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曲《万事如意》让张也唱响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此后,她那激情澎湃、祥和温馨的甜美歌声,响彻大江南北,像甘霖一样滋润了无数听众的心田。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张也突然淡出歌坛,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流言飞语接踵而至……
2006年5月,张也做客央视《音画时尚》,道出自己“隐退”多年的真实原因――
惊闻老爸罹患重病,当红歌手的“最后通牒”
1968年5月28日,张也出生于长沙市一个文艺工作者家庭,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亲张兴民是长沙市歌舞剧院专业戏剧创作员,母亲李玉琳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员。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她4岁那年就加入长沙市青少年宫“小杜鹃艺术团”。
1982年6月,张也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是拿着录取通知书进长沙市长郡中学这所名牌中学就读呢,还是去报考湖南省艺术学校。
张兴民得知女儿想报考艺校后,他说:“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坚定地走下去。”第二天,张兴民带着张也去艺校报名。很快,张也如愿以偿地成为湖南省艺术学校的学生。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学唱花鼓戏,业余时间选学声乐。张兴民提醒她:“厚积才能薄发,你要把基础打牢,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那样。”
1986年,张也从湖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以专业课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金铁霖教授。
为了让张也跻身最优秀的女高音歌手之列,张兴民自觉当起了女儿的乐评人,不仅反复再三地听女儿所唱的每一首歌,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悟,还仔细研究女儿的唱法、唱腔、唱功、音色、音域等方面的特点,把女儿与、***、***等歌唱家放在一起比较,给女儿挑出不足。
考虑到张也经常出差,有时连手机都难以打通,张兴民不忍心打电话干扰女儿的工作和生活,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以日记的方式留存。每隔一周或半个月,就复印一份,用挂号信寄给张也……每次看完这样的日记,张也都要感动得流泪。她为拥有这么一位好父亲而骄傲。
1996年春节后,张也凭着《走进新时代》这首颂歌红遍大江南北,而就在此时,远在长沙的张兴民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早在1995年8月,病魔就缠住了张兴民。他间歇出现血尿,有时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现象。当时,他忙于工作,以为是前列腺炎,就去附近的医院开了点药。拖了几个月后,症状并没有减轻。躺在病床上,张兴民关照妻子:“女儿太忙了,千万不要让她知道我的病,以免她分心。”
1996年6月,张兴民病情加重,开始卧床不起,这时张也才知道父亲生了病!她拨通湖南家里的电话,叮嘱妈妈尽早陪父亲来北京***。她还发动了北京的朋友,帮助联系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落实后,张也一次次打电话催促父亲前来就诊。张兴民口头答应着,却一天天拖延着,迟迟没有动身,因为他不想因此耽误女儿的时间。
1996年11月中旬的一天,张也从德国演出回来,下飞机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回长沙,得知父亲仍在家里,就通过朋友以最快速度联系上医院,订好高级病房,随后,她又通过朋友预订了长沙到北京特快列车的两张软卧票。做完这一切准备工作后,她打电话给父亲下了“最后通牒”:这个月20号以前务必来京!
此时,张兴民仍然犹豫不决,张也不得不说起了“狠话”:“如果你不来北京的话,我就不认你这个爸爸了!”
病床前捧出鲜活孝心,歌声和着泪水飞
1996年11月19日上午,张兴民在妻子的陪同下,乘火车赶到北京。张也请了几天假,专程陪父母去医院看病。医生给张兴民做了B超、CT扫描、尿液脱落细胞检查、膀胱镜检查、膀胱X线造影检查等。诊断结果出来了:恶性膀胱肿瘤中晚期。医生建议必须马上住院手术,这样才有挽救生命的希望。张也如遭晴天霹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为了让父亲适应医院的环境,张也买来了鲜花以及一些工艺品,把病房布置得像家里一样舒适温馨。得知清炖野生甲鱼对父亲有食疗作用,张也特地去附近的一家高档饭店预订炖甲鱼。为保证甲鱼是野生的,张也专门买来了相关的书籍研读,还去水产品市场向行家请教,终于掌握了野生甲鱼的识别方法。她每天都要去那家高档饭店给甲鱼“把关”。待甲鱼炖好,装入保温桶后,她拎着去父亲那儿,直到他一口一口吃完,她这才放心。
张兴民见女儿一连几天守在病房里,便催促女儿别误了演出,说:“张也,你不能天天耗在医院啊,对现在的你来说,工作才是最要紧的!”张也说:“目前治你的病是最重要的事,谁叫你是我的爸爸呢。”
张兴民提醒女儿:“歌手是吃青春饭的,你可得抓紧……”张也说:“我宁愿不当歌手!只要您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哪怕我没有工作,哪怕过的是穷日子,我依然是您幸福的小女儿!”
经过反复考虑后,张也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向单位请半年假,推掉所有演出,一心一意服侍老父亲。对此,张兴民及妻子均被蒙在鼓里。
这时,社会上传说“张也出了事,正在接受审查”,还有人说张也“没有50万元出场费不上台”。对此,她不愿多解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治好父亲的病,别的都是次要的。
1996年12月8日上午9时许,张兴民被推进了手术室,进行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进手术室前,张也拉住父亲的手,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爸爸,您多保重……”
4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了,张兴民被推进病房里。
对膀胱肿瘤患者来说,手术固然重要,但手术后的护理更重要。
几天后,张兴民可以进食了。张也从医生处得知病人应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这样既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又避免便秘。她牢记在心,查阅相关医疗保健书籍,亲自买来田螺、海带、紫菜、乌龟、海蜇、水蛇、羊肾、猪腰、鲈鱼等具有抗膀胱肿瘤作用的食物,请厨师精心加工,看着父亲一口一口吃下。
待父亲能下地活动后,张也和妈妈一左一右搀扶着他去医院的空地上转一转。她让父亲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多照照明媚的阳光,说:“你在病房里呆得太多了,出来就应该好好放松一下。”
张兴民一直以为自己患的是前列腺炎和膀胱结石,通过手术算是得到了根治。他见女儿对自己照顾得这么细心周到,就问张也:“很快就要到元旦和春节了,你怎么还没有演出任务呢?”
张也这才道出自己“向单位请假半年,推掉所有演出,尽女儿孝道”的安排。张兴民批评女儿说:“你不能为我而荒废掉自己的事业。你的这份孝心我领了,但你该去上班,该去演出了。”
在父亲的劝说下,张也答应参加一些重大演出,但地点只是在北京市,外地的一律谢绝。此后,她有选择地参加演出,无论卸妆后有多晚,都要赶到医院探望父亲。她还千方百计地托人从国外带回“无糖、无胆固醇、低热量”的营养品,给父亲补身体。
“人间第一情”,湘妹子用“心”演绎
张兴民在北京治病期间,远在长沙、郑州、广州、上海、深圳等地的亲戚、朋友、同事及学生一拨接一拨地前来探望。张也的伯伯、叔叔、姑姑、姨母与张兴民感情很深,轮流来北京陪护。细心的张也发现,父亲很喜欢热闹,只要家里来了亲友,他的情绪就特别好,总是在不停地说笑。
张也的两居室房子是单位分的,一旦来客人就显得拥挤了。1997年5月,她在距单位宿舍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公寓,里面各种生活设施齐全。张兴民与妻子住进去不久,张也买来999朵红玫瑰放在客厅里,给父亲庆贺59岁生日。
女儿把自己的生日记得如此清楚,张兴民感动极了。他过问起女儿的终身大事:“女儿,你的年龄不小了,该找男朋友了。”张也笑着说:“不急不急,我要等你的病治好。还有,我要找的男朋友,必须真心孝敬父母……”
在父亲的生日宴会上,张也动情地唱起了《人间第一情》,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有过多少不眠的夜晚/抬头就看见满天星辰/轻风吹拂着童年的梦/远处传来熟悉的歌声/歌声述说过去的故事/歌声句句都是爱的叮咛/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父母心……”
1999年春节后,张兴民体内的癌细胞从膀胱向肠道扩散,引发直肠癌。从医生处得知这一消息后,张也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整整一夜。
直肠癌的死亡率很高,为了让父亲享受到更多的亲情慰藉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张也再一次谢绝了一切商业性的演出,对于文化部、央视等部门举办的大型演出,她也是能推则推。她向父母谎称单位安排自己外出采风,带着父母去广州、深圳、珠海、三亚、杭州等地走亲访友,到海边疗养……
2001年11月20日,张兴民突然昏倒在长沙自己的家里,张也和妈妈赶紧打电话要救护车送父亲去长沙市人民医院抢救。因直肠癌细胞全面转移,父亲还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走之前,张兴民拉着张也的手说:“女儿啊,你一定要在舞台上努力唱好每一首歌,对得起每一位听众,他们才是你的衣食父母……”张也也紧紧地握着父亲那双枯瘦的大手哽咽地说:“爸爸,你怎忍心丢下我和妈妈……”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张也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物。她发现了父亲专门写给她的那本日记,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抗战时期,《大刀进行曲》曾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为民族尊严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延安时期,《南泥湾》曾经鼓舞广大***民自力更生,奋发***强;而一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使千万英雄儿女义无反顾地走上保家卫国的战场。今天,人民需要《走进新时代》,来表达对祖国的歌颂,来抒发满腔喜悦的心声……”
至此,张也似乎一下子明白声乐的内涵和精髓。从那以后,她每年都要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为全国人民献歌。她放开歌喉所唱的《知足常乐》《欢聚一堂》《中国鼓》《年夜饭》等喜气洋洋的民歌,揉进了如大海般深沉的父爱,也揉进了对祖国、对民族、对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责编/张俊林)
E-mail:junlin@vip.省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张也用“心”演绎“人间第一情”