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贝尔说:“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黑暗里。你知道,像躲在阴影里的蘑菇,稍微施一些粪肥,看,它们就会长成可口的蔬菜。”
克里斯汀・贝尔难免让人想到早期的尼古拉斯・凯奇,他们都对表演有着狂热的兴趣,他们热衷低成本,但对有想法的大制作也来者不拒。他们与主流若即若离,大多数作品都不会很流行,但是在小众圈子里却会有一帮铁杆影迷。贝尔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他表演的最高褒奖不是“精彩”,而是“意外”。
为艺术减重
这是一个满脑子都是些惊世骇俗想法的家伙,要命的是,他还有能力把其中一些变成现实。如果不信,去看2004年的美国电影《机械师》吧。许多人在以各种形式挑战电影的极限,可惜胜者寥寥。《机械师》挑战的是表演的极限,它成功了,因为它幸运地摸到了克里斯汀・贝尔这张王牌。
一个工厂的操作工人,为失眠症所困,逐渐混淆身边的现实和头脑里的幻象。他越努力追索真相,真相越是扑朔迷离。影片所有情节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操作工已经一年没有睡觉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情节假定,甚至让人觉得故弄玄虚、夸大其词、矫揉造作……然而,当克里斯汀・贝尔扮演的操作工出现在镜头里时,所有人都只剩下目瞪口呆、乖乖相信的份儿了。这个瘦骨嶙峋的、几乎只剩一副骨架的所谓“人”的形象,实在太令人震惊。除了失眠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简直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释,一个现代都市里的蓝领工人,居然能够瘦到如此病态的地步。
贝尔是个身高184公分的大高个儿,平时体重185磅。为了演《机械师》,他用两个月时间减掉了三分之一的体重。这期间他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只靠一种复合维生素丸续命,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吃些色拉和苹果。刻薄地说,克里斯汀・贝尔在《机械师》里展示出的身体,大概可以算另一种视觉奇观。然而这种牺牲是如此必要,它几乎帮助贝尔完成了50%以上的表演。减掉63磅体重以后,贝尔说:“我有一种所向无敌的愚蠢的感觉,我能完成这部电影――就好像突然开悟了一样。”
拍摄《机械师》前,克里斯汀・贝尔身陷某种精神危机而无法自拔。他数周都待在家中,闭门不出,无所事事,就是睁大眼睛盯着墙看,他在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和不正确的选择感到焦虑。这种情况下,他读到了《机械师》的剧本,一下子就萌发了走出去的冲动:“哇哦,这是一个完美的电影!”
这大概就是所谓因缘际会吧,否则很难想象像克里斯汀・贝尔这样嗜睡如狂的人,居然会接下一个讲失眠症患者的电影。贝尔曾说过:“睡眠是我现在唯一的困扰,不过更准确的说,不是困扰而是乐趣。我太爱睡觉了,如果不打开闹钟闹铃的话,一天可以轻而易举睡12个小时。”
为角色增肥
更匪夷所思的事情还在后面。《蝙蝠侠》要拍前传《开战时刻》,也就是整个系列的第五集,克里斯汀・贝尔听朋友说这是一部低成本的、并非给儿童拍的影片,竟然鬼使神差地相信了,于是主动联系片方。得到这个角色之后,贝尔嘲笑自己是被人耍了。
他喜欢特立独行,面对一个人人趋之若鹜的电影,他会本能的敬而远之。在他看来,完全不想冒任何风险、追逐热门的做法过于狡猾,而他最初开始表演时就已经明确:“我不想做一个平庸的演员,也不想取悦任何人。”克里斯汀・贝尔偏爱低成本,但并不排斥大制作。相反,他对那些迷信低成本的人不屑一顾:“有一种自命不凡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只有在低成本、***制作的影片中才有严肃之作,我可受不了这种势利。”――真是个怪人。
《蝙蝠侠》是贝尔表演生涯里最大的一次冒险,他头一次需要把成功的砝码押在他的合作者身上。曾导演过《失忆》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贝尔眼中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人,由他导演《蝙蝠侠》,是一件比贝尔扮演蝙蝠侠更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贝尔确定出演蝙蝠侠时,体重成了大麻烦,刚拍完《机械师》的他不足100磅。当诺兰找到他时,贝尔虚弱得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了。克里斯托夫・诺兰把他带到一个训练师那里,做俯卧撑时,那个人拎着贝尔穿着的T恤衫后背,把他拎了起来。
《蝙蝠侠前传》五个月后开机,贝尔必须增肥100磅。医生强烈反对,因为这将给他的身体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然而克里斯汀・贝尔已经别无选择。在训练师的指导下,他每天进食大量高热量食物,生理上的极度不适让他变得焦躁不安。这与为拍摄《机械师》而减肥时的平静和安宁的情绪截然相反,忍无可忍之时,克里斯汀・贝尔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蝙蝠侠性格里的黑暗面正好与现在的这种情绪波动不谋而合。
他又成功了。继两个月减肥63磅之后,贝尔在五个月之内增加了100磅体重,他在《蝙蝠侠前传》中贡献了一副完美的体型。对于一个毫不知情的观众来说,要接受《机械师》与《蝙蝠侠前传》这样两部前后脚拍摄的影片,其主演竟然是同一位演员的事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常用“千面人”来形容戏路宽广的演员,但我们知道,演员表演依靠的不光是面孔,更多是身体。克里斯汀・贝尔不仅是“千面人”,他还是“橡皮人”,非此不能形容他对自己身体的那种出神入化的控制力。
为至爱努力
出生在威尔士彭布鲁克郡的克里斯汀・贝尔,13岁就成为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太阳帝国》的主演,他是从4000名候选男孩中脱颖而出的。年幼的贝尔把一个少年在战俘营里的成长表现得丝丝入扣,为此他获得了美国评论协会设立的青少年最佳表演奖。与大多数童星一样,过早成名没有让他理所当然的走进演艺圈,相反,公众的过度关注让他对表演充满抵触。
《太阳帝国》公映后,克里斯汀・贝尔成为媒体焦点,14岁的他被吓坏了:“这太恐怖了。新闻会上我都快哭了,几乎失控,我假装要去盥洗室并且希望就此消失。”回到家以后,安宁的生活依然遥不可及,“我很享受拍电影的过程。但我回家以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我感到很吃惊。女孩到处跟着我,男孩则想和我打架。我只想在树林里骑我的自行车,但却被要求出席当地的各种宴会。我对父母说,我不想再做任何事情了。因为被人关注,毁掉了我对这一行的热情。”
然而,克里斯汀・贝尔注定和大银幕有缘。即便是初次舞台秀便是和罗温・阿特金森(憨豆)这样的大腕演对手戏,依然不能改变他对大银幕的痴迷。“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从不在那里。很多演员说剧院是为他们准备的,这很棒,但我没有权力这么说,因为我从来没有为舞台全心全意付出过――对我来说,电影是我的至爱。”
在为《小妇人》《贵妇的肖像》《天鹅绒金矿》等一系列影片担任配角之后,贝尔终于迎来了他演艺生涯中第二个备受瞩目的角色,《美国精神病》中极度的、具有暴力倾向的华尔街雅痞贝特曼(bateman)。这个人物的名字只比五年之后他的第三部上位之作《蝙蝠侠(batman)》多一个字母“e”。在这个文质彬彬的嗜血狂魔身上,贝尔把人性可能具有的黑暗面展示得淋漓尽致。
《机械师》和《蝙蝠侠前传》固然成功,但克里斯汀・贝尔的表演却没有得到《美国精神病》那样的好评。《机械师》里他的枯瘦外型,《蝙蝠侠前传》里的动作场面,不同程度淹没了他更偏向人物内心的表演。作为《新世界》的配角,贝尔的演出可谓兢兢业业,但无奈受限于戏份不多,他的表现也只能中规中矩。然而从《决战时刻》开始,到《致命对决》和《决战尤马镇》,贝尔终于发力,他的表演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决战尤马镇》很有可能将把贝尔第一次送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提名。这三部影片的共同特点是,都为贝尔安排一个强有力的对手男演员,尤其是后两部影片。《致命对决》里他和休・杰克曼是不共戴天的师兄弟,《决战尤马镇》里他是押送拉塞尔・克劳的西部牛仔。这两部影片最具戏剧张力的部分正来自两个男人既剑拔弩张又惺惺相惜的矛盾关系。看来,克里斯汀・贝尔终于学会如何点燃自己的“小宇宙”了:让一个行星发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一块陨石去撞击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克里斯汀·贝尔:黑暗里的橡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