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灯具的发展史上,省油灯无疑是灿烂的一笔。
关于省油灯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词人陆游《斋居纪事》中的:“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以及《老学庵笔记》中的:“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冰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遣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陆游的文章中给我们提供了两条信息:其一,最晚在唐宋之际,省油灯就已在民间普及;其二,最早的省油灯是四川邛崃窑生产的。早期的省油灯只有壁孔式一种,釉色有青绿色釉、酱褐色釉和酱黑色釉等,以青绿色釉为上品。唐宋以降,省油灯从巴蜀走向全国。如今,在收藏市场和藏家手中,可以看到许多窑口生产的造型各异的品种。
目前,能在网络和媒体找到的古代灯具收藏者有三十几位,多数藏者都有几款不同的省油灯,但是,对省油灯的分类各不相同。庵主藏灯十几年,近年来,也有幸入藏数盏,同时,庵主收集到了已出版的所有灯具收藏类书籍。经过数年的反复比较分析,以及与各地灯友的交流,对省油灯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分类:
一、壁孔式
早期的省油灯多是壁孔式,代表器物为四川藏者的唐代邛崃窑省油灯。这一类的造型类似于浅碗与浅盘的组合,半釉,在碗外壁的上部留有小孔。亦有的在盘上边沿处有用于固定灯芯的半环形钮。这个时期的省油灯是在上面的“盘”上点灯,从小孔注冷水于下面的“碗”中,用于冷却油温。这一类省油灯,目前市场上赝品很多,在某电视台早期的鉴宝节目上,曾有专家将一件仿品估价2000元,从而引发一轮真品省油灯的涨价,成为藏界笑话。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壁孔式省油灯历代均有沿袭,造型略有差异。
另有一种变壁孔为短管孔式的,有专家说是上面注水下面盛油,孔为燃孔。其实谬也!稍有使用油灯常识的人,应能指出其不合理所在。若如此说,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灯芯一旦滑入封闭的空间中,如何取出呢?
二、注孔式
代表器物为黑釉高注孔省油灯,国内多位藏友均有入藏。注孔式的成因应该是在壁孔式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壁孔式注水时的不方便后,聪明的古代工匠们做的改进。实物收藏中有高注孔和低注孔之别。注孔式的灯盘加深变为碗形,并且都有了用于搭灯芯的流。(流指灯盘或者灯碗边沿的留有的豁口,有的在豁口与灯碗底间有条状物用于支撑软质的灯芯。)据专家考证,有流式的燃烧方式始于唐朝,从省油灯的发展上看,应该是到宋代时这种方式才普及开来。
三、重叠式
这种造型的省油灯从实物上看多见于北方地区。一般就是两个相同形状的器物的简单重叠,常见的是两个蛙形灯的反向组合,下部的蛙形灯的流正好成为注水的孔。器物多粗糙,釉不到底,釉色半酱半黑。
四、敞开式
所谓敞开就是用于贮水的空间不再封闭。有的仍保留注孔,有的已省略注孔。敞开式省油灯的形式已大于内容,其使用中的功效已经大打折扣。这种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多见的品种。
五、其他式
除以上几类外,庵主见到过另一款“漳州杨海林记”锡制省油灯,暂时无法为它命名。它的主体是锡,有玻璃灯罩,半球形灯壶,在灯壶后壁外设置了一个用于降低油温的长方体储水箱。此灯为庵主仅见,不知当时是否批量制造。期待有藏者赐教。
另一款是江苏藏者的藏品。它是在普通的双承盘灯的灯盏上增设两管形流,盏上用深腹碗封闭,碗上仍有两个流形豁口。此灯是在上面点灯还是在下面点灯,一时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