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老万成总经理刘汉华坐在办公桌前,有些发福的身子往后稍稍一靠,兴奋难掩:“我们申请的老万成商标到五月份就出来了。”他打开紧锁的抽屉,拿出一张印有“老万成”Logo的纸张,为了这个有着近百年专做酸梅汤历史的品牌商标,刘汉华历经曲折。
商标争夺战
1998年刘汉华来到国家商标局,拿出老万成的历史资料和老字号证书,申请注册“老万成”商标。就在他填好了各种申请材料,满心欢喜地递交给工作人员的时候,国家商标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浙江一家公司已申请了“老万成”的商标权。刘汉华觉得不可思议,材料证明齐全,怎么会是这样的。
为了弄清事实,刘汉华特意坐车到浙江老万成去做调查。原来,浙江的老万成不是做酸梅汤的,是机电企业。虽然一个是饮料食品,一个是机电产品,两者毫无关联,但是毕竟国家商标局已经有这一商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第二个。同时,国家商标局告诉刘汉华,他的店仅被核准在店名中使用“老万成”这一名称,其产品不能使用这一商标。
90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层出不穷。酸梅汤类饮品也越来越多,这对“老万成”酸梅汤的生意造成了巨大冲击。
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产品无法扩大生产,更无法在市场上出售,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误导。2003年刘汉华又以历史上曾经叫过的“新建老万成”注册,但被告之,在14天前,武汉一位知情人已通过省中南商标事务所,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建新老万成”商标。
经刘汉华和一些工作人员的调查,是内部一退休职工抢先注册了这个商标,老万成又晚其一步。刘汉华看着保存完整的资料和街坊邻里的证明,他不甘心了。他决定为“建新老万成”打官司,这个官司一打就是6年。
2006年官司仍在进行,随着市场的发展,要想赚钱和打出自己的品牌还是要有一个商标,有人提议要用“汉口老万成”。然而,这个提议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又发现武汉一家企业,汉阳一家小厂投资生产酸梅汤,直接打着“汉口老万成”旗号,挺进江城各大超市,且销售不错。
2007年,国家要求食品生产必须通过“QS”认证,否则不予出售。为此,刘汉华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恶意抢注复议,但因为别人注册在先,提议无效,该店只得使用尚未批复的“鄂汉老万成”商标。为了区别开来,刘汉华只能在老万成的摊位下贴上一段告示,注明老万成并未进过超市。
“汉口老万成”酸梅汤机械生产,销售量大,个个超市均有售卖的。“由于缺乏资金扩大规模,‘鄂汉老万成’酸梅汤无法进入超市,只能手工生产,上不了规模,只能在前进二路售卖。”刘汉华对记者说。
激荡发展史
老万成始创于1910年,是由四个股东共同投资9000多大洋开办起来的。
老武汉都觉得“老万成”与酸梅汤就是“一个意思”――老万成就是做酸梅汤的,其实际制作酸梅汤有90余年历史。
其实老万成开业之初,只卖烟酒副食产品。因为生意不是很好,并没有像股东希望的那样“利润翻着跟头成倍增加”。 到了热天,烟酒生意更是更是“清淡”,几个股东为之非常着急。
其中一股东,记起自己夏天曾在北京喝过“酸梅汤”,味道可口、清凉解暑。当时武汉市面上还没有商家卖过,便提议夏天时试制酸梅汤出售,作为副业。
“也没有其他好办法了,那就试试吧。”由于武汉有“三大火炉之一”的称号,这些股东在老北京酸梅汤的基础上调制了符合武汉人口味的酸梅汤:酸梅汤半夜里熬好以后放在棕底雕花的大瓷罐里,镇在冰桶内,为了保持冷冻效果,还用棉被将桶扎住。到第二天出售时,酸梅汤冰爽可口。
因为老万成店面所在地正在老汉口的六渡桥一带,商贾云集、人流量大,当年又没有其他消暑的饮料,武汉人也很少喝过酸梅汤,所以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随着1919年民众乐园(当时叫“新市场”)开业,来此娱乐的武汉人更多,正处于对面的老万成酸梅汤生意也随之越来越好,名声传的更远了。由此,老万成酸梅汤尽管只在夏季出售,但是其收入远远超过了主业烟酒。
每年5-9月,从凌晨开始,老万成员工就开始轮班手工熬制酸梅汤,熬好的酸梅汤通过管道直接送到一楼,和食用冰搅拌冷冻,店于上午8点开门,晚上12点关门,每天卖出的酸梅汤能以吨来计算。特别是晚上9、10点钟,是顾客最多的时候,当年没有空调电风扇的武汉人,晚上是摇着蒲扇在大街上纳凉,喝一杯冰凉的酸梅汤成了武汉人最惬意的享受。
“到了1970年,老万成酸梅汤能卖到三分钱一杯,当时武汉职工月工资只有20、30元,价格并不算便宜,但是站队买的顾客能排几十米远。”刘汉华激动的回忆起老万成的辉煌时刻,“一个队卖票,一个队发玻璃杯装酸梅汤,尽管这样还是照料不过来,常常有顾客喝完了酸梅汤顺手就把玻璃杯带走,几乎一个星期要买几百个玻璃杯回来,后来请了一位退休的爹爹在门口看着,督促顾客喝完了酸梅汤把杯子留下,由于顾客实在太多,仍旧看不过来。最后只好把玻璃杯全部换成了残次品的瓷碗。”
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1970年,老万成的酸梅汤生意每月营业额达5-10万元,在1980年代更是达到一个高峰期,每月可以卖出20-50万元。
蓄势待发
说起老万成,刘汉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他指着挂在办公室最显眼地方的“老字号”牌子对记者说:“我是看着老万成发展的,它的每一次变化我都了解,我们才是真正的百年老字号。”
1972年,17岁的刘汉华进入了老万成。由于身材高大健壮,人比较老实,干活踏实被领导分配烧锅炉,负责熬制酸梅汤。在熬酸梅汤之时,他善于观察,注重酸梅汤的色香味,仅仅三年时间就可以***熬制。2003年老万成实行股份制改造,刘汉华担任总经理,是老万成酸梅汤的第三代传人
负责带他熬制酸梅汤的师傅是老万成创始人的儿子――裴浮,也是老万成酸梅汤的第二代传人。关于对师傅裴浮的记忆,刘汉华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师傅人话不多,但是说起话来很有文化很有水平。大学毕业后就接了父亲的班,但好景不长就实行公私合营,他也不再是老万成唯一的主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制作酸梅汤。“当时他总是重复跟我说他最倒霉了,刚一接班就实行公私合营,大学学的东西也白学,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自从他退休之后,回到河北老家,与老万成再没联系过。”刘汉华对记者说。
虽然酸梅汤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是必须掌握好选料和火候,山楂必须选取山东、山西的品种,那里的山楂果酸甜适度、口感绝佳,乌梅则要选用广东的,那里的梅子核小肉厚,而且生津止渴,白砂糖也是选择结晶均匀,纯度高的优质产品。熬制时,先将乌梅投入烹煮,在乌梅随水翻腾后,才能放山楂,这样就可以避免山楂的肉质老了,熬到喷出醇正的香味之后,再将乌梅山楂过滤,然后将熬出的水投入白砂糖细细熬制,待蒸发出一半以上的水分后,才能正式起锅。这个过程中,需要制作者不停的搅动,如果稍微一懈怠,要不就是山楂、乌梅糊了,要不就是白砂糖打了锅,味道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火候掌握非常重要。尽管酸梅汤的手艺十天就可以全部学到手,但没有个上十年的功夫,火候的掌握绝对谈不上炉火纯青。
传统工艺固然保持了老万成酸梅汤的口感,但它的产能也因此受限。到目前为止,老万成酸梅汤依旧没有进超市,只有前进二路这一个地方售卖。
刘汉华说:“酸梅汤都是工人用勺子搅着熬出来的,4名销售人员在楼下门面卖酸梅汤,我们不联系商场,主要是账算不过来,我打听过,进超市,进场费11万、超市提成17%,再加上平时促销打折,我们根本无利可***。”
现在,江汉路上茶饮料连锁店遍地开花,老万成也曾尝试过将酸梅汤放到熟识的店子代售,可客人都怀疑是假货,还是要到前进二路来买。“尝试失败后,我们就放弃了开分店的想法。”刘汉华说,老万成的品牌效应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人群,90后基本不知道,我们也从未做过任何广告宣传。
“老万成的酸梅汤好喝,就在于它是纯手工熬制,如果扩大生产,进超市、开连锁,肯定要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老传统就保不住了。”刘汉华说。事实上,酸梅汤属夏季饮品,口感单一,消费人群有限,如果盲目扩大生产,只怕会供大于求。
有人提议老万成可以与企业合作,就像广东打响凉茶王老吉品牌一样,共同打响老万成酸梅汤的牌子。“前两天统一公司、周黑鸭都来谈过合作生产酸梅汤的计划。”刘汉华说,“目前还没有这个意向,需要慎重考虑,一定要保证百年老店产品的原汁原味,否则宁可不做。”
最近老万成喜事不断。
一方面,在各级***府,有关部门帮助下,国家工商总局,评审委员会最终于2010年3月作出裁定,驳回“建新老万成”商标注册申请,并同时告之,由于浙江“老万成”已经关闭,武汉老万成可以申报“老万成”商标,5月份就可以发证书了。另一方面,武汉市商务局为促进我市老字号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发挥老字号企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对老万成也有很大的认可与支持。
“我们‘老万成’决心保持传统工艺,偏安闹市一隅,坚守百年秘方,保证百年老店产品的原汁原味,在炎炎夏日,为江城父老送上一片清凉。”刘汉华说,“等拿到‘老万成’商标,他们和股东筹备修建一个厂房扩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