了一些没有直接表达效果的桥段,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加清晰简洁。在一些情节中增加了新的故事桥段,让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将小说中部分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电影的叙事手法和小说的叙事手法是完全不同的,小说可以通过文字直接进行叙事,而电影不同,电影要通过光影效果、声乐效果、画面、色彩等等手法相结合对电影作品进行诠释。电影中所有的运用手法都对电影的叙事效果有一定的帮助,直接或间接的强调着电影的主旨。
参考文献:
[1]俞双英.剖析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对人性的守望[J].语文建设,2014(27):41-42.
[2]许辉.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小说中的哥特因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152-153.
[3]李吟.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J].巢湖学院学报,2013(5):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