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领域中,其神的形象塑造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人性色彩。这种人性意识主要表现为人性的理想化、人性的纯真以及人性的负面意识。
[关键词] 古希腊英雄神话;人性意识;人性的理想化;人性的纯真;人性的负面
“希腊艺术和史诗”是“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1]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类童年时展得最完美的艺术。而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驱魔母题神话,自然就有着原始的纯真与坦率。在古希腊神话中,你看不到虚伪的掩饰,哪怕故事讲述的神灵,也从来不为神掩饰他心理上的阴暗面。你看不到任意的扭曲,即使是描写魔鬼,虽然它们的形象都比较变形和丑陋,但也显示出某种原始的单纯。至于那些神话故事的主人公英雄们,也同样写出他们的弱点和性格的缺陷,从不为英雄隐瞒。这种真诚的坦率,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它的古朴和纯真。
一、理想的人性
文学是人学,神话虽然主要是讲述神的故事,但它并非神学而依然是人学,尽管神在他们的心目中确实比人要高一个层次,应该也是他们心中理想的“人”,但他们并未因此而特意将神性塑造得无所不能,十全十美,或者将神装饰得辉煌壮丽,高不可攀,如中国的“千手观音”那样,非得要多出998只手才显示出观音的神性来。在英雄驱魔母题神话中,无论是神也罢,英雄也罢,甚至魔鬼也罢,其实都是人性的不同侧面的展示,或者说是希腊人心中人性的不同侧面的展示。因为,在希腊人看来,人就是道,“不要说谁上天堂,谁下地狱,因为道离你那么切近,它就在你的口中,在你的心中。”[2]既然人就是道,也就等于道成肉身。所以,那些理想的人,无论是在其外在的形象上,还是在其内在的品质上,自然也就不会高于人本身。“希腊人这种特有的风气产生了特殊的观念。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3]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他们的神的形象就是完全以人为样板塑造出来的。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位主神,即宙斯、赫拉、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等,几乎全为,而且男性神个个肌肉发达,体格强健,四肢匀称健美,如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则被描绘成有王者威严的长有胡须的中年男子,太阳神阿波罗则为一翩翩美少年,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女性神祗则个个体格丰腴饱满,体态婀娜,明艳照人。如天后赫拉被描绘成雍容华贵的美妇人,丰产女神得墨忒耳则表现为慈祥端庄的母亲形象,月神阿尔忒弥斯则被描写成冷艳的猎装少女,智慧女神雅典娜则往往以严肃的神情表明她富于智慧,爱神阿佛洛狄特则是女性美的最高境界,她丰满性感,甜美诱人。“修长柔美的颈项,光滑丰满的秀***和灼灼的目光”,令人想入非非。这种对神的形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希腊人崇尚自我,赞美自我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张扬,是对人类自身美的高度肯定。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看到,希腊的神并不以某种奇特的造型来表现某种神圣,它们不像古埃及的神像那样高大威猛,简直就像山峰一样威严可怖,也不像后世基督教中的神灵那样,在每一个圣徒的头顶上都要添加一个光环,以显示其神圣的身份。而是以纯真的态度,澄明的思想,简洁明晰而又自然的表达方式,朴素而不加任何雕琢的将自己心中的神的形象表现出来,以至于使得每一个神都像人一样。正如古希腊诗人所说的那样:“世上的奇迹有很多――却没有一个比得上人。他能够跨越海洋,哪怕飓风卷起一片白浪;他是荒山中潜行的万兽的主宰,他是和像风一样快的思想。”[4]
希腊神话中这种按照人的形象来表现神,本身就说明了希腊人内心的纯真无暇。他们心地单纯,心无杂念,不将自身的幸福寄托给神,也不相信神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所以在他们的神话中才有借助于普罗米修斯之口,对所有神灵的诅咒。因为他们坚信人类的幸福就是“生命的力量在生活赋予的广阔空间中的卓异展现。”这种信念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信念,也是对人性、对人的力量的高度赞扬。既然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奇迹都比不上人,那么,真正理想的人格只能在自己不断的追求卓越的生命过程之中,而卓越的生命即为理想的人性之光。
二、纯真的人性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曾说过:“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即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5]在李贽看来,纯真之心即童心,童心是人最初的本心,它毫无虚伪的雕饰,完全是一片真情实感,因此也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珍贵、最值得肯定的东西。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梦幻,因而所表露出来的就是一片童心,一片真心。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人性的纯真,我们认为就是自己心中感受的是什么,说出来的也就是什么,决不虚伪浮夸,也不拔高造假,一切都按照内心的真实想法去讲述,去展演。
在古希腊神话中,其感人至深之处,就是其纯真的人性展示。他们的神话故事讲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既然他们认为人是世上最高尚的,所有的神都无法比人更高尚,所以,他们就按照人的形象,人的品格来造神,来讲述神的故事。驱魔母题神话中的英雄,是半人半神的形象,因此这些英雄出现在神话中的时候,也完全与人一样,既有着近乎神明般的威力,也有着人类的性格缺陷;既叱咤风云,傲视苍穹,也吃喝玩乐,追求私利私欲的满足;既追求卓越,逼近崇高,也不忘人性,偶尔堕落。如夺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在其多取金羊毛的过程中,确实不惧艰险,永不退缩。无论是面对凶猛的公牛、凶恶的毒龙还是龙牙武士,一直勇敢战斗,表现出英雄压倒一切,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但是在他夺取了金羊毛以后,却也贪***享受,追求个人的权利和私欲的满足,抛妻弃子,投靠新欢,最后促成美狄亚杀子这一人伦悲剧的上演。
再比如说奥德修斯,智慧过人,为希腊联***攻克特洛伊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木马计”至今令人叹服。他重创独眼巨人的缓兵之计,至今也深受人们的赞颂。然而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后,却因为个人的嫉妒之心,残杀了100名妻子的追求者,这种内心的残暴,确实是其人性的污点。至于那些驰骋在特洛伊战场上的英雄们,则更是如此。陈中梅先生认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不仅在战场上一个个都是人中豪杰,同时也是喜欢自吹自擂的高手。“对于英雄,吹擂是一种无需思考、脱口而出的行为。勇士们似乎个个都是辱骂的高手,需要时只消信手拈来,往往便能出口成章。”“勇士们平时聚首或宴饮时,多有夸大其词的表述,把吹擂当成家常便饭。”[6]喜欢吹擂,固然是英雄们的一种性格缺点,但这还不算什么,有些英雄甚至为了个人的荣誉,无视自己战友的死亡而袖手旁观。就说《伊利亚特》中最伟大的战士阿喀琉斯吧,凡是接触过《伊利亚特》的人都知道,阿喀琉斯是希腊联***中最伟大的英雄。然而,他却因为联***统帅阿伽门农抢去了他喜爱的战俘而觉得羞耻,为此而拒不出战,哪怕是希腊联***的勇士们一批批地倒在特洛伊***队的长矛弓箭之下时,他依然无动于衷,完全将个人的荣誉置于联***整体荣誉之上,而他最后虽然重返战场,也不是出于对希腊联***整体荣誉的维护,而只是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之死复仇。除此之外,阿喀琉斯在决战中,杀死了特洛伊人最伟大的战士赫克托耳后,却因为自己内心中的复仇意识而做出不光彩的行为,就是对赫克托耳尸体进行侮辱,拖着赫克托耳的尸体绕城几圈。这种不顾廉耻的行为竟然也发生在这位希腊最伟大的英雄身上。
总之,在希腊英雄驱魔神话中,英雄们并非全知全能,至美至善,相反,他们七情六欲俱全,人性的所有弱点都表现在他们的身上,而绝非什么超凡脱俗的道德圣贤。这些英雄们风流浪漫,追逐个人名利,私欲膨胀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英雄世界,一幅活脱脱的世俗风情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故事,才使得英雄显得血肉丰满,真实可信。我们认为,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塑造是合乎理性、贴近人性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故事,才真实地展现出纯真的人性。
三、负面的人性
希腊神话中的这种纯真的人性,不仅表现在神与英雄形象的描写中,也表现在对魔鬼的描写中。在希腊神话中,魔鬼并非是什么与人完全异质异形的生物,而只不过是负面的人性的展现。不过,纵然是魔鬼,也不是将其视为人性负面的渊薮,是纯然的恶的堆积,相反,魔鬼也有“非魔”的一面,或者说,比较接近人性的一面。这一点倒是希腊神话的一种独创。
先看一下凶恶的巨人。奥德修斯在回乡途中遭遇的独眼巨人以人为食,这应该是其魔性表现的典型代表,然而就是这样的恶魔,在他平时的时候,却并非以作恶为职业,反倒是也如同常人一样,每天从事畜牧生产,在他的山洞里,并非是白骨累累,相反却是“大型的***酪饼装了一筐又一筐,牲口棚内拥挤着绵羊和山羊,地上到处是箩筐,水桶里盛着满满的***清,挤奶的桶罐满地都是。”巨人从山上牧羊归来时,“宽阔无比的肩膀上扛了一捆巨大的干木柴。……巨人重重地坐在地上,开始给绵羊和山羊挤奶。他把一半的羊奶倒入凝***酶中拌和。那是无花果树汁,制作***酪时用它拌和奶品,可以使牛奶或羊奶很快地凝结聚块,巨人捞起***酪,装在筐内,让它干燥。他又把另外一半羊奶盛在许多大盆大碗里,那是他每天的饮料。”[7]从这些材料看来,这位独眼巨人其实普通得于一般牧民并无什么不同,充满了人性的色彩。再看一看那些禽兽类的恶魔,如卡德摩斯斩杀的毒龙,也只是在人们侵犯了它的领地后,才向人们发起攻击,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进入它的领地,它也就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这一点完全符合毒蛇的生活习性。
甚至是那些半人半兽的恶魔,虽然它们在魔鬼中当属最凶恶的,攻击人类的力量也最强,但它们也只是在自己的领地内活动。在平常的日子里,似乎也与民众两厢无涉,譬如说蛇发女妖墨杜萨,神话中她们三姊妹似乎也没有多少劣迹,她们只是在自己的领地平常的生活,如果不是珀尔修斯主动前往,向墨杜萨姊妹发起挑战,她们对民众其实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再说半人半牛的弥诺陶洛斯,虽然也吃人,但它吃人是受了国王弥诺斯的指使,也就是说,如果它没有得到国王的指使,神话也没有说它主动吃人的事。其实,在古希腊驱魔母题的神话中,所有的魔鬼虽然也作恶伤人,但似乎它们的作恶都是事出有因,而非以作恶为乐事。在寻常的日子里,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劣迹可言。古希腊人并不是因为它们是魔鬼,所以就尽量的将它们描绘得十恶不赦,反而是按照人性的善恶,有分寸地分别加以描述。
古希腊人之所以没有将魔鬼写成邪恶的根源,是因为他们相信,人性的本质不是邪恶。“没有人会去追求恶,除非是因为无知。”[8]这一点,与今天的心理学家的看法有一些类似。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赫・斯通就曾这样明确的说过:“天生邪恶?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哪怕是犯罪史书和所有暴君传记也没有。所以这里的答案是否定的。”[9]既然没有天生的邪恶,那么也就没有绝对的邪恶,一切邪恶都是其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耦合条件下发生的。正像尼采在《查拉***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说的那样:“人就是横亘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一条绳索,这条绳索之下就是深渊。”[10]而那些掉下绳索,坠入深渊的就是邪恶,那些走过绳索的幸运者就是尼采心中的超人。在这里,善与恶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6页。
[2]转引自【美】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3][德]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刘超之,艾英译,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第582页。
[4]转引自[美]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5][明]李贽:《焚书》卷3,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页。
[6]陈中梅:《荷马史诗研究》,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269,271页。
[7][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云译,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578页。
[8][美]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9][美]迈克尔・赫・斯通:《剖析恶魔》,晏向阳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10][德]尼采:《查拉***斯特拉如是说》,引自斯通:《剖析恶魔》,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25页。
作者简介:陈静(197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古希腊英雄神话中的人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