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自八十年代介绍到我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纵观我国十多年来的教育评价工作,发现我们的工作主要局限在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而其他的评价模式应用较少,然而,随着泰勒模式的广泛实践,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某些不足,于是要求新的模式以满足教育实际的需要。CIPP是新模式中理论、操作步骤相对完整,影响也较大的模式,在现今实行教育全面改革的中国,有必要对它进行学习和借鉴,以丰富教育评价理论,指导评价实践。
CIPP模式简述
CIPP模式是1966年美国学者Stufflebeam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评价中心经数年研究提出的。这一模式是在当时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批判目标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Stufflebeam把评价过程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背景评价是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即对目标本身的诊断性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确定了方案的目标之后,对各种备择方案的相对优点加以识别和评定的活动,实质上是对方案的可行性、效用性的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也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
成果评价是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也即是终结性评价,为再循环决策服务。
CIPP模式的特点
一、以决策为导向。Stufflebeam认为教育评价不应限于确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是为教育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他将教育决策类型分为计划决策、组织决策、实施决策和再循环决策四类,而教育评价主要是为决策提供信息,于是就相应地有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可以看出,教育评价不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而是以教育决策为导向,为决策者改进教学服务的,这是CIPP的鲜明特点。
二、重视评价的改进功能。Stufflebeam的经典名言“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一语道破了CIPP评价模式的这个特点――评价不仅仅是用来诊断问题,更主要的是用来改进教育。通过过程评价这一***的步骤,对方案的实施连续不断地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能达到有效的控制。此外。背景评价指导目标的选择和重点的明确,输入评价指导方案的选择,这两类评价也起着重要的改进作用。成果评价在这里也不仅是只有终点报告,它还要求在方案实施的每一阶段提出阶段性报告,利用阶段性成果信息服务于方案的实施。
三、诊断l生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完整、有机的结合。CIPP模式重视形成性评价,但它并未忽视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它试***把三种评价综合体现在四类评价之中,在整个评价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利用评价的不同作用。因为是对全过程的评价,因此就自然地把教育评价的三种功能有机的统一起来了。
四、实施灵活。在运用该模式时,评价者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各种评价既可以在方案实施前使用,也可以在方案实施中使用;可以实施一种评价,也可以实施几种评价,因此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模式。
对CIPP模式的简要评析
一、进步性。
1、批判的继承了泰勒模式。首先,针对泰勒模式中回避教育的价值问题而提出了背景评价,将目标纳入到评价活动之内,使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受到审查。
其次,针对泰勒模式忽视条件和非预期结果,提出了输入评价和过程评价,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了鉴定与监督。
第三,吸收了泰勒模式中的结果评价的合理成分,发展成为以现代系统论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性、持续性的方案的操作体系,为督导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观察模式,并为改良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解释程序。
2、突出了评价的发展。
教育评价的传统观念认为,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主要任务是以测验为手段,来鉴别和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评价的重点放在活动结果上。CIPP评价模式并未忽视评价的终结性和诊断,但它还重视评价的形成。强调教育评价的形成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育评价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评价认识深化的结果。把评价目的由证明转向改进,是教育评价史上的重大飞跃。
3、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局限性。
1、评价缺乏价值判断。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更多的都是注重描述性的信息,而对活动各个方面,包括将要做出的决策和将来采取的备择行动方案,则缺乏价值上的判断,该模式的评价能否被称为评价活动遭到质疑。
2、评价者主要是为决策者收集信息来供决策人决策,忽视了决策人之外的一切需要和价值取向,降低了评价的意义和有效性。
3、CIPP模式实施灵活的特点导致其缺乏严密的评价程序,评价类型具有多开端性。
4、CIPP模式的评价步骤、内容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参与,且需要有各类信息源的配合,充裕的经费及科学的分析技术,同时还要建立在教育决策合理、民主、公开的基础之上,因此使用范围缩小了不少。
现实启示
CIPP评价模式产生与美国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它强调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教育改革活动对教育评价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正处在全面改革时期,这一时期对教育评价的需要与CIPP评价模式产生的时期有着某些共性――都要求教育评价能对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教育成效的提高作出贡献,以便更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功能。因此,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借鉴CIPP评价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是以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为价值取向,指标追求外显行为化和统一性,由教育行***与督导部门具体实施,执行自上而下单向主从型程序,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的目标到达度评价。这种评价的理论原型是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
首先,因为是对行为目标的到达度进行评价,所以一定要在行为目标提出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这会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评价就是算过去的帐,而不是为了改进今后的工作。研究并借鉴CIPP模式,就可以消除对教育评价的这种误解,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功能。
其次,我们还应当认识到教育实践中只有可借鉴的模式,没有现成可循的模式,即不可一味的照搬某种模式,要看到这种模式的不足。CIPP模式尚未重视除决策者外参与评价的各类人员的价值取向,而在我国实际的教育评价中,以***府为评价主体,强调社会服务,忽视人性与特色的评价模式仍然大有市场,对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尽力着手改善。(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掌声响起》一书出版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掌声响起》一书目前与读者见面。《掌声响起》一书系福建省人民***府移民开发局干部王裕禄同志在他过去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中从其发表的二千多篇作品中遴选出百篇结集而成。作品主要是作者在省***府主办的《福建经济报》和省***府改革开放办主办的《开放潮》任记者、编辑期间所发表的消息、专访、通讯、调查报告等。第一辑“亮点扫描”体现了福建省委、省***府领导的精彩活动片断;第二辑“访谈实录”、第三辑“潮涌西岸”和第五辑“山海交响”是福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的历史强音与交响曲;第四辑“新闻调查”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新闻事件,借助舆论监督力量,助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
读到这些文章,可以窥见福建一个时期、一个侧面创新发展的足迹,可以不期而遇那些或许已被我们遗忘、或许已被时间淹没的人和事。从这本新闻作品选中,我们可以体悟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同时,对于关心福建建设与发展的人们,王裕禄同志的这本文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沈夷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CIPP教育评价模式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