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记忆一定的文言词汇,初步学会阅读文言文,学习本文缘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理解游览而生发出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观点,感悟出新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点】
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理解游览而生发出的感悟。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缘事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红林尽染的群山,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学生齐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徐志摩面对沉浸在夕阳余晖中的康桥,又吟唱出了一种怎样的缠绵与不舍呢?(学生齐答: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敏感的中国文人总是喜欢徜徉在山水间,在自然里汲取精神成长的智慧与力量。
二、文本探究,读议结合
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文章思路: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但积累了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而且理清了文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入小组交流,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表达升华
学了本文,你的思想灵魂得到怎样的洗礼?请用一句精炼的话语来表达。
示例:不盲从,应三思,可少走许多弯路也!
(设计意***:在学完全文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让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更是精神上的升华。)
四、诵读结束,余音绕梁
九百多年前,王安石在这狭窄的洞中痛苦地转身,大发感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一思想,指导着他在其后的改革生涯中义无反顾地艰难前行。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缺乏他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到的“物”——合适的外力的支持,但务求变革的壮举和“尽吾志”的决心却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声震长空的巨响。
最后齐诵:“世之奇伟……其孰能讥之乎!”
【教后反思】
本课设计,力***达成高中语文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课堂合作探究、课后练习提高等环节以及朗读、思考、讨论、写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亲近文言,提高文言语感,并且培养其思维习惯,懂得去思考人生。以学生为主体,由感性的文言知识开始,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往更深的层面去发掘文章蕴涵的美感,从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清泉中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