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篇1
优化教学包括“教”的优化,“学”的优化,“教学环境”的优化。这里,且不论“学”的优化,也不谈“教学环境”:的优化,而只就优化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材优化设计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如何对教材进行优化设计?布鲁纳说得好:“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由来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夸美纽斯也说过:“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
据此,我把对语文教材的优化设计归纳成一句话:找准一个点,串起一条线,铺成一个面,建立一个体。也就是在上一篇课文前,对课文内容精心构思,精心设计,按点线、面、体进行科学排列,使之序列化。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散,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使语文课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学以致用,有立体感。
以语文《最后一次讲演》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找准一个点。将文章标题中“讲演”一词作为分析文章的突破点,把“讲演”与“讲话”作比较,突出“讲演”的特点是讲演者就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来说明事理,发表见解、看法,属议论文范畴;但"讲演"还有其自身特点,它除了论点、论据、论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用以打动听众,使听众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可以这样说,强列的感情色彩是"讲演"必须具备的条件。
接着串线。先要求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默读课文,体会作者讲演时的心态,再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让感情之水充分渲泄,在诵读中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课文,根据文章脉络,可分三部分;根据文章内容,我设计了这篇"讲演"具有战斗力(论点)说服力(论据)感染力(论证的感情色彩)这样的一条线。我按此采用提问法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铺面。从语气、语调、词义、词的感情色彩、句意、句式变化、修辞等方面让学生围绕着战斗力、说服力、感染力这条线分析,从而铺成了一个“面”。(通过板书体现出“面”)根据这篇“讲演”的结构特点,文章的第二、三两部分的分析可按第一部分分板的模式进行。于是我把这两部分的分板作为回家的书面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完成,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从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分析基本到位,但是,这样的教学仅仅是一个平面,尚未立起来建成体,还称不上完全的“优化”。
要优化,必须建“体”。所谓“体”,是指将所学的知识既横向拓宽又纵向延伸,也就是要将怕学的知识既和已学过的课文(或课外的补充材料)作横向对照比较,还应尽最大努力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对接,学以致用。因此,与一般的教学不同,分析课文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所学知识的告一段落,更不意味学生思维的停滞,而应是另一个崭新的开端。因为教师的“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令其“领悟之源广开”。(叶圣陶语)
《最后一次讲演》建“体”是这样设计的:先横向拓宽,与《最后一课》作比较,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两篇相同的是,都是写爱国主义精神的;“异”在:文章的体裁、作者,具体内容以及国别;同中有异的是《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等人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对外国侵略者,感情悲壮动人,《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对国内***派,为争取民主、争取和平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学生分析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倘若思维只拓宽不延伸,还算不上真正建立了“体”。也谈不上真正的“忧化”。因此,我并没将教学就此打上句号,而是继续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课本向课外延伸。及时抓住当时的社会热点“七.五事件”让全班学生分成六个组讨论几分钟,然后由每组推派一名代表仿照《最后一次讲演》的结构形式就“七.五事件”发表即席讲演,并从六名代表中评出最佳讲演者一名。“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苏霍拇林斯基语)“使学生在有机的联系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新知识。”(赞科夫语)学生思维空前活跃。“讲演”者声情并茂,听讲者掌声不断,气氛异常热烈,最后当我布置每个学生回家写《我看七五事件》的演讲稿时,大家都乐意完成,一扫以往那种一听写作文就愁眉不展的情况。从交上来的作文看,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篇课文用三教时上完,事后调查: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大部分学生都很深。
综上所述,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的目的是试***将教材中的课文分析进行科学的、序列化的排列,使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书本”中***出来,进入社会的大空间,与社会现实接轨,与当代生活贴近,学以致用,使教学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要求,走上与国际接轨的正确道路。
最后一次讲演篇2
有位诗人说过:“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的确,说话、演讲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备的重要能力。然而在学校的教育中往往被忽视或被淡化。其实,从小培养学生的说话、演讲能力,将会给他们的成功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笔者多年来致力于班级“百家讲坛”的搭建,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促进了班级口语交际特色的形成。
一、班级“百家讲坛”的缘起
翻开人类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注重“讲演”和“辩论”。尤其当今社会,口才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企业的公关、谈判离不开口才,产品的推销离不开口才;从***需要口才,外交需要口才;法庭审判需要口才,辩护需要口才;教学离不开口才,学术交流离不开口才;目前求职面临的重要考验是面试,面试时的口才成了展示才华、赢得机会的重要手段。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我们的口才培养并不乐观,我曾在四年级某班中进行调查,发现22%的学生说话有词不达意、含糊不清、吞吞吐吐、颠三倒四的现象;17%的学生因为紧张或怕说错的心理而不敢表达。比如学生何这样说:“我是恐惧讲台的,正如老师在我一年级的《素质报告单》中寄语:‘今后如果能大胆发言,勇于表现自己才能,就更出色了。’可见,我对讲台是恐惧的。”就连校长助理余远同学也说:“我想逃避讲演,最希望自己嗓子哑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呀!真想永远躲下去,或者倒流时光,或者让时光加速……可是时光不愿意……”
由此可见,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学生的口语能力缺少锻炼。因此,学校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并有效开展对学生口才的系统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得到启示,在班级搭建“百家讲坛”,以此作为一个训练平台、有效载体对学生加强口才训练。
二、班级“百家讲坛”的开展
所谓“口才”,《现代汉语词典》说,就是说话的才能。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中具有说话的才能。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比如各科教学的发言和辩论,班队课开展的演讲比赛,平时与同学的交往等。除此之外,我重点在语文课前的三至五分钟内开展班级“百家讲坛”活动。
(一)班级“百家讲坛”的内容
我和学生在进行“百家讲坛”活动时,主要选择以下内容开展,并且根据不同主题分成若干栏目。
1.看世界:以介绍国内外大事、重要人物为主。比如“我看乔布斯”“从***去世说起”“校车安全之我见”等。
2.讲历史:以介绍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为主。比如“我所了解的禅让制”“罗马帝国的建立”“美国的***战争”“戊戌变法”等。
3.啄木鸟:以评说班上各种现象,同学言行正确与否为主。比如《我们的班集体》《节俭从现在开始》《不能轻易模仿人》《珍惜友情》《微笑面对每一天》等。
4.谈趣闻:以长知识谈趣闻为主。比如《二十四节气》《怎样缓解期末压力》等。
(二)班级“百家讲坛”的形式
我们开展的“百家讲坛”采用“一人讲演,一人主持,大家评议”的形式,这样可以实现更多人的参与互动,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效益。
1.一人讲演:就是每一次请一位同学上台主讲,可以是自告奋勇上台的,也可以是按照学号轮流的,也可以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的。要求人人有上台讲演的机会,可以事先做好准备,也可以即兴进行讲演。
2.一人主持:由于“百家讲坛”活动,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就必须请一位学生进行主持,从而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可以请班干部也可以是口才较好的同学,一般主持半周或者一周。主持人不仅要主持好每次活动,组织同学对该同学的讲演进行点评,而且事先必须通知下一位讲演同学做好准备。
3.大家评议:“百家讲坛”如果就是讲演人和主持人的事,那么就失去了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所以我们还要请班级同学对主讲人和主持人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讲演的选题、内容、声音、神态、肢体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从而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三)班级“百家讲坛”的要求
我根据《课标》中“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制定了“百家讲坛”总体要求:要求讲演人做到:脱稿,自信,大方,响亮,得体,主题明确;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积极参与评论。
我还根据《课标》各学段的目标,提出“百家讲坛”的具体要求:
1.第一学段(1~2年级)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第二学段(3~4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3.第三学段(5~6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班级“百家讲坛”的阶段
班级“百家讲坛”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是要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否则达不到口才训练的目的。
1.故事引人,树立榜样。在开始“百家讲坛”时,学生总是有一些担心和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良好的锻炼口才的氛围。我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口才的重要性,还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雄辩家成长的经历,从而树立心目中的榜样。比如,德摩斯梯尼原是个口吃患者,但他勤学苦练,竟至于把石子含在嘴里练习发音,终于成为古希腊最著名的雄辩家。又如,英国作家萧伯纳年轻时候非常胆小,上台发言时总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结果受到别人的讥笑。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个严重的缺点后,便发愤练习演讲。他抓住任何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不怕出丑。结果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讲家。学生听了故事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出丑,勇于出丑。
2.教师示范,优生带头。在正式开展“百家讲坛”前,除了讲名人练口才的故事外,我还利用身边的榜样进行引导,甚至教师“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示范来带领学生进行讲演,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我通过讲故事,说历史,谈现状,大约两个星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讲演的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优秀学生进行讲演,从而为全班同学的讲演做好铺垫。这期间还有自告奋勇上台讲演的,比如毛晨同学是第一个上台讲演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向来是八班最积极活泼的一个,百家讲坛怎么能少了我呢!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来手……我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同学听得如醉如痴。”
3.轮流上台,个个讲演。在一个月左右的榜样的引领下,许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于是开展按学号轮流上“百家讲坛”已是水到渠成了。我请上台示范者作为主持人,组织同学按照学号进行讲演。2010年3月12日杨舸寒同学这样写道:“我看寿睿新愁眉苦脸的感觉,让我想到不久之后我也要登台,我就有了一丝的恐惧……今天,寿睿新战胜了自己也勇敢地登上了舞台,展现出自己的风采。我要祝福他!我也要勇敢地走上舞台勇敢地战胜自己!”
4.抽签决定,即兴讲演。采取抽签的形式进行百家讲坛,一方面源于《课标》的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另一方面源于郭煦瑞同学的建议:“我觉得百家讲坛是一个好活动,为了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口才,可以按照抽纸条的方式来选定题目,因为这样,所以最好在课前10分钟将题目告诉选手,让他们临场发挥。这样不仅提高同学们即兴讲演的能力,而且更能表现同学们内心世界最真的东西,就如现场作文一般。”我接受这个建议,做了一个抽签筒,先抽出讲演的同学,再请这个同学在题目签中抽出一根签,这根签上有四个题目,他任选一个,稍作准备进行讲演。这些题目来自学生,我请每位同学出五个题目,最后汇总整理了200多个选题,来自学生的题目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三、班级“百家讲坛”的成效
班级“百家讲坛”开展三年来,仅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将近20次机会上“百家讲坛”,日积月累,长期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三年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毕业前的一次调查测试中显示96%的学生表示现在不怕上台讲演了,84%的学生上台讲演大方、自信、口齿清楚,语言流畅,一半学生表示期待着上“百家讲坛”。有一次,在快要期末时,学生发现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轮不到讲演,于是觉得不公平,就找到老师,要求一节课安排两个或者三个同学进行“百家讲坛”,这样才显得公平公正。后来我不仅安排每节语文课进行两位同学的讲演,还利用班队课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
(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
三年来,学生的上台勇气不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口才以及口语交际能力。无论是班级的辩论赛还是学校的演讲比赛都能看到我班学生的出色表现。比如在“学***见行动”的演讲比赛中,有两位学生获得了学校一等奖,一个获得区级一等奖。在竞选大队委的讲演中,我班三位同学参加,最后都成为大队委干事。许多教师上公开课,也选择我班的学生出场,这也大大的增长了学生的信心。
(三)形成班级口语交际特色
目前,我们班的“百家讲坛”已经深入人心,且形成了一大特色。徐锦生校长一次到我们班听课,发现了这一做法,就在2011年10月11日的微博里写道:“吴小***老师在语文课前坚持让学生开展‘百家讲坛’,并且要求学生脱稿演讲,如果这样坚持下去,不但能让学生多学习、多收集资料,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让学生很有成就感。”网友“落地生根”跟帖说:“听过吴小***教师的讲座,确实让我很难忘。也希望学校能够把好的东西发展和发扬下去。”
我相信,只要我们记住,培养学生的口才应当重在自然、重在持久、重在内化、重在细节,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最后一次讲演篇3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重在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程的薄弱环节。要提高学生的讲演能力以适应高度社会化的经济发展,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并结合职校语文教材特点和教学实践,可以从七个方面探索通过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讲演能力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讲演能力;自信心
讲演又名演讲,是面对听众集中阐述某个问题的一种说话形式。讲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用话语表达思想;二是“演”,用表情、姿态、手势即用态势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一场好的讲演具有振聋发聩和催人奋进的鼓动作用与宣传效果。讲演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毋庸赘述,小到面对纠纷能息事宁人,中到结交朋友、求职面试、岗位竞聘,大到竞选总统***,都需要成功的演讲。
讲演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高职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许多教师通过讲演这一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效果。然而,如何将演讲提高到培养人才素质这一高度,提高到发掘内在功效这一理性层次,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听、说、读、写间缺少沟通,目前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说话”的培养越来越漠视。其实,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绝不能任意分割。
“讲演”这一活动形式正逐渐赢得高职学生的青睐,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为:(1)不敢说。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严重不足,又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缺少与人交流的经验,有的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在人前大声说话。(2)不爱说。许多学生受“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的思想影响,认同“祸从口出”的古训,不爱在人前大声说话。(3)不会说。不少高职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缺少交流,不少学生只会回答“是”与“否”,甚至用“点头”和“摇头”来表示。(4)不善说。有些学生虽能说出只言片语,但词不达意,说话时非常紧张。由于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高职学生不善言辞的状况愈演愈烈。
如何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找到一条既培养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呢?通过讲演,可以架筑起一座“说”与“写”的桥梁,能够兼顾能力培养与应付考试。可采取以下步骤。
统一思想
首先,明确培养“说”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有可能影响语文整体能力。其次,从现代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角度教育学生,告诉学生通过讲演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记忆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有序训练
形式训练从易到难指导学生讲演前要作好预测,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指导学生快速进入讲演状态。特别是在外观仪态上予以明确的要求:整洁得体的仪表、落落大方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动作、轻快稳健的步姿、精神饱满的站姿、谦虚大度的鞠躬、炯炯有神的正视、热情亲切的环视。教育学生既不能迎合某些人的口味,醉心于搞一些低级庸俗的“噱头”,也不能脱离听众,高踞于听众之上。讲演是放大了的自然的讲话,讲演者必须学会大声说话,做到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相关教材集中讲评从趣味入手,实现“敢说”。先让学生讲述简单的笑话、寓言等,只要表述清楚、语言通顺即可,并且应着重表扬学生的可取之处。例如,一学生复述小学课文寒号鸟的故事,学生纷纷说出其不足,但笔者却说:“寒号鸟偷懒贪玩,结局很惨,这位同学提醒了我们,这多么及时!”从此,这名学生信心大增。再将经典的讲演性课文,如《最后一次讲演》、《少年中国说》、《反对***八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进行集中讲评,向学生讲解讲演是如何采取比喻、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来提高效果的;讲演是如何贯穿小说般的形象,汇聚戏剧般的冲突,融注诗歌般的激情,穿插相声般的幽默,使讲演者的情感选择张弛有致、情理交融、思想深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鼓动性。在讲演性课文的集中讲评中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懂得怎样产生激情,怎样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怎样打动听众。
掌握方法写好讲稿将常规讲演稿的写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懂得如何写讲演稿。(1)开头形式:开门见山,导入主题;介绍情况,说明根由;发出疑问,引入思考;引用名言,据此发挥。(2)要有明确的主题,或支持、或反对,旗帜鲜明。它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寄情于理,寓理于事,真实典型,充分而新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能举事明理。(3)结尾方法:概括全篇,画龙点睛;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引用警句,振聋发聩;提出问题,引人思考。结尾要简短有力、隽永有味,让听众回味无穷。切忌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既要掌握常见写法,更要重视胸中激情,情在其中然后才能言表于外,才能以一腔真情和诚意来感染和打动听众,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是给什么人看的,给什么人听的”。指导学生写主题鲜明、见解新颖的讲演稿,针对听众的不同心理愿望,摸准心理打动听众。例如,清末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梁启超有段时间应各学校和团体之邀,作了二十多场讲演,没有一次题目是相同的。
体验感受,锻炼胆量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撰写讲演稿,一方面,可使学生拓展视野,激发讲演的动机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从“要我讲”转变到“我要讲”,激发兴趣。可安排学生两人为一组,相互盯住对方,进行眼神练习;两行对立成队,每人从人墙中穿行,学会在人群中表现眼神,克服自卑,充满自信地面对大众。还可以运用“空白联想法”,如遇到省略号,要求学生补充;“情景转换法”,如学习《海南的冬天》中的“阳光和煦,草木苍翠,水波闪闪,百花争艳”等内容时,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北方的冬天;“同义变通法”,如同仿句练习,譬如看到描写长城的内容,就可以仿说黄河。
师生点评,不断提高笔者利用每节课开始的三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演,讲演结束后,教师就仪表仪容、表情传达、内容选择、语速语调等方面加以点评,同时,也请一些学生加以点评。这种做法也可以贯穿于阅读训练之中,如引导学生分析并表达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用的“争”字,朱自清“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用的“闹”字有什么好处。
体验成功,观摩学***过引导,学生反响热烈,积极踊跃上台讲演,讲演前充分准备,讲演时感情充沛,真情自然流露,不徐不疾,不温不火。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讲演苗子,他们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还获了奖。其他学生又从这些获奖学生身上汲取了力量,增强了信心。
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笔者遵循由易而难的原则,分三个步骤加以训练:第一步专题演讲。首先自己写稿准备,即自定专题;其次分列***治、经济、文化、***事、科技、医药等专题,学生可以事前准备材料,在讲演前抽签决定专题。第二步论辩,通过论辩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第三步即兴讲演。这样,逐步提高了训练难度。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才能鼓励学生消除心理负担,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总之,讲演很好地沟通了“说”和“写”,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语文教学中讲演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不容懈怠而又需要循序渐进的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最后一次讲演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