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曰:“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过河,不过满腹。各尽其份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隅以为固。其中为堂,聚书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状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状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树,围周三丈。状若玉殃,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日:“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径一丈,状若棋局,曲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命之日:“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日:“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苦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徜徉,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枧,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司马光(1019~1086)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嘴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宋司马光任职御史台时,深感未能游赏自如,诗中便有“犹恨簪绅未离俗,荷衣蕙带始相宜”之句。至熙宁六年,提举嵩福宫,始辟“独乐园”。司马光自掏腰包买了二十亩地,真正开始经营他在洛阳的家。初始相当寒碜,所居才能庇风雨,夏天热得受不了。司马光别出心裁,在地下挖出一个洞,情形大为改观,于是常读书著述于其间,以为“穴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独乐园”已见规模,同子呈南北走势,地势南高北低,以“读书堂”为中心,依次布有六个景点,一一加以简洁的捕述。
自南引水北流,分渠水为五道,状若虎爪,注入一个池子。池北修一个暗渠,状若象鼻,水流出北阶,悬注庭下,遂分为南北二渠,环绕中央的庭子,会于西北而出。温公雅命此庭为“弄水轩”。堂之北又有一池,这个池子看来面积比较大,池中央象个玉块模样的岛子就很大。岛上遍种树木,将树梢结起米,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庐子,温公命之日“钓鱼庵”。
池北那个建筑才是温公起居的场所。南北走向建屋六间,向东开门,南北开窗,以利通风。屋顶上添茅草,聊以避酷暑。窗前多植美竹,夏日浓阴匝地可驱暑,秋夜竹影横斜可赏月,不远处又有清浅池水,倒也是不错。温公命之日“种竹斋”。他在池东整出一块菜地米,“良相”当不成,意欲当“良医”,在菜地里全种上草药,四周漫栽蔓药、木药,命之日“采药圃”。吲南砌起六个花坛,栽芍药、牡丹及一些杂花,边上建一亭子,名曰“浇花亭”。园子本距山不远,可是当年林木太过繁茂,平地里看不到山,于是温公在园中筑起高坛,时常站在上面看风景,此便是“见山台”。
这个“独乐园”属于中国文人较早的私家园林,《独乐园记》也可算是园林小品的鼻祖,开篇点明其名来自《孟子》。此为美文,短小精悍,浑然一体,情景交融,脉络分明,十分值得欣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司马光的《独乐园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