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思想以至于形式都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作者主要通过对《诗经》中诗歌题目的某一类型来进行分析和考论,意在通过“采×”类诗歌的内容和命题特点的考察和总结,从而进一步来学习《诗经》中“采×”类诗歌的命题规律。希望能从《诗经》诗歌的命题角度对《诗经》的认识和研究有一个新的进展,也希望对有关学者研究《诗经》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文献材料。
关键词:《诗经》“采×” 命题规律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孔子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诗”文本称为“经”,才确定《诗经》的名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思想感情,对我们学习周代到春秋时期的社会和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诗经》三百零五篇,每篇的题目或是早已有之,或是后人加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暂不讨论。这里我主要是想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诗经》中的部分诗篇的题目进行分类和研究。我对《诗经》中有关“采采××”或者是“采×”或是“采×采×”这三种类型的题目和诗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共得出十一篇。其中或是题目或是诗文都含有上面三种类型。其中《周南》两篇,《召南》两篇,《国风》共三篇,《小雅》四篇,《大雅》和《颂》中都没有相关诗歌题目的记载。
具有这种特点的十一篇文章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题目中就表明“采×”特点的诗文。这种诗文共有八首,其中召南中的《采蘩》、《采O》两首,王风中的《采葛》,唐风中的《采苓》,小雅中的《采薇》、《采芑》、《采菽》、《采绿》四首,这八首的类型特点显而易见。二是行文中含有“采采××”或“采×采×”特点的文章。其中周南中的《卷耳》、《]q》和{风中的《桑中》三篇,前两首具有“采采××”的类型特点,第三首是“采×”这种类型的的诗篇。
从下面表格更加清晰可知这几首诗的分类:
上表可清楚知道,这十一首诗篇主要来自于《国风》和《小雅》,《大雅》和三《颂》中没有一篇这样的诗文。并且这十一篇诗文都是四言诗,结构清楚,朗朗上口,便于吟诵。
郭锡良先生在其所编著的《古代汉语》下册中说:“《诗经》的篇名大都取第一句中的两个字,也有只取一字或三四个字的。”从上面几篇文章中可以清楚知道这个命题规律,例如《卷耳》就是取了诗文中“采采卷耳”中的“卷耳”一词,《采薇》就是来自“采薇采薇”。
程俊英先生在其所编著的《诗经译注》中说:“《诗经》多取每篇首句中二字或三字或四字为题。”这就是说,《诗经》中任何一首诗歌作品的题目,应当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明或概括整首诗的主旨和内容,这十一篇诗文的题目与整首诗文正是具有这样简单而且紧密的关系纽带。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诗经》中的作品主要是依靠采诗、献诗和文人专门创作三种渠道而汇集到一起的。那既然是采来的、献来的和有目的创作的,为了达到对上进行讽谏、歌颂,以及使君主了解民情的目的,就不应故意使作品的题目与作品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
在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也有这样的“采×”特点的诗歌,篇名为《采薇歌》和《采芑歌》。这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采×”特点的两篇有关的诗文,并且都是与题目有相关联系。此书说:“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而作歌。其辞曰……”这首诗歌由此而来。而《采芑歌》是由于齐人对田常的***绩歌颂,两首诗歌作者都不详。
《诗经》中这十一首诗歌主要出自《国风》,而《国风》里反映人民各种生活情景的诗歌。如《]q》,它体现了古代活泼健康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反复的语言,重叠的篇章,这些都不同程度表现了这些妇女热爱劳动。根据程俊英译注的《诗经译注》中对《诗经》三百零五篇的主题定义,我们进而对这十一篇诗文进行主题分类和研究。《卷耳》是说一位妇女想念她远行的丈夫的诗;《]q》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得短歌;《采蘩》是一首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采O》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桑中》是一个劳动者抒写他和想象中的情人幽期密约的诗;《采葛》是描写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的情诗;《采苓》是劝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采薇》是一位守边兵士在归途中赋的诗;《采芑》是描写方叔南征荆蛮的诗;《采菽》是赞美诸侯来朝,周王赏赐诸侯的诗;《采绿》是描写一位妇女思念外出的丈夫的诗。这十一首诗篇中,隶属《国风》中的几篇都是有关男女之间的思念或爱慕之诗,《小雅》中的几篇大多是关于祭祀、赞美王公贵族的,这样看来这十一篇诗文主题鲜明并且描写多种不同的生活,也说明了《诗经》的收集、编辑和流传痕迹。比较来看,和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褶备琛泛汀恫绍桓琛氛饬绞赘璧闹魈庵掷嘣龆啵并且在行文和押韵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已经从先秦时的三言、五言、七言趋于完整的四言诗,并且行文中增加了较多的修饰性的词语和诗句。此外,从题目或是行文中看到的采摘的情景都是很欢快的,即使是那种男女思念之作,也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展开的。
我国的原始诗歌大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此,原始诗歌皆非命题之作,根本没有题目。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选本几乎都有题目,这都不是原始作者所为,而是后来的整理,编定者所为。《诗经》以前或稍后的诗歌,均散见于典籍中,不是***成篇出现于诗集中,这足以说明原始诗歌不是命题之作。例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记载:“田常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齐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子之***。以大斗出货。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这是一周古老的诗歌,主要说明了这首诗歌是为了赞颂田常的无私以及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表现了他的***绩显赫。这完全是抒写胸臆,绝不是命题之作。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采芑歌》,题目为后人所加。
同样,《诗经》三百零五篇,原来都是没有题目的,后人收集整理并且加以编辑《诗经》时,才一一加上题目。从《诗经》的产生原因看,有三说: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认为,周朝统治者为了了解民情,就命令官员从民间采集诗歌。而后负责采诗的人,对采来的诗歌进行整理、编排时,是否为每篇诗歌加上了题目呢?没有具体的考据材料可以作证。献诗说认为,古代帝王为了考查时***,命令诸侯百官献诗。据载,诸侯百官献上的诗歌,都给了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是否乐官对诗歌进行了一番整理、编排工作,并为每篇诗歌加上了题目呢?今人已无从知道。删诗说认为,原始古诗有三千余篇,是孔子亲自删定、编排的,那么,孔子是否为各篇加上了题目呢?这种可能性,至今还不能证实。
综上所述,《诗经》中诗题的命名方式何原因虽然参差不一,但都是为了更好地或说明、或体现、或概括作品内容和思想。这说明《诗经》中作品的命名都是有着一定依据的,绝不是作者或编者随意加上去的,而且大多数作品的题目都有能从最大限度上用最简练的词语或诗句来概括全诗内容的作用。这些命题规律和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地学习和体会《诗经》的内容和主旨内容和中心思想。
参考文献:
[1]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张树波.国风集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3]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陆侃如.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6]戴维.诗经研究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7]陈一平.先秦古诗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8]朱金发.先秦诗经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9]刘毓庆,郭万金.从文学到经学――先秦两汉诗经学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刘怀荣.周汉诗学与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诗经》中的“采×”类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