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壮观的侗乡“龙津风雨桥”原为芷江“龙津桥”,座落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她横跨氵舞水河之上,连接东西两岸。桥长252m,比久负盛名的广西三江“程阳桥”还长185m。所以世人称之为风雨桥之最,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侗乡风雨桥”,并被收录世界吉尼斯记录。
芷江“龙津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清同治八年(1869)《芷江县志》载:“瓦屋鳞次,填列,百物杂陈,往来云集”。从河心远望,如龙蜒水上。当春洪瀑发,浪翻波滚,至龙津浪起桥跌,浪落桥升,相映成趣。每年春夏之交,或逢端午龙舟竞渡,登桥西看春浪,赴两岸观桥龙者颇众。其实,古代早期的芷江县城连接河东与河西两岸的这里并没有桥,是以舟为渡,但这里是湖南通往云南、贵州、四川的大渡口,是古驿道线上的舞水驿,东来西往的人马从这里过河,全用渡船划渡,故又称“西关渡”。到了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才由渡船改为浮桥,用数十只大船并排连在一起,船上搭架几寸厚的长枋木板,丈余宽,“过河如履平地”,虽方便了来往过河人。但遇上多雨季节,常涨洪水,上游冲毁的房屋杂物,树木枝条,多次从浮桥上冲走,但浮桥不被洪水冲垮。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无论是过往行人或当地百姓非常渴望修桥,史料记载:当时以寺僧宽云为首,“矢志建桥”。他“四乡募捐”,“义动乎遐迩”,“得银一万余两,粮一千余担”,开始修桥。修石墩16座,石墩上架着长条巨木,巨木上再铺上几寸厚的杉木枋板。于是“城西城东变通途”,“每日观桥者如蚁”。桥形雄伟、壮观,“若晴虹将饮,似游龙浮水。”僧宽云曰:“此桥形如龙,渡口为津,取名龙津桥可也。其意龙永驻渡口,世代吉祥。”桥成之后,“龙津桥”由此而得名。明朝状元朱之蕃赞曰:“舞江湍兮多狂澜,长年悲兮行路难。石梁成兮危以安,基孔固兮凭其栏,歌于途兮生欢颜。”近观壮丽,远望雄奇。此桥成了芷江的景观之一的名曰“龙津春浪”。
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的夏天,农历五月初六“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浊浪排空,惊天动地”。从辰时至午时,水势陡涨,洪水冒过大桥,龙津桥依然稳立河中,任凭湍急的河水冲刷。明崇祯五年(1632)又建房70楹,后经1934年、1958年、1970年三次改建。该桥成为通向云贵川的主要通道。“龙津风雨桥”历经沧桑四百年,一直为芷江“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热闹的地方和湘黔要道。于是,芷江龙津桥的名声远扬四海,众人皆知。芷江龙津风雨桥更显神奇的是,在抗日战争进入到最为紧要关头,因为芷江有名扬中外的当时属中国第二大飞机场,日本帝国主义视芷江机场为心腹大患,加之芷江又是黔楚咽喉,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为截断通往大西南的要道,锁定目标,对芷江龙津桥进行了数百次的狂轰滥炸,扔下的炸弹上数百枚。1944年春,日本飞机一天之内对龙津桥轰炸了五、六次,扔下数十枚炸弹,但就是炸不着大桥。那横卧在舞水河上的龙津桥依然完整无损,传说是芷江龙津桥下有一对犀牛在保护着龙津大桥。这虽然是传说,但更增添了龙津桥的神奇。1998年初,芷江县委、***府充分利用正在崛起为湘、黔、鄂、渝接边地区中心城市――怀化的辐射功能,提出了“围怀兴芷,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而决定重新修复这一历史名胜。
“龙津桥”于1998年2月开始修复,1999年10月20日竣工。总投资606万元。“龙津桥”的修复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原湖南省省长储波、周伯华、原副省长唐之享、现任省***协***胡彪等领导先后来到芷江视察了“龙津桥”的建设。1999年6月25日,储波省长视察时,当场解决建桥资金50万元,原怀化市委书记杨泰波、市长吴宗源多次视察“龙津桥”建设,从市财***拨给建桥资金40万元。1999年7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协副***孙孚凌在北京欣然题写了“龙津桥”桥名。
重新修复的芷江龙津风雨桥以木质结构为主,全桥长252m,宽12.2m,人行道宽5.8m。“龙津桥”集华厦大地侗族风雨桥建造工艺之精华。由桥、廊、亭三部分组成。桥墩高15m,呈船形状,全用规则四方青石岩围砌而成。有十五孔水道,那十六座坚实的石墩,在滔滔舞水中“一”字形排开,近看犹如16艘迎风破浪的竞舟;远眺恰似喷津吐涎的龙头。那钢筋水泥桥面上的廊、亭连成一体,廊上有廊。七座凉亭稳居长廊之上。廊檐三层,亭檐五层,深蓝色的琉璃瓦,以白色的檐口,层层呈龙鳞。工匠独具匠心,全采用穿柱挂枋吊挂的建筑风格,使亭、檐婷婷直上,势态稳健如飞,眺眼望去,象横卧舞 水腾飞的巨龙而壮观至极。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数以千计的脚柱、悬柱、穿枋、檩凳、栏杆、悬瓜、不用一钉一铆,横穿直套,均以榫相衔。那亭与亭之间的廊背上,镶嵌着6组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芷江“龙津风雨桥”最佳景点要数亭上的观景台。亭高14.99m,游人沿“之”字形的拾级木梯而上,行至观景台上,似入云端,俯瞰滔滔舞 水,百舸争流;仰望苍苍蓝天,芷江县城的内八景、外八景等名胜古迹尽收眼底。总之,整座龙津风雨桥的建筑设计既有侗乡建筑文化品位,又使当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和体现。她不但闪烁着侗民族建筑艺术的风采,更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灿烂的文化。
如今,前来游览参观龙津风雨桥的游客成千上万,风雨桥上的店铺摆满各式各样具有侗乡特色的产品,价廉物美,吸引着广大游客。“龙津风雨桥”将成为世人走进芷江,了解芷江的“金色桥梁”,她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成为侗乡人民的致富金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神奇的芷江侗乡龙津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