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

一、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相关涵义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但与农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魏礼群著:《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之(代序言)《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序言第1页)

本文讨论的农民工,是指有农民户籍身份,进城务工的人中,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的那部分人,包括农民出生的没有获得城市户籍并在城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但不包括亦工亦农的两栖农民工。这些人只是户籍在农村,不想、或许也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是

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目标是顺应城市化进程,移民城市。

城市生活方式的基调——城市性,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正式社会组织取代非正式组织对社会日常生活起组织作用,社会控制的正式机制(法律、法规、***策和契约等)比非正式机制(血缘、家庭、习俗等)更重要。第二,竞争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旋律。城市生活中时时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第三,社会交往表现出广泛性与浅表性,社会交往成为一种角色的交往,即非个人的和无情感作用的交往形式。第四,社会关系联结的主要纽带是货币而非亲缘或地缘,为人处事上有很强的功利意识和理性的思维方式。第五,生活方式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价值趋向型的。

“适应:法国瓦卡罗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适应,而适应能否成功,全在于是否能以不断的努力而树立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适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体在一定的生存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生存条件的过程。适应程度越高,生存和机会便会越大。就人类而言,适应的方式除本身的改变之外,还需要改造环境。为了生存,人类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竞争,也要与社会环境进行竞争。适应社会最困难的过程,集中于“自我”与“他人”以及“我群”与“他群”之间的适应。为了整体的生存,必需有相互适应,不适应者就会被淘汰。”(程继隆主编,《社会学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1版,415页)本文要讨论的就是农民工这个“我群”与城市居民这个“他群”之间的适应问题。

“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的最大障碍就是户籍制度问题,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障碍。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农民工”,其直接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的二元户籍制度。”(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60页)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就业、居住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以及教育等一系列的“不同户籍、不同待遇”的不公平的制度,成为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度。其原因是法律上对农民的歧视,导致城市系统从***府到市民,从思想观念到日常行为等方方面面对农民工的歧视。

二、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工业化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变,使进城农民工在职业转变中大规模地向市民转变成为必然;较高的经济收入、较丰富的的文化生活、较多的发展机会、也吸引以年轻人为主的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实现这一转变,自身需要克服安土重迁传统的影响;需要学习更多文化、法律、城市社会知识、增加社会交往,适应城市生活方式……”(韩俊、崔传义著:《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之《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第467页。)

上述一段论述,前半段说明了农民工向市民转变的原因。后半段说明了农民工如何适应城市的生产生活。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还应在价值观念上、在社会心理上认同并接受城市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由于人多地少,农村土地的容纳能力有限,农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福利上的巨大差距,是外界对农民同胞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如前所述:较高的经济收入、较丰富的的文化生活、较多的发展机会,是农民工出于自身的需要而进城就业,并希望向市民转变的主要动力。

农民工进城谋得一份职业、获得一个住所,就有了在城市立足的基础。但是,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组织方式不同、文化习俗不同、思想价值观念、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民工进城后,很难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如前面关于“适应”的涵义中所述:“适应社会最困难的过程,集中于‘自我’与‘他人’以及‘我群’与‘他群’之间的适应。”“而适应能否成功,全在于是否能以不断的努力而树立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因此,农民工进城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所在的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通过自学、成人教育或职业培训,学习就业技能,提高文化水平;通过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和沟通,使得自己在生活方式上、思想观念上对城市社会逐渐认同并接受,同化为自己的,进而实现向现代城市市民的转变,成为未来公民社会的现代文明的城市公民。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以及个人和家庭根据工作机会变化而发生的迁移。就业和生活方式是影响迁移决策的两类重要因素。前者直接与个人预期相关,后者可以看成从消费方面影响个人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迁移主要以收益预期为基础,通过从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区域和工作流动到生产率相对高的区域和工作,劳动者能够变得更有效率。迁移能够增加个人的收入和工作经历、获得相关信息和技能。因此,迁移也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73页)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城市有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并没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对于农民工个人来说,由于工作技能的差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在就业问题上,个人预期需要个人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更多的技能,使自己能在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提升就业技能的过程,也是获得更多工作经历的过程,技能的提升,在工作中应用后,可使农民工增加收入。收入增加后,为获得更多的收入,需要继续提升技能,也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工作技能的信息,就业机会的信息。当农民工的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是老乡推荐介绍:“据调查,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外出,有组织外出的仅占12%。自发性外出主要靠亲友介绍或帮带,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也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页。)而是通过中介组织、招聘会、有招聘信息的报刊、杂志,招聘网站等多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提升工作技能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师傅传授时,而是通过正规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学校、自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工作技能。当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与提升工作技能的方式实现多样化,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时,在就业方面就适应了城市环境。

“而经济地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也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缺少生活上、情感上的交往。”(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63页)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有更高的收入预期。因此,增加经济收入,在经济上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当或更多的收入,也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民工有了更多的工作技能,更多的就业机会之后,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工会更多考虑定居城市。通过租住城区房屋,或者购买房屋,农民工实现了定居点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定居点的转变、经济地位的平等,使农民工获得了与城市居民平等交往和沟通的资本。“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是为了挣钱,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1页)

农民工适应城市的最表面是在行为方式上、外在形象上,如言谈举止与衣着服饰上模仿城市居民。男女青年的衣着、打扮,在外表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已无多大差异。女孩的工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在购买衣服、化妆品上,她们也学城市女孩一样,穿时装、做头发、化妆打扮。言谈举止的模仿,需要他们与市民有更多的交往和沟通。

“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调查表明,农民工业余时间的休闲方式主要有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聊天或闲逛、及体育活动、听广播、上网、看录像、电影、打电话、自学、参加培训以及其他活动等。50%以上的农民工只有前三项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nmggz/dcbg/200612/t20061225_10263.htm,江苏劳动保障网,稿件来源: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这说明农民工在业余时间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交往。没有交往和沟通,就没有真正适应城市。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是因为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更是因为城市较丰富的文化生活。主动融入城市社会的农民工,在休闲娱乐方面会具有更多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功利性的与同事或与客户间的饭局或应酬;文化性的看电影、演唱会、音乐会等;娱乐性的歌厅、舞厅、酒吧、夜总会等消费性的娱乐场所或公园游乐、市民广场娱乐、运动、与市民交往等,以及到健身房健身等体育运动。因人而异,体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动性。

“农民工进城后,短期内不能适应城市环境,不懂得怎样与城市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一般以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交往范围局限于农民工群体内部、老乡之间,使农民工虽然身处城市之内,却不能与市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交往。”(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63页)而在城市,社会交往具有广泛性特点,社会关系联结具有功利性,而非地缘或血缘。“生活方式体系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价值趋向型的。”农民工在争得经济地位平等、学习更多文化、法律、城市社会知识以后,主动以开放的心态与城市居民增加交往和沟通。其实,在就业中,农民工与同事中的城市居民有些交往,但那仅仅是业缘上的或事缘上的,范围小,程度浅。不可否认,业缘关系和事缘关系是农民工与市民进行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交往的纽带。随着进城时间的延长,交往的深入,会与更多的市民交往。“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适应性越强,调查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占78.40%,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分别占73.19%、66.96%和60.77%。”(《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三》(/nmggz/dcbg/200612/t20061226_10306.htm,江苏劳动保障网,稿件来源: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民工不能适应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农民工身份不被认同,也是农民工与市民平等交往的障碍,原因是:将城乡分而治之的二元户籍制度。

农民工完成上述的职业转换、定居点迁移、经济地位平等以及交往深入等对城市的适应后,最后一个适应是社会心理上的认同。这也是最难的适应过程。这与他们自身掌握的城市社会知识多寡,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正确与否有关。表现在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是否融洽和对自我是否是城市居民的认同上。而后者的障碍显然是户籍制度。主动融入城市社会,希望成为城市居民的农民工,一般会积极做出调适,正面地认识和评价城市居民和所工作居住的城市,并为自己将来成为市民而作着各种准备。

如前面关于“适应”的涵义中所述:“就人类而言,适应的方式除本身的改变之外,还需要改造环境。”在农民工自身改变之外,全社会都应当为农民工对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沉重的牺牲作出应有的改变。为农民工获得平等的人权作出改变。“认同进城农民工为城镇居民,是对现实的承认;给农民工留在城市变市民的选择权,给企事业稳定员工队伍创造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工与原有户籍居民一样提供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府的责任。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改变农民工的‘边缘化’地位,承接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任务。”(韩俊崔传义著:《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之《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第470-471页。)

三、排除户籍制度带来的系列障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尽快制定“尊重和保护人权”、“人人平等”、“保障公民迁徙自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户籍法。“社会问题经济学认为,歧视是指相同人(事)被不平等地对待或不同的人(事)受到同等的对待。”(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224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阻止不了全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城市居民和农民都是“人”,相同人被不平等地对待,现行户籍制度就是歧视农民的制度。必须尽快加以改革,革除不平等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自由互动、公民自由迁徙的平等的户籍法律制度,并禁止对公民迁徙自由加以限制,尤其禁止城市***府对公民迁徙自由权的限制。实现自由迁徙后,那些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社会保障、就业、居住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以及教育等一系列的“不同户籍、不同待遇”的不公平的制度,将因为没有户籍的屏障,而逐步实现平等。

建议成立***的(或宪法委员会),依宪法可以对全国人大及其***会将通过的和已通过的法律进行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可以依据宪法,专门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违宪审查和违宪诉讼,追究违宪者的违宪责任。使宪法司法化,***府如果对公民的迁徙自由加以限制,不论是***府的具体行***行为,还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法规、***府规章规定命令等,只要限制了的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公民都可依法提起违宪诉讼或一般的行***诉讼。

正在制定中的社会保险法应顺应全民要求,制定成为全民社会保险法:平等的保险待遇、全国无障碍地自由转续的社会保险法。“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法先天不足,中国最严重的歧视是城乡歧视和地域歧视。该法却没有相关禁止性规定。虽然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却没有相关的法律责任来保证“违法必究”。居住方面应尽快制定城乡统一的住宅法,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住房保障制度应作为住宅法的重要制度,平等保护城乡居民“居者有其屋”。医疗保障方面,将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制定“全民健康保险法”或者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法”。义务教育、高校招生、社会福利等各方面随着迁徙自由而实现公平。改革行***管理体制,建设法制***府、服务***府,加强社会保障,增加社会保障预算,为上述各种保障提供财***支持,真正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资源、社会服务系统以及上述各种保障对全体在当地就业的劳动者和当地户籍居民平等对待。促进农民工、新市民与市民的沟通,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在城市安居乐业。

参考书目

1《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三》

/nmggz/dcbg/200612/t20061226_10306.htm,江苏劳动保障网,稿件来源: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来源:《社会科学研究》作者:江立华时间:2006-12-05

3朱力著:《中国民工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参考书目

1《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三》

/nmggz/dcbg/200612/t20061226_10306.htm,江苏劳动保障网,稿件来源: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来源:《社会科学研究》作者:江立华时间:2006-12-05

3朱力著:《中国民工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研究室课题组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内容提要]:“农民工是传统的户籍制度与自由的市场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6-17页)在城市的农民工是非城镇户籍的外来者,是外业务工人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三》/nmggz/dcbg/200612/t20061226_10306.htm,江苏劳动保障网,稿件来源: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本文试论述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农民工的在城市中,如何在职业转变、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调适,从而适应他们所处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完成一个从农民到市民转化。最后就如何排除农民工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障碍进行论述。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适应、障碍

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

学习

黄正东:助武汉牵手芝加哥

阅读(23)

近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武汉要努力成为“东方芝加哥”。确实,这两座城市相隔万余公里,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处区位地理的“十字路口”、同被赋予“百湖之市”的名号、同是文化和工业聚集的重镇。百年以来,这两座城市神交

学习

三样菜 引爆川味江湖菜

阅读(27)

只做地道民间川菜600个餐位、半个小时爆满,这可能是很多餐厅梦寐以求的状态。而帮助“三样菜”实现并保持这一火爆态势的秘笈就是这里只做最地道、最好吃的民间川菜。据苏总介绍:“三样菜总开店至今一直都是非常接地气的,做的是地地道道的

学习

隔喧嚣于红墙外

阅读(37)

老北京的胡同里卧虎藏龙,身怀绝技的江湖人士,年代久远的门墙老宅,传统的民间美食更不用说,这许多细节都构成感受京城历史的最好元素。有一群经营精品酒店的人,将以上的这些元素加以搭配利用,将胡同里的一片院落改造装潢,凝和历史与现代感,给那片

学习

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内容包括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全文,企业家精神的经典语句。中国的企业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中国的企业家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回归本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企业家身上。弘扬企业家

学习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内容包括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李学勇(4)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至2010年)(9)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中

学习

品牌的本质是关系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的本质是关系,内容包括品牌关系的内涵,品牌的本质与概念理解。品牌不是个虚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它带来的是各个方面的实际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销售,有更高的溢价和利润,对顾客来说,品牌是

学习

男女凶手差异大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男女凶手差异大,内容包括男女差异小说解说,男女有别文章分析。长期以来,男性作为凶杀案的主角,一直是警察和社会心理学家们重点“关怀”对象,相比较之下,女性犯下的凶杀案件比较少,大众常常关注的是她们杀人背后的花边新闻,女杀人

学习

海洋能发电技术研究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海洋能发电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海洋能发电的种类以及方式,海洋能发电参考文献。【摘要】海洋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海洋能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波浪能、潮流能、潮汐能和温差能等。利用海洋能发电能够改善能源结构和

学习

邯郸四古都商业的兴衰及其对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启示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邯郸四古都商业的兴衰及其对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启示,内容包括邯郸三千年不改名字的古都,燕赵古都之称的邯郸。[摘要]今日邯郸市辖区内存在邯郸、邺城、大名和广府四座古都。由这四座今日邯郸辖区内的古都的历史演变及其商业

学习

完美设计 流体动力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完美设计 流体动力,内容包括流体动力泵工作原理,流体动力与机电一体化。EVASOLOTEAEGG泡茶球老实说,这家伙看上去是不是更像某个牌子的宠物玩具或AnnSummers店里售卖的?无可否认,EvaSoloTeaEgg泡茶球绝对是极具艺术性和社交话

学习

减肥心理秘笈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减肥心理秘笈,内容包括减肥心理暗示特别重要,心理减肥术。又是一年初夏时,放眼街头,爱美的人儿早已换上了色彩斑斓的薄衫,打开报纸、电视,各种各样的减肥广告充斥着我们的视线。作为心理学工作者,今天我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谈减

学习

滋补靓汤(一)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滋补靓汤(一),内容包括滋补靓汤排行榜,滋补靓汤的意思。好汤・养颜公式女人爱美丽,而日复一日忙碌于工作、家庭间的女人,历经尘嚣洗礼,透支的美丽元素令曾经的花容月色不再。纵然女人是水做的,也少不了一碗好汤为女人带来的温情

学习

撒拉语和土耳其语语音对比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撒拉语和土耳其语语音对比研究,内容包括撒拉语和土耳其语,撒拉语和哈萨克语的区别。撒拉语和土耳其同属突厥语族乌古斯语组,二者的对比研究对缺乏书面文献的撒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和土耳其学者的合作及文献梳理,作者分

学习

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核心价值观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辉煌、灿

学习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对长汀店头街的研究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对长汀店头街的研究,内容包括长汀店头街的历史,店头街长汀县独具风韵的明清古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正日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历史街区该如何得到复兴则成为了社会和学界共同关心与探讨的话题。本文

学习

城市中的绿色屋顶

阅读(44)

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而屋顶花园能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生态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关键词:屋顶花园,排水与防水,绿化配置,养护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一位美国景观建筑师在一座6

学习

跑酷=“城市疾走”?

阅读(25)

跑酷运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内核是“城市疾走”。它突破自身局限,跨越一切障碍,彰显当下年轻一族的生活方式。面对各种各样的未知的障碍,跑酷运动员用独具创意的动作表现自己面对障碍的解决方式,或穿越,或翻越,无论方式如何,他们专属于

学习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是干什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就业去向。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学习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内容包括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中卫公共交通路线规划。摘要: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构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学习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实证分析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实证分析,内容包括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原因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研究。【摘要】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方法(FactorAnalysis)来评估我国城镇居民的综合消费水平,和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有许多的特点。

学习

浅谈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内容包括当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的适用条件。【摘要】:城市要发展,城市排水系统是确保城市发展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以环境保护需求前提,城市排水系

学习

城市复兴与文化旅游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复兴与文化旅游,内容包括城市文化复兴,城市复兴意味着什么。熊大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