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并且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西部地区则已经到了难以继续承受东、西部差距过度拉大所带来的后果。历史发展至今,如果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使西部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央及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已成为“十一五”规划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然而,在中央逐步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度,以期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历史条件下,西部各省、各地区内部选择何种发展战略却依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地区应立足于自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培育自身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
一、增长极理论概述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在1995年提出,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等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增长不是在每一个地方以相同的速度增加的,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优先增长,带动邻近地区的共同发展。“增长极”理论自20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以来,其理论和方法在应用中不断被充实与完善,在许多地区区域发展与规划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培育增长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西部地区包括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5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8%;人口约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国家重点贫困县307个,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这么一大块区域和人口的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现代化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这里的地域辽阔,各方面条件较差,发展极不平衡,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整个西部的均衡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尤其对于国家来说,要在所有这些地区增加投入,毫无疑问是力所不及的。“增长极”理论根据非均衡发展战略,把国家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形成积聚经济,依赖增长极取得区域的快速增长和规模效益,具有能在短期内促进特定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通过培育增长极进而通过其扩散效应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西部发展的最佳手段。
三、西部增长极选择条件探析
增长极的出现会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果,即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形成扩散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购买和投资增加,使经济增长成功地向不发达地区扩散,从而使区域发展逐步趋于平衡。形成回波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达地区更有效率的经济活动抑制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造成区域差距加大。这两种效应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形成增长极。正确地选择增长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结合西部发展的实际情况,西部增长极应综合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区位优势。从交通区位论角度来看,增长极应处于多条交通线的汇集处,通过建设形成便捷、安全、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交通线路,为其发挥经济优势提供基础。
(二)具有资源优势。要保证增长极发展的比较优势,就需要依托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增长极应是这些资源加工、对外运输和服务的中心,这就需要增长极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周边是否分布有优势资源,其次要考虑连接增长极与资源地的各种交通线。
(三)具有产业优势。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而创新大多集中于那些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与其他部门相互关联效应较强的推进型产业中。所以,增长极地区要保证持续增长就必须拥有若干有增长潜力的推进型产业。由于资源存在枯竭的可能性,所以单一形式的推进型产业难以确保发展的持续性,因此增长极应拥有两个以上的推进型产业。
(四)兼顾带动范围均衡性与带动效应规模。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实现均衡发展,但由于西部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参差不齐,统一的开发模式是不现实的。在开发过程中只能走非均衡发展道路,通过重点区域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扩大区域的开发范围,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在这一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务必适度考虑增长极的地理分布,确保分布上的均衡,避免造成新的、过大的区域差距。同时要区分带动效应的大小,实行有差异投入,做好不同开发级别增长极的开发工作。
四、西部增长极的选择
增长极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增长极的选择可对以下城市和地区作优先考虑。
(一)乌鲁木齐增长极。******自治区是西部与国际接壤的前沿地带,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铁、锰、金等矿产资源;优质的棉花、西红柿、水果、干果资源;大量珍贵的生物资源以及富有西域特色的旅游资源。其首府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欧亚非大陆的地理中心,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更是西北沿边地区的交通枢纽,科教基地和经济中心。近年来,由于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有特色农业的支撑,乌鲁木齐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成为西北经济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西安增长极。陇海线上的古都西安,也是西部增长极首选的一大城市,主要原因就是其高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西安高新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西安高新区。自1993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按照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宗旨,凭借西安的综合优势和基础工业优势,形成了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力。由于高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使得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也相应活跃起来。西安作为增长极,将会对河西走廊上的兰州、酒泉产生辐射效应,带动陇海沿线地区的发展。
(三)昆明增长极。云南首府昆明境内分布有金沙江、珠江、红河大水系,是西南重要的口岸城市和交通枢纽。它拥有磷矿等优势资源,在磷化工业、冶金、机床制造、食品和卷烟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花卉生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以世博会为中心、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特色鲜明,使其成为拉动这一地区经济振兴的火车头。
(四)成渝地区增长极。四川盆地的成渝地区曾经是西南地区的***治经济中心,工业基础较好,已经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交通便捷,发展潜力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很快,加上成都平原得天独厚的农业基础条件,使其势必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五、增长极的培育
选择了正确的增长极并不等于有了经济发展,它只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我们还应对上述增长极加以正确培育,使其真正成为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一)加强***府调控作用。增长极依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种:一是由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集聚而产生;二是由***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主动建成。西部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相对而言,基础较差,各方面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势必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因此,无论针对哪种增长极,都应加强***府的调控作用。一方面,***府根据效率优先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增长极地区,改善投资环境,优先开发其资源,发展其主导产业,使其真正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策上的适度倾斜,建设良好的软环境,引导外部力量主动参与到西部大开发中来,使其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进入全面发展。
(二)建设经济园区,发展规模经济。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能量强度。而增长极的能量强度往往受经济规模大小的影响,只有形成规模经济,才有利于发挥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所以,增长极所在地区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集中建设经济园区,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发展规模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的落后主要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交通的落后。因此,有必要首先加强增长极之间的交通建设,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障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搞好信息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这条看不见的高速公路,获取和各种经济信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建立人才交流网站,加强人才交流,便于人才引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增长极”理论与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