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范文第1篇
摘要:在乡村工业化模式之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就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开始谈起,紧接着分析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发达国家经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了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积累了较多经验。然而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面临着较多挑战。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来解决现存问题,实现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驱动乡村振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经济发达国家经验
(一)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在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取得较大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撑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顺利发展。比如,意大利作为首个为农业旅游产业制定法律的欧盟国家,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法》,要求欲从事该行业的农场主,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在获得认证之后,才能够进入农业旅游行业。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为了引导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国家旅游法》《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等。日本同样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例如《山村振兴法》《农山渔村余暇法》《市民农园事务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在规范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行为的同时,振兴了乡村的文化与经济。
(二)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
经济发达国家在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提升,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品质认证制度。例如,德国对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的监管十分重视,德国为保证休闲农业旅游质量,成立了联邦农场和乡村旅游度假协会,专门开展针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质量认证与监管工作。每三年都会对产业内各种休闲旅游场地进行质量评估认证,且消费者可以在协会网站上查看他们的各种信息。日本则非常重视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建设,采取了“一村一特色”的规划,通过加强地域特色、产品特色以及服务特色来打造独一无二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从而提高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质量。
(三)***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这些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取得较大成就的国家,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府在产业发展中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离不开***府的大力扶持,在***策与资金方面都需要得到***府稳定持续的支持。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领域经济效益普遍降低,美国联邦***府与各州***府加大对农业旅游产业的重视,将农业地区的旅游开发作为***府工作重点。在各级***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美国农业旅游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且美国***府设立了“农业旅游发展基金”,专门扶持农业旅游产业。在韩国,想要开设“观光旅游农园”,首先需要通过***府的审查,而一旦得到许可,“观光旅游农园”就会得到***府***策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约束“观光旅游农园”的经营行为。在韩国***府科学合理的支持与管理下,“观光旅游农园”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上缺乏较为统一的发展规划。首先,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互配合,导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相互分离。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建设,以及“农家乐”的建设,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而各个部门分离的工作状态会直接导致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难以被制定出来。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协调,也就会造成各个地方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极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对我国整体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是不利的。
(二)缺乏稳定的***策支持
虽然各级***府意识到了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策措施,使得许多区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良好。但是很多地方***府对这些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提供稳定的扶持***策和资金,导致这些区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虽然起步良好,但是缺乏持续发展动力,没有后劲。
三、对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发挥***府的引导作用
***府发挥出了高效的引导作用,是经济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府需要积极地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一方面,***府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并不断制定出台财***补贴***策,促进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市场内虽然出现了一系列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但是项目同质化比较严重,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失衡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需要***府根据市场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策,从而引导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合理开发与建设。
(二)完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能够顺利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涉及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内容还比较匮乏,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2013年制定出台,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覆盖范围不广。对此,我国立法机构需要及时地根据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三)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品的市场营销,擅长通过各种媒介来推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所以,想要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地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在借鉴海外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中国的市场规律,遵循时展理念,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协调多方面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丰富,传统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与活动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同质化的市场产品让广大游客失去了消费兴趣。在这种背景下,项目开发者就需要从“特色”出发,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与活动,让“独创性”成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宣传营销的着力点,从而以特色旅游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可以借助众多互联网平台来进行项目的宣传营销,项目经营者需要找准项目特色与优势,然后用网络信息化的形式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包装,最后通过国内几大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推广效力。
(四)确保农民的主体定位
驱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构建起完善的共赢机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鼓励农民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广大农民群体能够获得项目开发的红利;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农民从业群体进行培训来提高相关产品的服务水平,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服务的同时,让农民从业群体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四、结语综上所述,经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上起步较早,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探索切实科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驱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谢夏冰.山区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以福建永泰县为例[J].广东蚕业,2021,55(02):104-105.
[2]陈鹏宇,张再杰.锻造“四链”赋能农业现代化[N].贵州日报,2021-02-10(011).
[3]刘晓辉.武威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甘肃农业,2021(01):47-49.
作者:严海涛 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振兴范文第2篇
摘要: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培养、管理、使用好乡村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任务。为切实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管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一要确立乡村人才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务实人才观;二要自主培养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乡村人才基础;四要健全机制,保障乡村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人才
1确立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务实乡村人才观
乡村人才是在乡村区域或农业领域做出一定业绩的人。按职业岗位不同,乡村人才可划分为行***管理人才、技术服务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行***管理和技术服务人才范围界定比较明确,农村实用人才比较宽泛,主要指三农工作中,有些“土专家”“田秀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系乡村发展,情系“三农”工作,可能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学历教育,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或善于种植,或善于养殖,或善于经营管理,或传承了传统技艺,在各自的行业或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带动力,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这些都是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应加强培养、管理和引导。
2自主培养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2.1充分开发本地人才资源
在农业乡村人才工作中,坚持***管人才的原则,地方******府是人才开发的主体,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伯乐”,进一步提高各级******府对乡村人才资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主管部门作好调研,认真研究当地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及时向***和***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形成人才资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局面。农村地区条件艰苦,没有吸引外来人才的资源优势,开发本地人才尤其重要。结合乡村人才分类,当地人才的开发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开发,关键在“稳”。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羊”的带领和干部队伍建设,稳定的基层干部队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二是用好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关键在“活”。农业技术人员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使用模式,鼓励创新创业,***治上关心,提供自由发展的舞台;工作上支持,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之学有所用,人尽其才;生活上照顾,解除后顾之忧。真正作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三是开发利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关键在“实”。农村实用人才是立足本土,靠科技和勤劳创业、致富,带动一方的经济能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县、乡有关部门都应建立自己的农村实用人才库,分类跟踪管理,多沟通,多交流,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好,使用好。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当地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当地人才扎根基层,多年从事一项工作,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多数是内响外不响,有些仅限于本乡镇甚至本村。为加强当地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应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在当地媒体开辟人才专栏,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经历等方式,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2.2优化环境,吸引外来
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农村作为人才洼地,环境差,待遇低,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留守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引进外来人才,一要“筑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当地乡村人才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吸引外来人才搭建舞台。二要建立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拓宽外来人才到本地创业、发展的渠道,创新外来人才的选拔、聘用机制,简化用人程序,为外来人才的流入提供便利条件。结合组织、人社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计划,争取有关部门的***策支持,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把新的观念、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带到农村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要制定优惠***策,留住人才。外来人才素质较高,流动性强,为促使外来人才落地生根,长期为本地经济作贡献,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在***治生活待遇,科研项目经费安排,子女、配偶就业等方面制定优惠***策,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人才完成自身目标定位,营造能干事、干成事良好环境,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才能达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2.3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乡村人才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教育办学新模式。在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采用夜校、座谈、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短期或中长期培训班,使农村新增劳动力能够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术。在农村初中推广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农科教结合”的办学形式,把乡镇中学建设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联合体”。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发挥农村实用人才来自群众当中,便于沟通交流的优势,实行弹性办学,农忙时送课到田间地头,农闲时办学到基地课堂。二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农村专业人才的作用。作为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力量,各类农业院校、职业技校把乡村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农业大学生定向培养等各项扶持***策,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双证”制教育。针对各地实际,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学员在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中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扩展农民教育渠道。农村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将农业技术及时、便捷、大面积的输送到农村的新渠道,农业农村部门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方式,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学者开办网上学堂,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农业技术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助推乡村振兴。
2.4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乡村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培养选拔乡村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强力推动工作进展,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工作督导和目标考核。在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乡村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各项工作。鼓励引导成立各类人才协会,提供人才相互交流的平台,形成共同提高、辐射带动的良好人才氛围。二是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拓展选人用人的渠道,市县两级制定优秀乡村人才选拔表彰制度,设立优秀乡村人才库,以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为目标,使各类乡村人才都有创业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优秀乡村人才有所为、敢作为的目的。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的长效机制。制定乡村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套出台人才管理培养各项规章制度,分解落实任务目标,保障乡村人才工作长期稳定、规范有序开展。
作者:张***伟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范文第3篇
【摘要】***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监督公共***策制定与执行情况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进而实现良治目标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策是现阶段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公共***策,对其进行跟踪审计尤为必要。本研究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公共***策过程,论述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作用机理,以2018~2020年审计署审计公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实践中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困境,并提出相应优化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公共***策;国家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10月,***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三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8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这一重大战略的具体实施做出了阶段性部署安排。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规划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围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策。由于乡村振兴***策具有内容覆盖量大、影响范围广的公共性特征,无论***府还是社会公众对其的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都极为关注。2018年9月7日,审计署印发了《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审计监督的意见》,按照该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审计的相关工作随即有序展开。***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策纠偏与反馈机制,能够预防乡村振兴***策的理解偏差和落实不到位的风险,揭示乡村振兴***策制定缺陷和乡村***策执行体制障碍,抵御乡村振兴***策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与腐败。因此,为了使乡村振兴***策的良好初衷不被扭曲和具体***策能够有效实施,必须加强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
二、文献综述
(一)***策落实跟踪审计
国外关于***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Anderson和Easton[1]认为,***策落实跟踪审计补充和完善了传统审计的内容,国家审计机关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特点对公共***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使国家审计内容更加完善。Dunn[2]提出了公共***策评估的适应性标准。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策落实跟踪审计。秦荣生[3]认为,***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对公共***策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发现***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一种国家审计形式。谭志武[4]提出,***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目标不仅在于评价***策执行效果,还在于***策资金管理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于***策落实跟踪审计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刘波[5]提出,我国***策落实跟踪审计应该依照客观、合法和创新的原则进行。王慧[6]认为,要把握公共***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持续进行***策落实跟踪审计,以充分履行国家审计职能。
(二)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
现阶段,乡村振兴***策是我国公共***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外对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进行研究的文献较为缺乏。在我国,李平[7]论述了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内容,其重点在于揭示“阻碍乡村振兴***策措施落实、制约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等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刘锡平[8]指出,国家审计机关应当对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申报立项、组织管理、使用绩效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综上可知,学者们对公共***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定义、内容和公共***策执行效果审计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已有文献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其内容和重点,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于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作用机理
基于我国“全面治理”与“持续治理”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村振兴***策的着力点在于形成“全过程一体化”的公共***策作用机制。为此,需要将乡村振兴***策落实的全部过程纳入审计监督范畴。***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过程的持续审计,其在乡村振兴***策落实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相应的治理作用。
(一)乡村振兴***策落实过程
1.配套措施制定阶段。通常,有关乡村振兴的重大***策由***及其职能部门制定,考虑到我国各个地区乡村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策适合度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特征,因而地方***府及其职能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与当地实际条件高度契合的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并按照配套***策措施的制定目标分配乡村振兴资金。各地方***府通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制度等配套措施,进一步宣传、解读和推广乡村振兴***策,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乡村振兴***策制定者、执行者以及受众方对***策理解不一致的问题。限于***策制定者的有限理性、知识存量和认知水平差异,同时也受到地方差异的影响,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的制定可能会在***策传递过程中与中央相关***策发生偏差,因此国家审计机关需要对乡村振兴***策的配套措施制定情况予以审查和评价。2.***策执行阶段。各级***府及其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策执行和协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利益诉求不同、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使用不规范、组织协调不顺畅、***策效果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国家审计机关需要对乡村振兴***策执行情况予以充分关注。3.***策效果评价阶段。对乡村振兴***策效果的评价必须考察该***策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我国公共***策评估主要由***府部门进行,***府部门在系统内采取自下而上的总结报告等形式对***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存在评估主体单一、***性不足、专业性缺失的问题,这将影响乡村振兴***策效果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因此,国家审计机关需要作为***于乡村振兴***策制定者、执行者和受众者的第三方,秉持***、客观和公正的职业态度,运用绩效评价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乡村振兴***策效果实施评价。
(二)跟踪审计作用机理
1.乡村振兴***策制定阶段的审计预防治理。乡村振兴***策制定阶段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乡村振兴***策的“形式”维度,乡村振兴***策的形式是指乡村振兴***策所存在和产生的方式以及外部表现形态,具体包括***策的文件形式、***策体系形式和***策制定程序。乡村振兴***策落实制定阶段的审计实质上就是形式维度的审计,即在乡村振兴相关***策执行之前,国家审计机关对地方***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进行的审计评价,具体地,应重点关注地方***府制定的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的确定性、配套措施体系的一致性以及配套措施制定程序的法定性。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及时介入地方***府制定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的环节,在审查各地方***府是否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配套措施基于形式维度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内容包括:***策执行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是否完整;配套措施的条文是否具有确定性和一致性;配套措施与中央乡村振兴***策精神是否一致;各项配套措施之间是否协调和相对稳定;与当地“三农”情况的契合程度;配套措施制定依据是否合理;配套措施是否可行等。通过审查,及早发现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设性建议,防止由于地方***府及其职能部门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制定不当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发挥国家审计的事前预防功能。22.乡村振兴***策执行阶段的审计揭示治理。乡村振兴***策的执行即“事实”维度,具体而言,乡村振兴***策的事实维度是指乡村振兴***策具体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数量值、比率关系或统计结果等客观存在的指标。乡村振兴***策的具体执行过程受众众多,是一个复杂、涉及多个领域、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对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事实”维度的审计属于事中审计,是对乡村振兴***策实施过程及***策实施所涉及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审查各级***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策执行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履行情况,评价***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合法性与恰当性。主要审查内容包括:***策执行主体在乡村***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执行、扭曲执行和执行不畅等情况;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和资金监管责任等情况。通过跟踪审查乡村振兴***策执行过程及资金使用情况,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阻碍乡村振兴***策执行的原因,揭示影响乡村振兴***策落实的因素,向***府相关部门提供审计建议,保证乡村振兴***策执行到位,避免***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3.乡村振兴***策效果阶段的审计评价治理。乡村振兴***策的效果也就是“价值”维度,即乡村振兴***策运行中和运行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发挥的实际作用。乡村振兴***策的价值具体表现为***策效果、***策效率和***策影响。对乡村振兴***策效果阶段的审计,也就是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价值维度的审计属于事后审计,通过评估乡村振兴***策产生的影响,即该***策引起***策受众方和社会发生的改变,判断乡村振兴***策是否符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社会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项公共***策的价值标准,进而实现对乡村振兴***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权利监督与约束。国家审计机关对乡村振兴***策价值维度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价乡村振兴***策的执行效果是否已实现预期目标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审查乡村振兴***策专项资金运用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估乡村振兴***策执行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科技和人才、农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等。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影响乡村振兴***策顺利实施或偏离价值目标的因素,促进各级***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意识和履责能力,保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策价值目标实现。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三个阶段即***策制定、执行和效果评价阶段,也就是形式维度、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三个方面的审计彼此联系配合,形成一个审计治理的作用体系,具体如***1所示。
四、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各级国家审计机关从2018年底开始依法进行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2018~2020年,审计署共了9份有关乡村振兴***策落实的审计公告,从审计公告来看,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一)审计介入评价配套措施制定较为滞后
根据审计公告,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制定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各级地方***府未能及时完成乡村振兴***策的具体方案,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例如,审计署2020年第5号审计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下达给辽宁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的市、县的涉农财***专项资金10.13亿元滞留、滞拨、长期闲置,其中2.84亿元闲置两年以上。二是各级地方***府未能科学论证乡村振兴项目,导致项目建设标准不高或后续管理不到位。例如,审计署2020年第4号审计公告显示,辽宁省法库县、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甘肃省西和县等7个县53个农村道路管理不规范,2038.64公里道路养护或生命安全防护不到位,涉及资金3.8亿元。三是各级地方***府项目方案编制不合理,项目进展缓慢。例如,审计署2020年第4号审计公告显示,山西省和顺县、山东省蒙阴县、广东省佛冈县等17个县6.33万农户的农村厕所改造任务未能如期完工。实际上,如果审计机关及时介入各级地方***府制定乡村振兴配套措施的制定阶段,通过对***策的一致性、合理性、确定性等形式进行评价,上述问题原本能够得以避免和纠正,但目前审计机关在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制定阶段的评价功能缺位,审计治理的预防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导致地方***府存在乡村振兴***策具体方案迟滞、项目论证简化、项目方案编制粗糙等问题。
(二)***策执行过程审计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关注欠缺
乡村振兴***策执行是***策落实过程的中间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策执行审计要通过跟踪审查执行过程发现***策落实偏差,并揭示影响落实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审计公告结果的梳理发现,乡村振兴执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仅仅关注发现的问题本身,并未深刻揭示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例如审计署2020年第4号审计公告指出,“部分地区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和生猪生产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每个具体问题在后附的主要问题清单中反映为“问题类型”和“主要表现”,但是对于***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没有单独列示,仅在“问题表现”中有“管理不规范”等模糊的原因说明。关注***策是否落实、执行是否存在偏差仅仅是乡村振兴***策执行审计的一个方面,对于其落实不到位、执行存在偏差的原因揭示却是***策执行审计不可或缺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审计人员为乡村振兴***策充分执行提供“如何规范管理、从哪里入手规范管理”等有价值审计建议的依据。然而,目前乡村振兴***策执行审计中重问题、轻原因,审计治理的揭示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也就难以及时发现和揭示制约乡村振兴***策顺利实施的各种原因。
(三)***策效果审计对***策及其效果的评价不足
审计署的有关乡村振兴***策落实的审计公告的内容及其后附的主要问题清单说明重点集中于:资金闲置、项目建设标准不高、项目后续管理管护不到位、项目进度慢等问题,缺少对乡村振兴***策本身或***策执行效果的评价性描述。即便专门针对乡村振兴***策的2019年第6号审计公告,也仅仅运用诸如“建设任务未完成”“尚未投入使用”“未实现目标任务”等比较简洁的语言描述现状,并未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阐释审计发现的问题,也未对***策落实及其效果予以评价。2019年第6号审计公告中针对效果性的评价体现在农村厕所改造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效益与资金效益上,例如“14个县的农村厕所、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后因管护不到位等无法有效使用,部分长期闲置未发挥效益”。再如“造成32.73亿元滞拨或结存在地方财***、农业等主管部门或乡镇,其中4.94亿元闲置1年以上,最长的闲置超过4年”。这些对项目效益和资金效益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农民满意度、人居环境治理质量、乡村振兴***策产生的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发展状况等方面,***策落实跟踪审计并没有予以相应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问责。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通过关注***策受众人员和乡村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实际变化,并将实际变化的现实和应该发生变化的价值标准做比较,以此为依据对乡村振兴***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确保各级***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乡村振兴的***策价值目标实现。但审计实践中鲜有关注乡村振兴***策及其效果,对乡村治理问题问责不到位,审计治理的评价功能未有效发挥,乡村振兴***策的价值目标实现的评价便无从谈起。
五、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优化路径
(一)及时评价配套措施,为乡村振兴***策制定提供信息和咨询
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及时介入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制定阶段,实质上是在法律赋予其的合法地位前提下参与乡村振兴***策过程,扩大了***策主体参与广度,并前置了非传统***策主体参与***策的时间,而且国家审计机关要出具审计报告,报告上应重点列示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审计建议,以提高审计参与***策配套措施制定阶段的质量。另外,国家审计对乡村振兴***策的形式审计,要通过审计公告和公告解读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充分和真实的乡村振兴***策配套措施制定信息,从而克服各级***府和职能部门内部缺乏公开信息的动力与机制的缺陷。社会公众从审计公告和公告解读中获得审计信息后参与乡村振兴***策,也有助于从“源头”上保证乡村振兴***策和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深入挖掘问题原因,保障乡村振兴***策顺利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策执行涉及多种因素,保证其顺利执行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执行者尽职尽责,二是***策执行过程中的制度保障。从乡村振兴***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外在表现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需要审计机关和人员能够以宏观和全面的视角,从问题表象分析影响和阻碍乡村振兴***策落实的执行主体或者制度因素,从而发现乡村振兴***策偏离预期目标的原因。具体而言,在乡村振兴***策执行阶段,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审查各级***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保障乡村振兴***策落实,并对***策具体执行单位和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监督和约束乡村振兴***策执行主体,以确保其职责履行到位。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策落实过程中的执行机制、监督机制、责任制度和建成项目的管理机制,通过对上述制度设计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揭示乡村振兴***策落实的制度障碍,为乡村振兴***策各个相关主体提供具有可行价值的建议,从而及时纠正乡村振兴***策执行偏差,防止***策落实发生变形。
(三)有效开展***策绩效评价,促进乡村振兴***策价值目标实现
各级***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所作为,并且承担公共受托责任。与之相适应,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需要关注***府制定和执行***策的公正性、效率性、平等性和稳定性,即在乡村振兴***策的终结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对该***策予以绩效评价。乡村振兴***策绩效评价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完善乡村振兴***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乡村振兴***策效率、乡村振兴***策效果、乡村振兴***策影响和乡村振兴***策充分性四个维度。效率维度是指乡村振兴***策成本收益率,乡村振兴***策收益不仅有货币收益,还有非货币收益。因此对乡村振兴***策效率维度绩效评价主要在于***策是否以最低成本最大化实现乡村振兴***策的预期目标。效果维度是指乡村振兴***策结果是否或在多大程度达到乡村振兴***策制定目标。通过乡村振兴***策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比较进行乡村振兴***策效果维度绩效评价。影响维度是指乡村振兴***策对农民及其他群体产生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影响,也包括心理影响等其他影响。充分性维度重点评价乡村振兴***策制定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效解决,农民的诉求是否得以充分满足。2.建立乡村振兴***策绩效评价过程和结果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国家审计发挥约束性和建设性作用。乡村振兴***策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乡村振兴***策落实跟踪审计信息的一部分,国家审计机关一方面向***府报告,并以简报形式印发给乡村振兴***策的相关执行部门,另一方面在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网站上以审计公告形式公开。国家审计机关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基础上,向社会公众公开乡村振兴***策落实审计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影响力,有助于更多社会公众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3.根据乡村振兴***策绩效评价结果实施问责。乡村振兴***策绩效评价结果有正反两个方面,对于正面效果明显的乡村振兴***策应继续执行,对于产生负面效果或者无效的乡村振兴***策应予以废止,而对于有待改进的乡村振兴***策,***策制定部门应结合审计建议予以完善。另外,对于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的乡村振兴***策,***府有关部门需要分析***策制定不恰当和执行不到位的具体原因,并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以发挥绩效评价的结果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AndersonW.,D.Easton.ThePoliticalSystem:AnInquiryintotheStateofPoliticalScience[J].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1953(3):862~880.
[2]DunnW.N..ProbingtheBoundariesofIgnoranceinPolicyAnalysis[J].AmericanBehavioralScientist,1997(3):277~298.
[3]秦荣生.***府审计新领域:经济***策执行效果审计[J].当代财经,2011(11):112~118.
[4]谭志武.***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的认识——基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实践[J].审计研究,2012(6):19~23.
[5]刘波.***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审计月刊,2016(11):4~7.
[6]王慧.***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17(2):21~24.
[7]李平.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J].审计月刊,2019(10):11~12.
[8]刘锡平.机层审计机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占位与担当[J].审计月刊,2020(10):14~16.
作者:杜静然 赛娜
乡村振兴范文第4篇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高度重视。传统民居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数量宏大、形制多样、建造技艺丰富等特点。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是居民生活中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它生动体现了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审美意识、社会结构等。
河北省正定县西里寨村作为北方典型的村落,存在传统民居保护不当、新建民居缺乏统一规划、可识别性较差的现象。本次实地调研及研究旨在以系统的乡村建设思想为基础,探讨出符合地域的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规划引导,保护优美庭院风光,展示浓郁乡情民风,开发地域特色产品,强化对优秀的地域建筑文化的发掘、记录、继承与发扬。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梳理,主要从产业规划、道路系统、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单体改造五个层面对西里寨村进行规划改造,期望能够通过规划提升西里寨村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围绕城乡发展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指导,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基本概况
1.区位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中部,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距天津新港350千米,东距黄骥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与省会石家庄市市区相接。西里寨村则位于正定县西部,距正定县城8公里。
2.气候
依据中国气候区划分类,西里寨村是东部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区,为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寒、暖、干、湿分明。光照较多,水热同季,降雨集中,早涝频繁。
3.历史
据传,宋初始有李姓在此定居,取名李家寨。后村庄发展,姓氏增多,更名里寨。清乾隆年问溥沱河水泛滥,冲塌村西,部分住户搬到村东,部分住户搬到村西,形成两个居住点。1945年划为两个行***村,该村居西,故名西里寨,沿用至今。
4.人口
西寨村人口为1800多人,420来户,男女比例基本1:1,没有出现空心村老人村现象。
5.经济
人均收入五干左右,来源为农作物种植(自家耕地和承包大队耕地1:在附近家具厂、农机厂上班。
规划目标
打破村内较为单一规划结构,形成村庄聚落体系。完善配套设施,满足人居环境要求。根据村内的交通及公共空间、建筑居住环境、经济产业现状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合理有效的改造策略,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提升西里寨村的整体村庄风貌。
规划重点及特色营造
1.规划交通及公共空间
(1)道路系统
村庄道路呈网格状,现有南北主要道路一条,东西主要道路一条。道路宽度基本在8-10米,因此不适宜做双向行车道。村落道路硬化不足,主路之外的其他地段缺乏硬化;村路东西方向的道路不够通畅;村落道路周边临时建筑和杂物堆放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
利用村内建筑废料对主路之外的路段进行硬化;拆除东西方向的临时建筑,疏通东西方向的道路;村落周边的临时建筑建筑和杂物进行清理,保证道路两边正常使用。
(2)公共空间
村庄现有村委会广场一处,并无其他公共空间且村委会广场空间品质较为一般。村庄整体空间布局较为紧凑密集,但存在一些破败院落,可以适当选取不具备保留意义的破败院落予以拆除,为村庄留出公共空间。村镇内村委会广场辐射半径不够,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拆除村落破败建筑,结合民居改造设计公共空间;改造村内闲置民居,设置老年人活动中心;清理道路两边的临建和杂物,布置道路两边的休息空间。
2.提升建筑人居环境
西里寨村大部分民居为现代民居,结构为砖混,基本都以一层为主,只有北侧一个街区为二层;均依据村子1986年的规划***建造,民居为典型的北方现代民居,缺乏地域特色以及标识性;建筑立面材质也不统一,有的是瓷砖,有的是抹灰,缺乏统规划。
建筑单体的改造策略主要是对村落中心区域两处代表当地建筑和施工技术的闲置民居进行改造。结合闲置民居的主体结构和当地传统建筑技艺设置坡屋顶风格,拆除和清理场地临时建筑;利用建筑废料进行道路硬化;保留地域建筑门窗和门洞技艺和特色,打造西里寨村的传统精品休闲和娱乐活动中心。
3.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根据正定县1 982年土壤普查化验,全镇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40/0,全氮含星为0.077,速效磷为10.6PPM,碱解氮为59.4PPM,速效钾为94.4PPMe土壤养分状况在全国属中等水平。河北省属上等水平,这也是本镇作物单产高的主要原因。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薯类;经济作物有花生、金针菇、芝麻、菠菜、棉花,白菜,韭菜、茄子、黄瓜、豆角、辣椒、西红柿、萝卜、葱、蒜等;树木主要有杨、槐、偷、椿、梧桐、苹果、梨、桃、杏、沙果、红巢、核桃、红枣等。
在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休闲参与和文化体验类的旅游项目,丰富游客活动体验,以乡村游带动和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结语
在城乡―体化进程加速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正定西里寨村的调研问题总结以及建筑营造的策略的尝试,试***保留农村地区特有的建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使得新农村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乡村振兴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为切入点,从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拓展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创建乡村特色文化等四方面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它不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而且为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定位导航。没有乡村的文化振兴,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最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高职院校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数量庞大的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送文化下乡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动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繁荣乡村文化的各种途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界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范建华、秦会朵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在继承原有优秀乡土文化基础上,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乡土的文化。李***明、向轼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乡村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成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乡村文化。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从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实需求。沙垚、王昊从主体、空间、时间、实践的四维框架出发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文化、能重新钩连历史和当代的文化、也能超越职业化的文化实践。从上述所列的内涵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内涵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述的都体现了共性的东西对原有文化的重新构建。综上观点,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传统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在重构的过程中通过剔除其不合时宜的传统乡土文化因子,顺应时展潮流,融合现代优秀文化因子,从而把乡村文化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优秀乡土文化,从而使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以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拉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国在几千年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经过长期改造、传承和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以此拉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生态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三是通过挖掘传统乡村社会中长期形成的治理智慧,如乡规民约、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淳朴民风等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四是通过挖掘古代商人长期在外闯荡过程中形成的“注重诚信”、“敢于打拼”、“勤俭致富”等的优良品质激发农民创业活力促进社会振兴。(二)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所积淀的农耕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的农耕文化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源泉,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灵魂,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凝聚乡村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农耕文明不断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广大乡村地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不复存在,淳朴、敦厚的民风逐渐衰落,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的逐渐流失。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三)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强调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变落后的农村文化面貌,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和需求。
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一)助推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思想道德建设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大力推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和***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学生可以利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优势,积极参加到乡村思想道德的建设中去。一方面,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与深入各乡镇***支部,并与之结对共建,还可邀请本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为他们作新时代***的最新方针***策的专题报告,提高村民特别是***员干部的***治站位和***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举办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帮助广大乡村群众树立正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辨是非,在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去其陈观陋习,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听***话,跟***走”。(二)助推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乡村基层文化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这给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文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但还存在着文化资源缺乏、文化内容单一、文化建设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加入,可以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高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予乡村文化建设的直接的帮助。二是高职学生通过开展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农村并协同乡村文化人员共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厚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文化自信。三是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乡村建立电子***书馆,集合网上文化资源,这不但实现高职院校与乡村基层文化机构可共享***书资源,而且还能引领村民健康学习,拓展网络文化资源。四是高职学生利用自身社会活动面广和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向社会各界宣讲乡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向乡村文化机构捐赠、捐购其所需要的书刊资料,联系城市各类文化组织给乡村基层文化机构传经送宝,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三)助推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乡村文化活动进行,因此乡村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发挥作用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提高乡村群众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活动具有天然优势。一是高职学生既可以为乡村文化活动出谋划策,也可以出人出力,协助乡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具有朝气活力高职学生的参与不但为这些活动增光添彩,而且大大增强活动效果。二是高职学生发挥高职院校自身文化优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村民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三是提升乡村文化活动品位,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繁荣发展,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下乡”,发挥高职学生较高的文化活动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乡村***员干部和群众提升组织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能力。(四)助推创建乡村特色文化,培树乡村文化品牌。乡村特色文化,既是乡村文化品牌的源泉,也是乡村文化中的精华,更是乡村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挖掘和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高职学生可以借助本校具有文化研究资料和自身人才的优势,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协同乡村文化干部和当地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行家里手,从历史、地方、经济、人文、区位等方面入手,挖掘或策划乡村文化品牌,寻找可以打响乡村文化品牌的路径和内容。具体可以通过查阅当地乡村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疏理并挖掘当地乡村文化的特色和亮点,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名片。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相关人物,深入了解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为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实现乡村特色文化与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相结合,打造响亮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地发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还需要高校、地方***府与乡村的通力合作,进行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9-23(1)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
[3]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4]王秀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教育与职业,2019,10:107~111
作者:王秀萍
乡村振兴范文第6篇
[提要]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民族骨血中的灵魂,***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是***民族地区文化的“起锚地”,也是文化延绵的“继承地”。新时代,***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文化振兴主体流失,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诸多现实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贯彻农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完善文化振兴服务体系,不仅是***民族地区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振兴是紧要任务、关键保障,更是建设基石,***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六分之一组成部分,其乡村振兴关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能够完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促进***提升全面发展层次。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内涵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具有丰富的当代内涵:第一,乡村与城镇平等发展,不仅包括文件所叙述的地位平等,也包括在发展机会、***策倾斜、技术资金投入等全方面的平等。乡村振兴战略将我国乡村看作一个发展整体,突破以往乡村被动的依附于城镇发展的陈旧思想,将发展靶向面向农村,利用城镇优势资源促进城乡要素流转,形成一套崭新的运行秩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注重乡村本体内生发展力量,处理好乡村内在关系,激发其整体发展积极性,形成乡村良性发展接续机制。第二,“五位一体”总布局之缩影———“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中的详细施行。“产业兴旺”推进经济兴盛,以建设乡村现代化多元产业链为目标,优化乡村现有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推进建立新型城乡产业联动发展链,以经济繁荣吸引人才、技术投资,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生态宜居”实现“绿水青山展露笑颜”生态愿景。加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落实“村村通路”***策实施,并着力解决乡村医疗机构空缺问题,且需合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将生态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推动二者良性循环,让乡村成为山清水秀、环境宜居的居住地。“乡风文明”提升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坚持改革乡村陋俗,推进建立农村教育、文化服务体系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实现乡村文化创造性蜕变。“治理有效”体现***治发展层次。***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扬率领力量,不断完善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制度,加强乡村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激发基层农民自治精神,规范农村约定俗成的道德治理,将法治-自制-德治相结合,形成有效治理体系。“生活富裕”成为社会发展缩影。坚持拓展农民增收途径,维护收入实现稳定增长,降低农民恩格尔系数,增强农民幸福生活感知度,实现全面小康总目标。(二)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工程,首先需明确乡村文化内涵。费孝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共有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总称。”是某一群体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进行生产生活,所形成的干系总和。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由此,乡村文化可概括为:“适合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体现农民终极关怀的一整套娱乐方式、道德规范和意义体系。”呈现着农村居民的生活习俗、婚丧嫁娶、自然风貌等因素,这些因素入境问俗,随着历史变更与区域环境迥异而变动,展现出具有浓厚韵味的当地农家风情。乡村文化是农民平居生活的式样,是其满足精神世界需求的主要方式,同样是农民一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与普遍乡村文化大体一致,是由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活习俗融合而衍生出的文化内涵,其中较多体现出少数民族习俗。由于较强的地域、民族、自发属性,少数民族习俗与汉民族习俗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使***民族地区乡村居民的行为、观念、社会文化逐渐融为一体,全方位立体化的渗透入***民族地区整体乡村文化中。(三)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内在联系。中国社会浓厚的乡土本色,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紧密联结。首先,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中华文明是在最初朴素的乡村文化基础上,历经历史研磨,打造而出。时代更替,乡村文化仍保持其精髓,深入扎根于中华民族骨血中,并紧随时代变换,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泉源,同样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先决保障。其次,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泰戈尔曾经说过“中国文明如活的种子一般,建立在中华民族人与社会共同的精神信念基础上,抽芽、结果。”中华文化潜濡默化的浸染力,将其烙迹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使文化成为乡村社会治理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也是指导***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践诺的精神能量。再次,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骨血”,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文化振兴是***中央针对性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要的战略部署,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要一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决使命和强劲保障。
二、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我国发展日新月异,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实现乡村振兴,须要深入分析***民族地区现阶段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城乡发展失衡,乡村文化振兴主体人力资源流失。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向上发展,但城乡发展差距却依旧呈扩大趋势,发展不平衡使乡村文化振兴问题凸出。首先,城乡发展失衡,资源配置不平等,科技、***策、资金等投入向城镇倾斜,造成乡村经济增长滞后,文化发展与新时代城镇文化发展脱节。其次,***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些许不相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难以与充满吸引力的现代城镇文化对抗,逐渐沦为稀有、边缘文化,文化自信在本地区村民中难有建树,不善于传承与挖掘乡村文化价值,为文化振兴带来阻力。最后,城镇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达经济吸引大批乡村居民搬迁至城镇,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失,“其中青壮年居民迁居占比颇高,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人口结构组成,年轻人才的流失,乡村中留下的中老年多数不懂汉语,文化振兴***策难以推行。因此,文化振兴工作如何实现城乡联动发展,挽留乡村人才,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成为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首要困境。(二)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不完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部署,建设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振兴的力量之源,需要百姓、***府的鼎力合作,但民族地区建立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中,出现些许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因供求偏差导致资源浪费、服务低效。***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据***总人口的40.1%,因地区性缺乏少数民族人才,在乡村中采用的文化服务体系,多以投放汉语书籍、开展汉语文化宣传讲座等形式,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不相符,使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难以满足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对新时代文化知识的需求。其次,落后的经济发展难以支撑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的完善。***民族地区存在一定数量“仅脱贫”乡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无法及时更新相关服务设备以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最后,***府工作人员不了解当地乡村居民实际文化需求。***府工作人员在完善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的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全方位乡村振兴工作,造成相关人员分工不明确,没有时间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农民文化需求,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作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因而,***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之一。(三)乡村文化振兴缺少特色文化内涵。***民族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史称西域,这片土地古老悠久且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但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农业、***治发展投入较多精力,忽视了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发掘建设。首先,***民族地区乡村少数民族文化被城镇文化同化严重,民族地区保留下来的民族特色建筑、服饰、屋内装饰、食品等过多融入现代化元素,逐渐失去民族文化内涵,这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振兴的长久发展产生不利。其次,***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过程色民族文化内涵体现方式少。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重点倾斜于建筑、食品等方向,而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婚丧嫁娶礼仪、民间手艺等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却被置之度外。最后,特色文化保护力度不足,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民族文化的抢救性发掘,但随着对***民族文化理解透彻的老年族群逝世、文化振兴主体人才的流失,造成现代青年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节庆特色文化内涵认识只停留于表面,并未达到价值认同与耐心钻研的深度,这使***民族地区新一代青年乡村居民日渐失去对农村特色文化的文化自信。以上此类现实问题对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极大挑战。
三、***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
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实现振兴,需要在***中央的***策支持下,以乡村居民为主体,***府为主导,***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多方位-多途径”的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以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回流。城镇和乡村是发展共同体,城镇的繁荣是乡村文化发展的目标和经济保障,乡村的发展是城镇稳固的根与魂。***民族地区乡村人才回流不仅要实现乡村经济腾飞,更要注重教育实施。首先,推进城乡文化振兴联动,达成文化抵补。一方面以现代化城镇积极文化作为“破冰铲”,清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中存有的极端宗教观念、守旧价值观、民族不融思想,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活力,同时城镇以现代化科技形式帮助农村建设多元化文化产业链,并为其文化产品输出打通道路,以网络直播、淘宝卖货等形式增加民族地区产业知名度,在乡村文化软实力下增强农民经济水平,减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差距;另一方面城镇发展需借鉴***民族地区乡村中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统与农民勤劳奋斗价值观的继承,对建设独特优良的城镇文化有着现实意义。其次,***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症结在“人”。一要在乡村发掘新经济增长点,激发农民建设乡村的创造性,***府应对农民创建新型产业做出相关***策支持,以优厚待遇吸引青年大学生、职业技术人员等,为其下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与选择;二要在农村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利用援疆***策留住人才,提高留疆人才待遇,为其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家属工作事宜,对其“扎根边疆,大有作为”做好后勤保障。最后,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教育教学水准,促进人才回流。部分乡村居民虽有强烈的乡土情怀,但因农村匮乏的教育资源,不得不为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自己学习更多技能而移居城镇。为促进人才的回流,乡村学校可申请先进地区教师下乡轮岗支教,并针对特殊民族地区实际状况招聘精通少数民族语言人才,辅助教学计划推行。同时,在乡村展开相应“双语”技术培训,让农民“不离家”就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从根源截断人才移居城镇的想法。(二)完善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完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是推动整体乡村振兴的关键点。首先,“***府———统领全局”,展开针对性“双语”文化需求民意调查,联合企业和居民,形成有效文化需求供给体系。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水平的乡村居民进行调查可具体了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症下药,为少数民族乡村居民投放民族语言书籍、电影等,帮助其理解新时代文化内涵,也能激励农民对文化振兴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农民主动参与文化振兴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其次,“市场——资源配置”,因***民族地区存在资金缺乏现象,***府可对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链投资空间大进行宣传,鼓励企业到乡村投资,对乡村缺乏的健身房、民俗馆等配套文化振兴服务设备进行落实。最后,“社会———协同配合”,利用社会组织力量寻求民族精英,向不懂汉语的农民宣传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普及文化服务体系的用法,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府可进行荣誉、投资优惠***策奖励,也可在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管理中适当融入股份制度,以股份参与和股息奖励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加入。总之,严格***民族地区***府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加强***府、人民和企业之间的配合。可分支出专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对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制定具体流程,深入农民生活环境中听取农民对完善文化振兴服务体系的意见,积极引导乡村居民共同参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不仅提高***府人员工作效率,也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体系良性运转提供了保障。(三)精准定位***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发展项目。***民族地区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孕育着不同的民俗风情,特色的民族文化、美丽的古村落建筑为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带来便利,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源泉。首先,保护文化遗产,守住***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根脉,深化开掘文化内涵,焕发乡村特色文化光彩。西域文化自古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仅包含特色民族文化,也展现着农民奋发***强、勤恳无畏的优良精神。应集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特色,组建民族文化博物馆、传统技艺展示馆,展示民族地区独特文化,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力量的踔厉奋发。与此同时,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要准确执掌城乡关系,不可对城镇文化一概否定,且要在完善保护乡村特色文化基础上对乡村进行新规划建设。其次,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铸造民族文化“名片”。***旅游业大好发展前景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良机,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在乡村中建设特色文化体验点,让游客深入乡村居民的家中,体会***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品尝民族特色糕点,也可举办集会,让游客加入少数民族的婚礼节庆中体验少数民族热烈的激情。再次,结合***民族地区地理风貌,依托***优势瓜果食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开办乡村特色名宿,吸引旅客入住,亲密体味乡村生活,还可在民宿附近开办采摘园,吸引旅客入园亲自动手采摘,通过游客扩大产品知名度,深刻理解乡村文化内涵,达到乡村文化振兴目标。最后,保护***整体自然风貌,振兴生态文化,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观基础上,发扬乡村文化产业,使承载着乡愁的一山一水都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况。***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是千万乡村居民的共同愿望,关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蓝***铺设进程。在社会各界力量协同努力下,要牢牢把握***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动交融,立体化完善乡村文化振兴体系,推进新型乡村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稳固文化根底。
主要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马良.农村文化内涵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0(01).
[4]任仲平.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度[N].人民日报,2012-05-22.
[5]张俊飚,张露.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怎么办[N].湖北日报,2017-11-12.
[6]陈建.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性失灵问题[J].***书馆论,2019(07).
[7]张梦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8]彭莹.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问题探论[J].上海城市管理,2018.27(04).
[9]杨玲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3.
作者:何璇 胡雨霞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