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子,黑瘦脸,身穿黑袍子,头戴黑毡帽,腋下夹着黄布包,口袋里装着旱烟袋……从外表看,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人们所钟爱的作家赵树理。
不知从啥时起,出生农村的我迷上了他带着清新乡土气味的作品,喜欢上了这位土眉土眼的作家。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1906年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因相传唐代***元勋尉迟恭隐居在此而得名)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1925年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接触新文学。1930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树礼”改为“树理”,意即“破封建社会的‘礼一’立马克思主义的‘理一’,首次发表了反映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
1937年,赵树理参加牺盟会,开始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编辑过《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下,1943年,赵树理运用通俗化大众化和富有浓厚地方气息的创作手法,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塑造了三仙姑、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崛起的新型作家代表,赢得了“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赞誉。此后,又发表了《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地板》、《福贵》、《田寡妇看瓜》、《登记》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致力于大众文艺研究工作,主编《说说唱唱》和《曲艺》,并任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曲协***等职。同时,继续深入农村生活,耕笔不辍,驰骋中国文坛,创作了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长篇评书《灵泉洞》等优秀作品。
他出生农民,在农村长大,在农村生活,以后又作为农村基层干部下乡工作,他对农民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审美心态以及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活源泉;
他被称为语言大师,他对民间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凭借他地道的“农民身份”,建立了一种清新、自然、朴实、俭省、淳厚、幽默的大众小说语言,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是小说流派“山药蛋”派的领***人物,其作品采用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运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散发着清新浓郁的香土气息,成为“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典范;
他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享誉中外,不少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多种文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就连郭沫若都称赞他:“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兴趣。”
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热爱的伟大作家,在“”中也难逃一劫,他被作为“黑帮分子”批斗,他的作品成了“大毒草”,他的身心受到严重催残……
1970年9月23日,人民作家赵树理含冤离开人世,人们痛失了一位备受崇敬和爱戴的作家。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前不久中断了19年的“赵树理文学奖”开始恢复,电视连续剧《赵树理》也在紧张筹拍,这不仅是对这位伟大作家最好的怀念,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赵树理式的“农民作家”,让我们更多地品味那清新泥土的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